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258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赤道不稳定波对海气相互作用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道不稳定波 (tropical instability waves) 存在于热带东太平洋赤道附近, 通常于每年的春末夏初出现, 以约0.6 m/s速度向西传播, 波周期为20~40天左右, 波长约为1000~2000 km.本文利用一个全球高分辨率海气耦合模式对赤道不稳定波在赤道附近的热量输送进行分析, 表明赤道不稳定波产生指向赤道的热通量, 从而部分抵消了热带东太平洋地区由Ekman辐散和温度平流导致的强冷却效应, 维持热带地区的热量平衡.其对赤道冷舌区的增暖作用可以消除和减弱气候模式中热带东太平洋地区的系统性冷偏差, 能使冷舌的强度和分布得到合理的改善, 对气候模式的改进和发展具有潜在贡献.赤道不稳定波还可以改变赤道海洋上空低层大气层结稳定度, 导致近地层强的风场辐合辐散, 并进一步影响大气混合层的温度、 风场等气象要素.模拟分析结果还表明, 赤道不稳定波对大气强迫产生二次响应, 改变赤道上空逆温层的垂直位移和逆温强度.研究赤道不稳定波对热带海洋气候及其海气相互作用机理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赤道不稳定波(tropical instability waves)存在于热带东太平洋赤道附近, 通常于每年的春末夏初出现, 以约0.6 m/s速度向西传播, 波周期为20~40天左右, 波长约为1000~2000 km。本文利用一个全球高分辨率海气耦合模式对赤道不稳定波在赤道附近的热量输送进行分析, 表明赤道不稳定波产生指向赤道的热通量, 从而部分抵消了热带东太平洋地区由Ekman辐散和温度平流导致的强冷却效应, 维持热带地区的热量平衡。其对赤道冷舌区的增暖作用可以消除和减弱气候模式中热带东太平洋地区的系统性冷偏差, 能使冷舌的强度和分布得到合理的改善, 对气候模式的改进和发展具有潜在贡献。赤道不稳定波还可以改变赤道海洋上空低层大气层结稳定度, 导致近地层强的风场辐合辐散, 并进一步影响大气混合层的温度、 风场等气象要素。模拟分析结果还表明, 赤道不稳定波对大气强迫产生二次响应, 改变赤道上空逆温层的垂直位移和逆温强度。研究赤道不稳定波对热带海洋气候及其海气相互作用机理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西沱变形体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述西沱变形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变形体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地质环境因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物质结构)、外界影响因素(降水因素、洪水因素、人为因素、新构造及地震),以及变形体近期变形特征,通过剖面递推系数法计算,对变形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为变形体优化整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4.
Q油田是渤海大型河流相沉积的稠油油田,其北区NmⅣ1主力含油砂体为复合曲流带沉积,经过16年的注水开发,油水关系复杂,平面注水受效不均的问题日益严重,如何优化注釆结构来改善开发效果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优化现有注釆井网的关键是认识复合曲流带砂体内部不同单河道砂体的切叠关系及展布特征,即对目标砂体开展内部不同单河道的构型单元分布特征研究。首先,依据岩电标定的测井曲线特征、局部发育的薄夹层以及曲流河纵向下切模式,对复合砂体内部不同单河道砂进行划分与对比;然后基于单井沉积微相划分结果,开展井间剖面相对比分析,表明复合砂体内部存在5种不同单河道砂体切叠模式;建立5种正演概念模型,利用地震正演模拟合成地震记录,总结了不同单河道砂体间顶面高程差异、点坝边界、废弃河道等曲流河砂体构型边界的波形特征;利用地震属性提取及多种地质构型方法,综合分析,最终实现了海上大井距条件下复合曲流带砂体内部不同单一曲流河砂体构型边界的精细识别;最后由注采动态资料的响应关系评估不同的切叠模式对注水效果的侧向遮挡程度,并以此为依据,优化现有的注釆井网并取得了非常好的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5.
在景观图幅大小、景观类型数和景观各类型所占比例等与4类真实景观相同的基础上,采用中点位移(mid-point displacement,MPD)中性景观模型,通过设置等间隔变化的空间自相关参数生成10个梯度的中性模拟景观,应用景观指数分析了模拟景观对不同主题真实景观的模拟情况。结果表明,MPD中性景观模型在斑块数、分维数、聚集度等指数方面能够很好地模拟4个主题的真实景观;而在边界密度、散布与并列等指数方面,对4个主题景观的模拟效果不佳。MPD中性景观模型只能在某些方面较好地模拟真实景观,并不能对真实景观进行全面模拟。虽然主题不同,但MPD中性景观模型并未有效区分模拟效果好坏,只是指数重合参数范围不同。在指数表现方面,本研究中某些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有偏差,说明不同中性景观在景观格局不同方面的表现存在差异,在模型选取时需慎重。  相似文献   
106.
畢慶昌 《地质论评》1938,3(1):77-78
吳君希曾字亦魯,江蘇淮陰五里莊人。民國二十年夏,負笈入都,考入国立中央大學。初攻農業化學,一年後轉入地質學系。時故教授鄭厚懷先生主講中大,君從之遊,因於鑛物學及鑛床學所獲甚多。二十四年夏,君在中大畢業;旋即考入實  相似文献   
107.
传统暴雨淹没分析算法中,给定水位下的积水淹没分析算法需要已知积涝水位,但是在实际降雨中积涝水位获取存在一定难度;已知洪水体积的积涝扩散算法虽然算法简单、计算速度快,但是未突破汇水区边界限制。针对传统淹没分析算法存在的不足,从有源扩散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水量动态分配的有源积水扩散算法,从而提高了暴雨积水模拟的准确性。以漳州市龙文区为例,选取了2016年6月15日的降雨进行验证,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8.
本文用日本山梨大学片谷教孝等人建立的3维欧拉型污染物远距离输送模式,分别输入1988年6月月平均和逐时气象资料(风场、气压场、密度场、降水等),对夏季东亚地区SOx的远距离输送进行了数值模拟。所有实验均积分1个月,对SO2、SO2-4的地面浓度及沉降量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如果仅仅考虑SO2的远距离输送模拟,可以月平均场气象资料代替模式中需要的逐时场气象资料;而将逐时场的风、降水资料和月平均场的气压、密度资料共同使用则与输入逐时场气象资料对SO2及SO2-4模拟结果完全相当。由于实验中只使用了1988年6月的资料,故下一步的研究应对不同年、季的气象资料及不同污染物的远距离输送模拟进行比较,从而考察月平均场气象资料在污染物远距离输送的模拟中能否完全或部分代替逐时场气象资料。  相似文献   
109.
房玲昌 《中国岩溶》1984,3(1):97-101
<正> 最近距离法(distance between neavest neighbours)是分析点群在平面上分布情况的一种数学方法。原先应用于生物学,用来对生态的空间联系、结构和离散问题的分析。随后应用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70年代威廉斯(williams 1972)戴(Day 1978)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对新几内亚岩溶区的洼地分布的分析和波多黎各北部塔状岩溶的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110.
太湖典型植物氨基酸组成特征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太湖两个不同湖区(东太湖和贡湖)各选择了8种不同类型的典型水生植物和1种陆生植物全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15种氨基酸的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植物来源氨基酸对湖泊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太湖区域植物体中总可水解氨基酸(THAAs)的平均含量为861.6±182.96μmol/g,贡湖区域植物体中THAAs平均含量为700.0±232.3μmol/g;不同类型植物体中THAAs的含量大小依次为: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陆生植物;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丙氨酸和赖氨酸是THAAs的主要组成部分,这5种氨基酸的摩尔浓度占氨基酸总量的50%以上;太湖植物中THAAs所含的氮元素对植物总氮的贡献在30.7%~94.7%之间,是植物体氮元素的主要组分,也是内源氮输入的主要来源.东太湖区域采集的植物样品中各氨基酸的浓度比例与东太湖水体氨基酸组成差异较大,但与沉积物氨基酸组成较吻合,表明东太湖植物来源的有机质和氨基酸是沉积物中有机质和氨基酸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