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8篇
  免费   1211篇
  国内免费   1588篇
测绘学   525篇
大气科学   803篇
地球物理   1082篇
地质学   3057篇
海洋学   906篇
天文学   71篇
综合类   477篇
自然地理   78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311篇
  2021年   373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329篇
  2018年   380篇
  2017年   340篇
  2016年   328篇
  2015年   336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353篇
  2012年   388篇
  2011年   399篇
  2010年   344篇
  2009年   339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地震预报意见以大量资料为基础,依靠专家经验和多学科知识并通过会商讨论形成。显著地震发生后,快速、准确、有效地研判震情可为后期应急指挥和地震现场工作奠定基础。本文以Datist软件为平台,基于四川及邻区的基础资料,设计研发符合四川震情的震后会商资料快速产出系统,当四川及邻区发生中强地震时,通过该系统可在收到地震短信5分钟内以请求触发的方式快速产出应急会商资料,并以微信、PowerPoint和Word的形式将基础资料发送给分析预报人员,为后期趋势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2.
Bai  Wenguang  Zhang  Peng  Zhang  Wenjian  Li  Jun  Ma  Gang  Qi  Chengli  Liu  Hui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2020,63(9):1353-1365
Due to the polarization effects of the Earth's surface reflection and atmospheric particles' scattering, high-precision retrieval of atmospheric parameters from near-infrared satellite data requires accurate vector atmospheric radiative transfer simulat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ar-infrared vector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 based on the doubling and adding method. This new model utilizes approximate calculations of the atmospheric transmittance, reflection, and solar scattering radiance for a finitely thin atmospheric layer. To verify its accuracy, the results for four typical scenarios(single molecular layer with Rayleigh scattering, single aerosol layer scattering, multi-layer Rayleigh scattering, and true atmospheric with multi-layer molecular absorption, Rayleigh and aerosol scattering) were compared with benchmarks from a well-known model. The comparison revealed an excellent agreement between the results and the reference data, with accuracy within a few thousandths. Besides, to fulfill the retrieval algorithm, a numerical differentiation-based Jacobian calculation method is developed for the atmospheric and surface parameters. This is coupled with the adding and doubling process for the radiative transfer calculation. The Jacobian matrix produced by the new algorithm is evaluated by comparison with that from the perturbation method. The relative Jacobian matrix deviations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are within a few thousandths for carbon dioxide and less than 1.0×10~(-3)% for aerosol optical depth. The two methods are consistent for surface albedo, with a deviation below 2.03×10~(-4)%. All valid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 is suitable for inversion applications. This model exhibits the potential for simulating near-infrared measurements of greenhouse gas monitoring instruments.  相似文献   
993.
以采自山西晋祠泉的一株淡水红藻JC1712001为实验材料,对其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和形态特征鉴定,同时利用分子数据对其进行生物地理学研究.结果显示,该株淡水红藻JC1712001与美国、西班牙地区报道的马赫拉熊野藻(Kumanoa mahlacensis Kumano)遗传距离最近,基于rbcL、COI和UPA序列的遗传距离均为0.基于3个序列,利用贝叶斯法、最大似然法和邻接法3种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具有高度一致的系统发育关系,JC1712001均与西班牙及美国地区已报道的马赫拉熊野藻聚为一支,支持率都在97%以上,支持其为马赫拉熊野藻,同时也表明3个基因的高度保守性.形态特征的观察也支持这个结果.马赫拉熊野藻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均有分布,RASP软件构建的地理起源图谱显示,欧洲类群地理起源更为古老.马赫拉熊野藻为稀有种,本文的研究结果丰富了我国淡水红藻的分布,为其系统发育和地理起源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4.
筑坝拦截对黑河河道沉积物粒度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河流沉积物对流域环境变化具有敏感响应,其粒度参数能反映沉积环境中物质来源和水动力环境.本文以黑河流域上中游为研究区域,探究河流沉积物粒度对流域环境变化的响应.从黑河上中游干流22个主要控制断面采集河床沉积物样品,采用筛分法和吸管法对沉积物样品粒度参数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对筑坝拦截为主的环境改变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受梯级水库建设影响,黑河上中游泥沙粒径大小差异显著.干流库区泥沙粒径较自然河段明显减小,分选很好,呈正偏或极正偏尖锐分布,而且在库区不同沉积高度上表现出分层沉积特征;坝下游河段因遭受强烈冲刷,较自然河段泥沙粒径粗化显著,分选变差,偏态趋向极正偏,峰态尖锐化;水库回水区受水库壅水及下泄清水的双重制约,泥沙粒度参数介于自然河段和坝下游河段之间,整体分选中等,呈极正偏尖锐分布;沉积环境分析表明,上游支流河段沉积物粒度特征受泥沙供给和物源特征的影响较水动力条件显著,干流河段沉积物粒度特征主要受水动力条件控制.研究结果既符合河流上中游沉积物粒度分布规律,也反映了河流环境变化对沉积物粒度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湖泊沉积有机碳同位素与环境变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湖泊沉积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δ^13Corg)在区域气候与环境变化方面的应用近年来发展迅速,成果令人瞩目,保存在各类湖泊岩芯中的δ^13Corg记录揭示了晚更新世以来大气CO2浓度的变化、湖泊水位波动、湖区生态与植被的变迁以及气温变化等重要环境信息,由于造成δ^13Corg值变化的影响因素较多,确定个湖与环境变化有关的主导因素时常有赖于其它证据的帮助,诸如地球化学、古湖沼学、孢粉学、分子同位素地层学等等,前人通过研究来自不同类型湖泊、具不同曲线形态特征的δ^13Corg记录,提出了多种环境解释模型,本文对此作了归纳和评述。鉴别和澄清湖泊沉积有机质的源物质以及有机物源随环境变化而发生过的变化,是研究δ^13Corg记录环境意义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由于有机质含量、碳氮比值、氢指数、生物残留物鉴别等常能提供有关有关湖泊有机质来源、产率、成岩作用等方面的有用信息,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应该尽可能一并提供,以利于恰当地应用现有的环境解释模型,或者建立个湖新模型,单体生物标志化合物鉴别通常也能为区分湖积有机质中陆生、水生、细菌生等不同碳的来源提供有用信息,特定化合物同位素分析技术近年来成功地应用于建立单体生物标志化合物碳同位素地层学,为湖积有机碳同位素在生态环境演变研究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思路,我国许多湖泊的湖底沉积岩芯尚未钻取,那些对过去全球变化研究有价值的δ^13Corg记录有待我们去获取和研究。  相似文献   
996.
鄱阳湖流域径流模型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流域径流是鄱阳湖主要来水,建立鄱阳湖流域径流模型对揭示湖泊水量平衡及其受流域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鄱阳湖-流域系统的特点:流域面积大(16.22×104km2)、多条入湖河流、湖滨区坡面入湖径流等,研究了相应的模拟方法,建立了考虑流域土壤属性和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鄱阳湖流域分布式径流模型.采用6个水文站1991-2001年的实测河道径流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结果显示,模型整体模拟精度较高.其中,赣江、信江和饶河均取得了较好的模拟结果,月效率系数为0.82-0.95;抚河和修水模拟精度略低,为0.65-0.78.模型揭示了研究时段内年平均入湖径流总量为1623×108m3,其中,赣江最多,占47%,其次为信江和抚河,分别占13%和12%,湖滨区坡面入湖径流约占4%,其余24%来自饶河、修水以及其它入湖支流.模型将用于评估流域下垫面或气候变化引起的入湖水量变化,为湖泊水量平衡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7.
文章分析当前海域管理面临的形势,并剖析当前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管理的总体目标和改革意见措施,同时对当前海域使用管理法修订、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制定、围填海管控、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养殖用海管理等主要工作提出管理建议。建议包括:构建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域综合管理机制,深入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总要求;开展海域资源本底调查,为深化综合管理奠定基础;整合涉海规划,发挥陆海统筹作用;发挥指标调控作用,实施市场化配置;调控产业用海,充分发挥海域资源最大效益;加大整治修复力度,恢复区域生态功能;打破部门间壁垒,形成监管闭环。  相似文献   
998.
太湖地区河网水体石油类浓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逄勇  姚琪  褚君达 《湖泊科学》1997,9(4):374-376
利用完全混合系统水文动力学模型,对太湖地区河道改造后,由于船型及船流量发生变化而导致的水体石油类浓度的变化进行了预测。通过类比分析得出:预测结果基本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999.
在海洋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我国珊瑚礁白化现象日趋严重,珊瑚礁健康状况、珊瑚种群数量和丰富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本文基于2005-2007年QuickBird卫星影像、2011-2012年QuickBird/WorldView-2卫星影像和2016-2018年GF-1/2卫星影像等3期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以西沙永乐群岛羚羊礁、中建岛等14个岛礁为研究区(以下统称永乐群岛),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方法结合人机交互信息提取方法完成了3期永乐群岛的珊瑚礁底质类型分类,并通过珊瑚礁底质类型变化分析了永乐群岛珊瑚礁白化特征。主要结论包括:(1)提出了一种珊瑚礁白化程度分级的方法,将永乐群岛白化状况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白化4个等级,通过分析发现在监测时段内14个岛礁中有13个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白化,其中10个发生了重度白化(白化率20%以上),1个严重白化(羚羊礁,白化率为33.36%);(2)根据监测数据统计,上述珊瑚岛礁的白化主要是由珊瑚丛生区白化引起的,2005-2018年永乐群岛珊瑚丛生区白化面积占总的发生白化区域面积的70.55%;(3)14个岛礁中只有甘泉岛的活珊瑚覆盖在逐渐增加,活珊瑚覆盖面积由2006年5月10日的87.13 hm2增加到2018年3月7日的107.80 hm2。  相似文献   
1000.
王琦  姜霞  金相灿  徐玉慧 《湖泊科学》2006,18(2):120-126
采用EDTA螯合剂法和不同的化学提取法,研究了太湖3个不同营养水平湖区中8个位点表层沉积物总磷、各组分磷及生物可利用磷的含量分布,探讨了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表层沉积物的释磷潜力和生物可利用磷的来源.结果表明,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表层沉积物总磷、无机磷和生物可利用磷含量分布差异较大,且与各湖的营养水平相一致.有机磷含量与有机质和含水率显著相关;沉积物中Fe-P和Ca-P对生物可利用磷的贡献较大,这部分磷具有较大的潜在释放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