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8篇
  免费   457篇
  国内免费   553篇
测绘学   299篇
大气科学   285篇
地球物理   307篇
地质学   992篇
海洋学   478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153篇
自然地理   32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本次工作利用X射线荧光(XRF)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分析技术,对湘江人湖河段沉积物进行主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湘江入湖沉积物中主元素含量变化相对稳定,沉积物具有明显亏CaO、Na2O,而富MnO、A12O3的化学组成特征.其化学组成和风化蚀变特征(蚀变指数CIA值大于78)指示流域上游花岗岩为沉积物提供了主要的物源.主元素揭示的沉积物矿物组成主要包括A12O3表征的细粒黏土矿物类和SiO2、Na2O表征的粗粒碎屑矿物类两部分.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大,重金属综合富集指数EI值自湾河WH (EI=4.7、14.2)向湘阴XY (6.6、5.6)再向屈原农场QN沉积柱(18.4)趋于增大,重金属污染程度自上游向下游趋于增强.重金属污染程度主要与以A12O3为代表的Ⅰ类元素呈正相关关系.预示重金属污染主要与黏土矿物、铁锰氧化物、有机质、及磷灰石等副矿物相关.其中Bi、Pb、Mn、T1等重金属污染更趋于在黏土矿物、锰氧化物、有机质等矿物相中增强,Cd污染可能主要与铁锰氧化物、有机质等有关,U污染则主要与铁氧化物矿物有关,而Cu、Sb污染主要与有机质关系密切.不同的矿物相可能引起不同种类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992.
铁矿石中Cr、As、Cd、Hg和Pb不仅影响冶炼设备和产品性能,同时污染环境。文章以铁矿石标准物质为研究对象,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铁矿石中Cd、As、Cr、Hg和Pb等5种元素进行了适用性探讨。结果表明,与常规的单元素原子吸收光谱法或多元素同步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相比,用微波消解方法处理铁矿石,具有样品消耗量少(0.1000±0.0200)g、消解用酸少(2.5 mL HCl+0.5 mL HF+1.0 mL HNO3)、排放降低、节约成本等优点,且无需配制铁底液,无需添加任何掩蔽剂,质谱干扰小,适用于分析Cr含量为5.5×10-10~2.5×10-4,As含量为7.6×10-10~1.9×10-4,Cd含量为4.5×10-11~5.5×10-6,Hg含量为1.88×10-9~1.9×10-7,Pb含量为1.2×10-10~3.2×10-5的铁矿石样品。优化后的前处理方法节约了能源、试剂和样品消耗,降低了二次污染和有效损失。  相似文献   
993.
贵州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床稀土元素组成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稀土元素(REE)是一组具有相同地球化学性质和特殊地球化学属性的指示性元素。务正道地区主要矿床稀土元素组成显示出,矿层和下伏志留系韩家店组地层稀土元素总量、配分模式基本一致,相关性较好,揭示铝土矿成矿物源与下伏志留系韩家店组有成因联系;矿层和韩家店组LREE/HREE均大于1,轻稀土富集较强烈,而重稀土不同程度亏损;(La/Ce)N平均0.87,总体较低;δCe平均1.22,为弱-中等比值,表明铝土矿物源主要来自陆源,沉积环境主要为陆相沉积,局部为海相沉积;主要层位(La/Sm)N>(Gd/Yb)N,说明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好;稀土元素富集对岩性有选择性,在矿层及富含绿泥岩、粉砂质页岩的志留系韩家店组地层中强烈富集,在石炭系黄龙组白云质灰岩及二叠系栖霞组灰岩中贫化。  相似文献   
994.
塔里木盆地一类新海相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塔中52等井奥陶系储层产出的原油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三环萜烷系列较为特殊,主要表现为其相对丰度呈C19>C20>C21>C23>C24>C25>C26阶梯状的模式,C24四环萜烷异常丰富,且其丰度远高于C26三环萜烷,这一分布模式一般出现在淡水沼泽相和浅湖相沉积地层与原油中。在三萜烷分布特征上,其伽马蜡烷含量很低,甾烷系列和藿烷系列的分布与组成特征与该地区来源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海相原油十分接近,同时它们的全油均具有轻的碳同位素组成,其δ13C值都小于-30‰,具有海相成因原油的特征。而塔中12井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4-5段烃源岩中生物标志物的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该类原油与那些富含宏观藻残片,且有机质类型偏腐殖型的上奥陶统海相烃源岩关系密切,是该地区油气勘探中值得关注的对象。   相似文献   
995.
保山地块保山地区三叠系上统南梳坝组研究程度较差,以往的资料多侧重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的研究,沉积环境资料甚少。通过1∶5万保山幅等8幅区域地质调查,在南梳坝组中发现了灰岩滑塌岩块、下超面、饥饿沉积、水道砾岩、粒序层理、复理石韵律及槽模、沟模等一系列非常重要的沉积相资料,认为其沉积环境为斜坡-盆地环境,总体为一套浊积岩,其中的同沉积"褶皱"、同沉积断层、大量的滑塌面、各种类型的滑塌褶皱组成了3条较大规模的滑塌带,是斜坡环境的沉积物在地震作用触发下形成的,剖面结构"不合理",明显具有灾变事件地层的特征。灰岩滑塌岩块有极浓的油气味,显示出生储存油气的良好环境。因此,重塑三叠系上统南梳坝组的古地理环境,不仅对发展沉积学、地层学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寻找烃源岩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大深度隐伏多金属矿地气探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大厂矿区内埋深超过800 m的95号锌铜矿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快速地气采样装置和ICP-MS分析技术对大深度隐伏多金属矿进行地气测量试验.结果表明,矿体上方Zn、Cu地气异常超过背景值3倍以上,Pb、As、Cd、Bi、Co、Cs、Mo、Rb等也呈现显著异常,证实采用地气测量探测埋深超过800 m的大深度隐伏矿体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7.
龙王江锑金矿位于湘西雪峰山NE向弧形剪切构造带与湘中白马山--龙山EW向构造岩浆岩带的复合部位,为赋存于前寒武系浅变质岩系中的剪切带型锑金矿.在分析湘西龙王江锑金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区及外围280km2进行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发现所圈定的10余处具有一定规模的Au-Sb-As元素综合异常,除有与已知矿床(点)相吻合的异常外,还有多处具进一步找矿潜力的新异常.其中,南江坪综合异常经控制性钻探验证,见矿情况与化探推断意见完全一致,预测该异常金资源量达5t以上,表明矿区及外围类似的综合异常找矿前景良好.因此,该区及类似地区在化探工作中关注Au元素异常的同时,加强对Au-Sb-As综合异常的研究将有助于寻找金矿或锑金矿.  相似文献   
998.
摘要:雅布赖盆地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阿拉善地块的北部弱活化带,依据地震剖面反射结构特征,结合区域地质和钻井资料可将盆地划分为三个构造层。盆地演化经历了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三个阶段,其中以白垩纪的喜山运动影响最大。喜山期时,盆地在区域挤压应力作用下,现今周缘山系快速隆升,盆地西南部的老地层向中心逆掩推覆,沉积盆地明显缩小,表现出现今盆地的范围和格局。  相似文献   
999.
多年油气勘探表明,黄骅坳陷板桥地区沙河街组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通过传统分析方法,包括古地貌分析、重矿物特征和砂体分布等资料,对区内沙二段的物源区及其母岩性质、物源方向进行了系统研究表明,板桥凹陷沙二段沉积物主要来自盆地北部燕山构造带和西部沧县隆起,且在盆内发生交互混源,而南部港西凸起物源作用较小。此次物源研究对该区下一步进行沉积相带的划分及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是波斯湾盆地最主要的储集层之一,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礁滩相生物礁灰岩、生屑灰岩和含生屑泥灰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溶)孔、晶间(溶)孔、铸模孔、表生期组构选择性溶蚀孔洞和基质微孔。储层多呈层状展布,横向上连续,边界受沉积相带约束; 纵向上发育多套致密隔夹层,呈强非均质性。储层发育与保存主要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影响。碳酸盐岩缓坡背景下发育的生物礁和生屑滩空间分布受盆地基底古构造格局控制,是优质储层分布相带。相对海平面升降旋回控制相带迁移和成岩作用差异,导致优质孔渗层与致密隔夹层交互发育。构造圈闭发育与油气充注时间的耦合有效抑制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层的破坏,是储层得以保存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