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7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未来巡天     
两架新的望远镜将会引领未来的大视场巡天,在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学和各个天文学分支中作出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2.
在4次成功的近距离彗星探测之后,天文学家找到了有关太阳系起源的一些重大问题的线索。 彗星的神秘 偶尔地——大概每隔10年左右——夜空中就会出现壮观的景象。这使得它们成为了大众痴迷的对象,也让它们成为了某种重要的“征兆”。这就是彗星。它们有时还会影响我们地球,例如很多古生物的灭绝就有可能源自一颗远古彗星的撞击。当然这很大程度上仅仅是巧合,它们不太可能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由于彗星保存了大约45亿年前行星刚刚形成时太阳系早期状况的记录,它们于是便具有了特殊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3.
本文的主要内容来自夏威夷大学Waiter Sfeiger教授所写的“Origins of Astronomyin Hawai‘i’”一文,结合部分资料加以润色,文章的翻译得到了Walter Sfeiger教授的许可,在这里特别向这位为夏威夷岛上天文学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前辈表示我的感谢和敬意。  相似文献   
114.
正地球的最外层由一系列相互作用的运动板块构成,这些板块的运动触发了地震,引发了火山,形成了山脉。长期以来,地质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板块运动和漂移背后的机制及特征。近日,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地震波的分析,在太平洋板块内部发现了一个过渡带,相关成果发表在2014年2月27日出版的《Science》上。  相似文献   
115.
从长蛇座α Hya(星宿一)出发向东6°便能看到一颗5等星γ Sex,由此再向东半个视野多一点就能发现NGC3115,视星等9.9等。夜空条件优越的情况下,双筒望远镜可以瞥见。100mm双筒37倍下可以清晰揭示出这个星系的形态一一呈东北向西南延展,形如纺锤,长度约为宽度的五倍。  相似文献   
116.
行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科学家们正在从白矮星身上寻找证据。因其在已知生命演化的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对于研究太阳系外行星来说,寻找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寻找其他行星上的水目前仍是一项进行中的挑战。近十年来,在行星被白矮星瓦解和吞噬的过程中,科学家对它们的成分进行了探测。由于重元素很快就会下沉到它们富含氢和氨的表面之下,在白矮星上探测到的任何金属(除了氢和氮之外的所有元素)都必定来自落到它之上的行星残骸。得益于这个过程,相比于地球内部的成分,天文学家对死亡太阳系外行星的内部有了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7.
118.
【据GPS世界网站2020年4月刊报道】2020年2月28日,澳大利亚、新西兰领导人会晤达成一致意见,联合发展覆盖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GPS信号天基增强系统。该系统计划于2023年投入运行,精度将由当前的5~10 m提高到10 cm,并将在未来30年分别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带了62亿美元和14亿美元的收益。  相似文献   
119.
2019年见证了太空领域所取得的多项突破。在太阳系内,一个探测器对小行星表面之下的物质进行了采样;天文学家对海王星存档图像的仔细筛查发现了它迄今最小的卫星。此前对冥王星进行了近距离探访的探测器又飞过了另一个更为遥远的天体,为了解行星演化的历史打开了新的窗口。一个新的探测器着陆到了火星上,意在首次了解火星表面之下正在发生些什么。  相似文献   
120.
暗物质既是宇宙必需的组成部分,更是一个依然扑朔迷离的难题。根据对宇宙大爆炸余辉——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你、我、每一件日常用品、行星、恒星、星云和星系等,我们周围可见的所有物质仅占据宇宙质量能量的4.9%。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暗物质占据了宇宙的26.8%,是普通物质的5倍多,但它们的本质至今不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