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8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839篇
测绘学   168篇
大气科学   322篇
地球物理   1237篇
地质学   1747篇
海洋学   372篇
天文学   125篇
综合类   182篇
自然地理   30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76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41篇
  1973年   11篇
  1964年   14篇
  1959年   14篇
  1958年   16篇
  1957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加州1992年兰德斯7.3级地震和1999年赫克托矿7.1级地震的接近和相似允许人们对触发地震的假设进行检验,而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赫克托矿地震证实了对兰德斯地震所提出的推断:瞬时、振荡的“动态”形变以地震波的形式辐射,能触发地震活动速率的增加(Hill,et al,1993;Anderson,et al,1994;Gomberg and Bodin,1994;Spudich,et al,1995;Gomberg,1996;Gomberg and Davis,1996)。在本文中,我们对地震活动速率的空间和时间变化(Matthews and Reasenberg,1988)进行了量化。在兰德斯地震的北部地震活动速率增加,而对赫克托矿地震这种增加主要发生在震中以南。我们认为破裂方向性分别使兰德斯和赫克托矿断层的北方和南方动态形变提高,这可以由地震波速度场的不对称性得到证明。对于触发作用,动态和静态应力变化都很重要,距离较远处动态应力变化起主要作用。峰值波速证明了动态触发闽值的存在,并约束了动态触发闽值的范围。在大多数地区,这个阈值依赖当地的条件,从零点几到几MPa变化,超过静态闽值一个量级以上。在某些地点触发过程直到动态形变平息了之后才开始。这些观测现象的物理机制可能与导致液化和循环疲劳的机理相似。  相似文献   
82.
给出了一种三分向地震台阵数据偏振分析的技术,并应用于挪威南部NORESS台阵三分向拾震器记录到的一大组区域事件。仔细分析了区域震相Pn、Sn和Lg的偏振性质。该技术基于Flinn(1965)最先提出的一种时域算法,通过解协方差矩阵的本征值问题,在滑动时间窗内计算偏振椭圆,由运动椭圆导出表征质点运动的各种属性。通过对不同拾震器的协方差矩阵求平均,把上述方法扩展到了由多个三分向拾震器组成的台阵情况,这样,当噪声和地方散射效应不相关时,可使方差估计减小1/M(M为拾震器数)。此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穿过台阵相干波前的相速度不需要有很高精度。数据分析的重要结果为:在整个短周期频带内,很好地确定了Pn和Sn的偏振;由Pn和Lg波动获得了源方位的估计及Sn和Lg波独特的偏振属性使得在多数情形下能把这些震相区别出来。  相似文献   
83.
分析用方程Q(t)=Q(t1) A1-A2(tf-t)^m[1 ccos(2πlog(tf-t)/p-φ)]来模拟强震前地震能量释放过程的一些条件,式中的Q(t)是在时间t以前所累积的“贝尼奥夫”总应变,tf是主震的时间,A1,A2,c,m,p,ψ都是模型的参数,Q(t1)是已知量(t1≤tf时)。表明在一定假定条件下幂指数m=α(2-d) 1。这里d是主震周围地震潜在震源群震中的尺寸,参数α决定着幂律。根据这个规律,地震时释放的地震能量和总能量的比值随地震的震级而变化。模型可用于分析实验研究岩石破裂释放声能的动力学,也适用于对堪察加一些强震前地震活动性的回溯性分析。  相似文献   
84.
地壳变形的突变性与地震短期预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震短临预报是极其困难的科学问题之一 ,尽管国内外地震学者们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但取得的实质性进展不大。因此 ,深入研究地震孕育过程 ,探索地震短临预报新方法是一项富有挑战性而又艰巨的任务。突变是指系统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巨幅变化。在许多重大地震前 ,都能观测到这一现象 ,因而 ,突变可能是地震的重要前兆。为研究地壳变形突变与地震的关系 ,本文从以下 4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工作 :1根据近一二十年来的大量实测资料分析重力、形变、地下流体等在中强地震前发生的突变性异常现象及其特征 ,着重研究它们在时空域内的差异性及其联系 ,为…  相似文献   
85.
伊金霍洛旗土地利用变化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近20年来,毛乌素沙地东北缘伊金霍洛旗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林地和草地面积的比例增加,耕地面积有所减少;相应地,沙漠化土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土地利用走向可持续发展状态。这种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随着工业与经济的发展,农业投入不断增加,单位面积耕地产量增加。沙漠化防治措施在其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该区的潜在沙漠化因素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86.
三叠纪结扎群分布于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南北两侧,根据基本层序、沉积环境和层序界面特征,结扎群至少可划分出四个三级层序。沉积古地理格局显示出南浅北深的特点。南部靠近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陆源物质供应丰富。北部雀莫错一带因远离中央隆起,陆源物质供应相对较少,以泥岩、灰岩为主,生物化石丰富,沉积环境以陆棚为主,在相对稳定的沉积水体中以双壳类、菊石类等生物群得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7.
在辞旧岁迎羊年开泰之际 ,由著名的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吴汝康和古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李星学为主编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和研究员穆西南为副主编撰写的《南京直立人》( H omo erectus from N anjing)专著 ,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部学术著作的面世 ,为我国古人类学及相关学科添写浓重的一笔。此书是在南京汤山早期人类文化遗址综合研究专家组的组织下 ,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及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9位多学科专家协力合作 ,经过 10年的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88.
贺怀宇  A.Boven 《地质学报》2003,77(1):54-54
塔里木地台西南缘皮山县煌斑岩脉群为超钾系列的煌斑岩,侵位于元古宇角门片岩中。经~(40)Ar/~(39)Ar法测定,煌斑岩中金云母的等时线年龄为(231.7±0.3)Ma,全岩等时线年龄为(228.5±0.3)Ma。地球化学数据指示其源区为受俯冲  相似文献   
89.
The Bikou volcanic terrane is predominated by subalkaline tholeiitic lavas. Rock samples display lower initial ratios of Sr and Nd, 0.701248-0.704413 and 0.511080-0.512341 respectively. 207Pb and 208Pb are significantly enriched in the lavas. Most samples have positive εNd,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magma was derived from EM-type mantle source, while a few samples with negative εNd indicate that there was contamination in the magma evolution. Magma differentiation is demonstrated by variations of LREE and LILE from depletion to enrichment. Additionally, normalized REE patterns and trace elements showed that lavas from the Bikou volcanic terrane hav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to those of basalts in arc settings caused by subduction and collis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Bikou volcanic terrane is a volcanic arc. New evidence proved that the Hengdan Group, north of the Bikou arc, is a turbidite terrane filling a forearc basin. Consequently, the Bikou volcanic terrane and the Hengdan turbidite terrane const  相似文献   
90.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社会与自然系统产生的影响已日益受到全世界各国政府与广大民众的关注。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灾害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日益增大,社会与生态系统似乎变得日趋脆弱。人们关心刚刚过去的20世纪的天气与气候发生了什么变化,更希望了解未来的21世纪,人类居住的地球会出现什么样的气候情景。根据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观测记录、研究成果以及科学家们对气候变化的评估与预测展望,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进行概括。首先阐明20世纪地区性气候变化的事实;并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科学技术报告中关于20世纪全球气候变化进行的总结性评估以及对21世纪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作为阐述过去与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依据。同时,还介绍了一些科学家对IPCC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结论所持的不同观点或质疑。还就气候变化对社会与自然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