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有机质是海相软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以连云港地区全新世海相软土为例,进行百组土体有机质物理力学试验。结果表明,研究区软土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0.98%,在0.90%~1.00%这个区间分布最为广泛。有机质含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平行海岸线较垂直海岸线土体有机质含量变化小,自上向下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2.
河流入海通量是河口海岸地区物质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貌与环境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以1957~2012年盐城海岸降雨量及主要建闸入海河流径流量等统计资料为基础,采用M-K趋势检验、小波分析等多种方法,研究了建闸活动影响下小流域入海径流量的长周期变化特征,对气候变化及海平面上升背景下的河口海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受到降雨量减少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近60年来入海径流量呈下降趋势,减少速率为3×10~6 m~3(10 a)~(-1),径流量的季节性及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以1965年为界,1965年前后时期的径流量统计特征差异显著。尺度变化方面,入海径流量具有多周期变化特征,其第一主周期为23.38 a,径流量及降雨量在不同周期尺度下表现出明显的"丰—枯"及"湿—干"交替震荡特征。此外,ENSO事件及河口建闸能够分别对入海径流量的年代际及季节性变化特征产生影响。未来需结合气候及下垫面变化特征开展入海径流量预测及相关影响评估。  相似文献   
53.
地下空间资源是地表基质层中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其作为城市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城市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苏南都市圈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在全国处在领先地位,地下空间规划管理方面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城市地质调查也在全国率先实现全覆盖.依据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现状和地质结构"软硬"两个方面条件对苏南都市圈城市地下空间...  相似文献   
54.
55.
重塑黏土抗拉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应变控制式拉伸试验仪研究重塑黏性土的单轴抗拉特性,探究了含水率、干密度、高径比对试样应力应变曲线、抗拉强度、峰值应变以及拉伸能量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内在机理,讨论了土体抗拉强度的来源。试验结果表明:(1)含水率和干密度对抗拉强度影响很大,呈线性相关,具体表现为:含水率升高,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干密度越大,抗拉强度越大。在高径比相同的情况下,高度和直径的变化对抗拉强度影响不大;(2)峰值应变由应力应变曲线形态决定,因而主要受土样的抗拉强度、可塑性以及破坏方式影响;(3)应力应变曲线大致可分为四类,曲线形态各不相同;(4)拉伸能量由应力应变曲线形态决定。含水率影响试样的抗拉强度和塑性,干密度影响试样的抗拉强度和内部结构,因而两者对拉伸能量的影响很大。高径比不变时,试样高度和直径的变化对拉伸能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6.
地裂缝是地表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开裂,在地面上形成具有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苏锡常地区作为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域,由于发展早期过度使用地下水造成地面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地裂缝灾害频发,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十分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苏锡常地区的地裂缝发育情况和目前使用的监测手段进行简要的介绍,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7.
针对江苏连云港地区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复杂地面沉降问题,该文提出一套以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为主、有机结合地面常规测量、地下水位及分层位移监测的“星—地—内”立体综合观测与驱动因素协同分析框架,并成功应用于获取研究区2012—2020年的地面沉降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沉降受不良地质条件、独特沉积特征及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监测时段内最大累计沉降量达到571 mm;综合时空变化特征来看,连云区沉降主要由软土固结和工程建设活动引起,呈持续发育状态;灌南和灌云区沉降由地下水开采引起,但不同阶段采水层位和需求存在明显差异:2012—2016年以开采深层地下水满足工业和生活需求为主;2017—2020年则以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浅层地下水开采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