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 毫秒
181.
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扬子西缘昭觉—美姑一带存在多处峨眉山玄武岩组古火山机构,为研究其火山喷发旋回与方式提供了良好窗口。古火山机构的岩石类型主要由巨厚玄武岩以及少量的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熔岩组成,且均具火山颈爆发相、溢流相和火山洼地相堆积构造特征。系统的地质剖面研究表明,峨眉山玄武岩组存在3次快速喷发亚旋回及25个火山韵律,亚旋回之间不存在火山间歇期。其中,第一亚旋回和第三亚旋回的喷发方式均以爆发相与溢流相为主,而第二亚旋回则以溢流相为主。峨眉山玄武岩组古火山机构的系统厘定和研究,揭示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火山喷发方式和旋回韵律特征,为研究与峨眉山玄武岩组相关的成矿成藏作用提供了重要地层资料。  相似文献   
182.
汶川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应谱特征周期反映了地震动频谱特性,也是抗震设计中重要的特征参数.为了研究汶川特大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的特性,本文以汶川地震中173个有详细地勘场地上的强震动记录为基础,统计分析了不同场地类别和断层距的反应谱特征周期,并与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特征周期的规定值进行比较.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场地变软,特征周期平均值有增大趋势;与汶川特大地震中反应谱特征周期的统计结果相比,我国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远场反应谱特征周期值偏小.  相似文献   
183.
四川康定母猪笼沟泥石流形成特征与物源定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笼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受控因素和变化发展趋势在康定地区及周边具有代表性。通过调查,母猪笼沟形成区两岸滑坡体较大,主要为6个滑坡体和3个沼泽淤积土,边坡稳定性较差,在强降雨、饱水以及地震情况下,失稳可能性较大。综合分析,母猪笼沟松散物总储量达268050 m3,强活动物源(一次泥石流最大可能提供的物源量)储量达22550 m3。从水源、地形、物源补给、人工活动方面上,母猪笼沟泥石流处于活跃阶段,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84.
石盘钼矿是近年来在豫西钼多金属成矿带上发现的一个中型钼矿床。矿体产于燕山期合峪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特别是岩体周边同期不同次的岩体侵入区域、岩体顶面的凸起部位是矿体赋存的有利部位。文章在讨论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区域找矿潜力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指出了该类矿床的进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85.
张掖盆地地下水位上升成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掖盆地80年代中期以来,地下水位处于区域性持续下降过程。2001年9月以来,盆地中北部地下水位停止下降开始出现上升趋势,特别是2005年9月以来,张掖盆地地下水位突然大面积上升。分析认为,地下水位上升主要是补给量的增加所致,主要增加途径有两个:一是本世纪以来,受全球气候转暖的影响,祁连山中西部的冰川融水和降水量明显增加,使祁连山区各河流出山径流量亦相应的增加,而出山河流作为盆地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它的增加则意味着盆地地下水补给量的增大;二是黑河河床过水时间增加,在流经盆地第四系粗颗粒相强导水的洪积扇地带,大量“线状”入渗,使地下水补给量增大,引发沿河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向黑河排泄的黑河以东地下水径流受阻。  相似文献   
186.
张掖市北郊湿地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全磷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是一类特殊的生态系统,其独特的环境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孕育了特殊的土壤类型。以实地调查及分析测试数据为基础,在张掖市北郊湿地区域内,通过同一深度水平方向上和不同取样点垂直方向上的有机质与全氮的线性相关分析,表明二者的相关性十分显著,利用确定的相关方程,可直接用湿地土壤中全氮的数值来推测有机质的含量;而通过对有机质与全磷数据的分析,表明二者在区域内没有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7.
积雪是西北干旱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源,是绿洲的生命线.积雪的时空变化是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敏感因子之一,同时也是影响西北干旱地区地表水资源变化的主要因子之一.本研究利用MODIS雪盖产品、地表温度、SSM/I雪深、DEM等数据,通过GIS空间分析及地统计分析功能,系统分析了博斯腾湖流域雪盖、雪深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研究区雪深和雪盖多年月平均值从8月份到1月份达到最大值,到7月份降到最低值.但月最大雪深却出现在3月份.雪盖、雪深与地温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78、-0.853,与分布高程均值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26和-0.791.雪深最大值受海拔影响有明显的陡坎效应.从12月到8月份随着时间的推移雪的深度在降低,陡坎向高海拔方向移动.9-11月份雪深在加深,陡坎向低海拔方向移动.同一高程段雪深的变幅反应坡向对雪深的影响,变幅越宽坡向影响越大.并且变幅也有先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移动,然后再回到低海拔的特点.本研究对了解该研究区积雪特性的研究有很大作用,可为在该地区开展融雪径流模拟等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88.
巴家文  陈大庆 《湖泊科学》2012,24(2):185-189
三峡水库已于2010年10月完成175 m的蓄水目标,蓄水后三峡库区形成一个生态位严重空缺的人造湖泊生态系统.近年来,库区及长江上游外来入侵鱼类呈增长态势,已发现外来入侵鱼类23种,且部分已处于种群数量暴发阶段.水库蓄水初期营养盐输入增加和初级生产力的提高通常也利于广适性鱼类和外来种的生存,对外来鱼类的入侵和种群数量的扩散暴发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外来鱼类在生态位竞争上与土著鱼类相比处于明显优势地位,可能将严重危害三峡库区的渔业资源及其水域生态系统的安全.因此,对于三峡库区的鱼类入侵及其所带来的相关效应等问题,应引起密切关注和重视,尽早建立三峡库区入侵鱼类的预警和防治体系,严格评估人为引种活动,深入研究外来鱼类得以成功入侵的原因与机理.  相似文献   
189.
黄国娇  巴晶  钱卫 《地球物理学报》2020,63(7):2846-2857
微地震监测被广泛应用于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水力压裂作业、油藏描绘和水驱前缘监测工程中.微地震定位采用的初始速度模型一般是基于地震测井记录和射孔数据建立,该速度模型的不准确性易引起定位误差.为降低这种定位误差,本文发展了一种微地震定位和各向异性速度结构同时反演的方法.研究对象为1-D的层状TI介质,其中对称轴方向任意.利用改进的分区多步最短路径算法计算qP、qSV和qSH波的到达时间和射线路径,结合共轭梯度法求解带约束的阻尼最小二乘问题.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同时进行各向异性速度结构模型(每层的Thomsen参数和界面深度)和微震震源参数(空间坐标和发震时刻)的反演,并且对随机噪声不敏感,有利于实际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90.
于2008-2009年按照季节调查了西藏地区尼洋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组成和丰度,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石蚕幼虫、萝卜螺以及摇蚊幼虫是尼洋河主要的大型底栖动物,另外,随着海拔的升高,尼洋河大型底栖动物总丰度呈现降低趋势;Duncan检验法显示,物种总丰度在各采样点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CA方法显示,对于采样点,大型底栖动物总丰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采样点Ⅳ和采样点Ⅱ,对于季节,大型底栖动物总丰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秋季和冬季;CCA方法显示,可分别从尼洋河中上游和中下游两个河段来概括尼洋河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CART模型显示,从11项环境因子筛选了4项环境因子用以解释它们与大型底栖动物总丰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这4项环境因子包括矿化度、总磷、海拔和季节,建议加强对大型底栖动物及这些环境因子的关注,保障尼洋河水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