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37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266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81.
苏北骆马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邹伟  李太民  刘利  蔡永久  许浩  彭凯  龚志军 《湖泊科学》2017,29(5):1177-1187
2014年1-12月,对苏北骆马湖水质和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逐月调查.根据湖区的生境特征将骆马湖划分为3个区域:采砂区域、植被区域和其他区域.对比分析不同区域水质参数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并利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生物学指数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砂区域的水深显著高于植被区域,而透明度显著低于另外两个区域;采砂区域的总氮、总磷、硝态氮和正磷酸盐浓度均显著高于植被区域,生物多样性显著低于另外两个区域.骆马湖内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1种,其中环节动物8种,软体动物15种,节肢动物18种.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长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是现阶段的优势种.10个监测点底栖动物的年均密度和年均生物量分别为77.19±43.59 ind./m~2和37.62±28.31 g/m~2,呈现出较高的空间异质性.生物量较密度空间差异更大,生物量在湖泊四周的监测点较高,而在湖心开阔水域较低.水质评价结果表明骆马湖水质处于中营养状态,总体属于中度污染,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调蓄湖泊以及饮用水源地和水产养殖基地,加强水环境保护不容懈怠.  相似文献   
482.
苏北骆马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生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骆马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其水质健康状态,于2014年对骆马湖浮游植物进行逐月野外调查研究.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71种属,其中蓝藻门和硅藻门最多,其次为绿藻门.全湖细胞丰度在1.52×10~6~7.89×10~6 cells/L之间,全湖生物量在0.048~12.44 mg/L之间.非多维度量尺度分析结果显示,骆马湖全湖浮游植物生物量从冬春季喜低温的硅藻门为主演替到夏秋季喜高温的蓝藻门为主,表明骆马湖浮游植物有着明显的季节演替规律.与20世纪相比,骆马湖浮游植物优势种属有着很大的变化,富营养化指示属隐藻、纤维藻、针杆藻、鱼腥藻、伪鱼腥藻等明显增多,表明自20世纪以来,骆马湖富营养化程度正在加剧.与邻近的洪泽湖、南四湖、高邮湖、邵伯湖和宝应湖相比,骆马湖浮游植物细胞丰度高于宝应湖,但低于其他4个湖泊.基于浮游植物的水质评价结果,骆马湖目前处于从寡污带向β-中污带过渡的状态,富营养化程度轻于洪泽湖,与南四湖部分湖区富营养化程度相似.  相似文献   
483.
相关情况下Hasofer—Lind可靠指标的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昌华  龚晓南 《岩土力学》2000,21(1):68-71,75
岩土工程的可靠度计算中,基本变量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阐述了相关情况下Hasofer-Lind可靠度指标计算的几种方法:正交变换法;改进的验算点一次二阶矩法;Monte-Carlo模拟法;优化求解法。在用优化方法求解右靠度指标β时,利用MicrosoftExcel中的规划求解器来进行优化求解,避免了相关变量的独立变换以及求极限状态函数对基本变量的偏导数这两个问题。实例比较了不同方法的求解结果  相似文献   
484.
一、地震活动性特征公元1000年以来华北平原及其邻近地区共发生M_s≥5级地震200余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36次,7级以上地震10次。6级以上地震几乎无例外分布在区内北东—北北东向和北西向主要活动断裂带上,7级以上地震发生在北东—北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带的交汇部位,反映出强震的发生与断裂带构造活动有直接成因关系。研究表明有史料记载以来,华北平原及其邻近地区M≥6地震的时空分布是不均匀的。在时间上,地震活动强度和频度有明显的涨落特点,反映地震活动准周  相似文献   
485.
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底栖动物是淡水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渔业和环境科学上均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国外在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研究中的理论和方法,重点阐述了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计算方法、P/B系数、生产量以及影响次级生产力的因素,并总结了目前该领域的一些新进展,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86.
太湖软体动物现存量及空间分布格局(2006-2007年)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2006年11月至2007年10月对太湖软体动物进行了一周年调查,软体动物在30个采样点的出现率为90.0%,采集的232份样品中共记录到9科12属12种,软体动物在分布区的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66ind./m2、102.2g/m2,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和铜锈环棱螺(Bettamya aeruginosa)是太湖软体动物的优势种,河蚬的出现率为90.0%,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74ind./m2、58.3g/m2,其主要分布在西南湖区(393-896ind./m2)和贡湖湾(393-552ind./m2);铜锈环棱螺的出现率为56.7%,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8ind./m2.61.6g,m2,主要分布在东太湖(140-299ind./m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河蚬空间分布格局取决于生境类型和底质性质,而螺类的分布与水生植物的分布相一致,说明水生植物对螺类的分布有重要影响,这与经典的螺一草互惠理论相一致,比较1987-2006年太湖软体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发现,20年来河蚬的高值区域已由梅梁湾、竺山湾转变为大太湖,河蚬个体大小趋于小型化发展(P<0.001),而环棱螺小型化趋势并不显著(P=0.051).  相似文献   
487.
近场源激电及甚低频电磁法在金矿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江西临川温泉地区资料为基础,以其地球物理参数为依据,论证了用“甚低频电磁法”、“近场源激发极化法”在该地区进行岩石电性特征研究的可行性。并重点对甚低频倾角资料以及近场源激电资料进行了异常分析和解释,认为低阻高极化和高阻高极化异常与金矿化有关,是值得重视的异常;北东向构造和北西向构造交汇部位是成矿最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488.
489.
地洼盆地砂岩铜矿床的 构造-流体-成矿体系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方地洼盆地构造演化、流体演化和砂岩铜矿成矿作用三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处于一个统一的系统之中。盆地早中期的裂陷、坳陷作用及热构造活动导致了富铜矿源层的形成、大气降水的深循环和水/岩相互作用、并形成中高温、压、高盐度的热卤水含铜流体。在构造-流体-砂岩铜矿成矿体系的演化中,构造演化制约了含铜流体的演化和砂岩铜矿的成矿作用,而主要发生于盆地演化的晚期。  相似文献   
490.
深度视电阻率成像是航空瞬变电磁法中数据处理及分析的重要过程,能够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导体深度、垂向延伸等信息,并能准确提供每条航空瞬变电磁测量系统测线上的一维层状介质视导电率结构断面.而航空瞬变电磁法作为一种先进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近年来在国外多金属矿产勘查中应用效果显著.本文简要介绍了视电阻率的分析处理方法,以几组不同导体的MAXWELL板状模型为例,计算一维视电阻率深度,得到直观的视电阻率深度成像图.此项技术首次在黄土坡矿床开展测量试验的处理中,获得良好的效果,加快了航空瞬变电磁法的处理工作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