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6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373篇
测绘学   258篇
大气科学   160篇
地球物理   218篇
地质学   671篇
海洋学   255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1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山东土堆-沙旺金矿床同位素组成特征及矿床成因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堆-沙旺金矿床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 为胶东东部牟平-即墨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为119±10 Ma,与胶东大规模成矿时间一致。矿石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δ34S介于8.50‰~12.72‰之间, 成矿热液δ34S∑S=10.03‰, 铅同位素组成中206Pb/204Pb=17.12~17.86, 且具有低μ高ω特征, 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于下地壳或地幔。氢氧同位素δ18OH2O值为+1.96‰~+7.71‰, δD为–68.64‰~–86.47‰, 显示成矿流体主体为岩浆水, 并有部分后期大气水的参与。矿石铅同位素与同期脉岩组成接近, 且具有线性特点, 指示二者可能与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东部构造体制转化所引起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2.
对黄土高原南部耀县全新世黄土地层的形成及保存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层中磁性矿物主要为软磁性矿物,硬磁性矿物对地层的磁学性质贡献小;随着成壤强度的增加,硬磁性矿物的相对含量在减少.本区全新世地层的形成和保存环境为氧化环境,适宜用磁学手段反演全新世古气候.对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无磁滞剩磁磁化率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成壤强度较低时,细粒磁性矿物相对于磁性矿物总量的增加速率相对较快;成壤强度较高时,细粒磁性矿物的相对含量会达到或趋近饱和,相对于磁性矿物总量的增加速率相对较慢.研究表明,在黄土地层中,χfd%和χARM/χ等指示细粒磁性矿物的磁学参数可以显示更细微的气候变化;在古土壤中,χlf的气候指示意义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93.
在城门山铜矿系统开展了土壤壤中汞、热释汞、全汞的测量。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和破碎带上覆的土壤中具有明显的壤中汞气、热释汞的富集,土壤中汞气的主要源是深部的硫化物矿体。汞异常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下伏矿体的赋存部位。土壤全汞因为本底汞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反映矿化信息,利用土壤全量汞与热释汞含量的比值来抑制本底汞,突显热释汞,能更清晰地显示深部的矿化信息,是示踪深部矿化信息的有用的地球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94.
为使传统的维纳滤波方法在最小均方准则下的解更准确、稳定,采用正则化思想,提出导数算子约束下的最小均方准则;在这种准则下,推导了维纳滤波因子及其频率响应.通过在不同频段取不同的正则化函数值,控制滤波结果.理论及实际地震勘探资料的分析表明:正则化维纳滤波去噪效果比传统维纳滤波好,且对有效波的损失较小,表明了文中所取正则项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最后讨论了通过建立正则化函数关系式,方便地提供正则化函数值以及圆滑振幅谱对改进滤波效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5.
针对波浪破碎试验中气泡区速度与水体速度无法同时测量的难题,基于实验室条件,搭建了粒子图像测速(PIV)和气泡图像测速(BIV)系统,采用声学多普勒测速仪(ADV)对PIV测量精度和不同场景下BIV测量精度进行了细致的验证,并设计多种试验方案以期实现BIV与PIV的同步耦合测量。试验结果表明,7W激光+后置灯的优化照明方案,其耦合测量的气泡区速度代表参数与标准BIV照明方案的结果误差小于5%,且耦合测量的气泡区下方水质点的速度曲线与标准PIV测量结果吻合,表明该改进方案满足PIV与BIV耦合测量的条件。本文实现的PIV与BIV耦合测量有利于优化测量和分析工作,减小破碎波浪重复生成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度,为大范围波浪破碎速度场的快速测量提供了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96.
在鲨鱼等软骨鱼类体内存在天然的缺失轻链、仅包含重链的抗体,源于这种重链抗体可变区的片段称为单域抗体(single domain antibody)。目前单域抗体研究中的抗原主要来源于水溶性蛋白或病原体,筛选膜蛋白鲨鱼源单域抗体的领域接近空白。本研究以重组表达的小球藻病毒玻尿酸合成酶(一种膜蛋白)为抗原,经过免疫、建库、淘选、验证等步骤获得了抗原特异性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单域抗体序列。随后利用大肠杆菌表达了该单域抗体,通过等温滴定量热技术(ITC)测定了其与抗原的亲和力,证实了以膜蛋白作为抗原制备鲨鱼源单域抗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严重影响社会公众生命健康,风险评估和预测可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EIR模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动态评估与预测方法,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播与人口、医疗、经济情况相结合,耦合危险性与脆弱性,建立合理的风险评估综合指标体系,利用熵值—层次分析组合模型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动态评估。此外,本文建立了传染病传播动力学修正SEIR模型,将传染病传播动力学模拟预测与风险评估相结合,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演变趋势的预测和风险的动态预测。2019年12月底的COVID-19疫情是一次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文以欧洲10国COVID-19疫情为例,开展风险评估与风险动态预测研究,依据欧洲10国自疫情开始至2020年4月16日的疫情数据,预测了2020年4月17日—2020年5月10日疫情演变的趋势,进而实现了10国的疫情风险动态预测。本文模型预测结果表明至2020年5月10日欧洲10国疫情形势仍然严峻,预测数据与真实数据的拟合优度R 2大于0.92,预测结果与疫情真实情况基本一致,在此情况下,复工复产对于疫情防控仍然是不利的。本文提出的基于SEIR模型的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动态评估与预测方法为疫情已然传播开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了风险持续评估和预测的可能,为后期疫情防控决策提供了支持,同时也可用于今后新的疫情发生时期或其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下风险的应急评估和预测。  相似文献   
98.
在"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的光学调查项目中,通过2006年夏季、冬季和2007年春季、秋季的中国近海海洋光学调查试验,获取了表观光学资料、固有光学资料和相应的辅助资料。利用这些数据,开展了中国近海海洋光学特性及其分布研究工作。(1)通过分析特征波段遥感反射比(Rrs(412)和Rrs(490))的分布情况,发现主要河口有着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变化特点。(2)通过分析遥感反射比光谱资料,发现了不同区域遥感反射比光谱体现了不同的特点,而且成因不同。(3)通过分析400nm水色要素吸收系数分布情况,发现了河流陆源物质输入对近岸非色素颗粒物分布特性有重要影响,其次对黄色物质也有很大的影响,而浮游植物及其腐烂降解的产物对水体中黄色物质浓度产生的影响不大。(4)通过分析400nm水色三要素吸收系数占总吸收系数比例,发现不同海区光学特性的主要影响要素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9.
基于卫星高度计的北极海冰厚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A modified algorithm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first year(FY) and multiyear(MY) ice densities is used to derive a sea ice thickness from freeboard measurements acquired by satellite altimetry ICESat(2003–2008). Estimates agree with various independent in situ measurements within 0.21 m. Both the fall and winter campaigns see a dramatic extent retreat of thicker MY ice that survives at least one summer melting season. There were strong seasonal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ies with regard to the mean thickness. Seasonal increases of 0.53 m for FY the ice and 0.29 m for the MY ice between the autumn and the winter ICESat campaigns, roughly 4–5 month separation, were found. Interannually, the significant MY ice thickness declines over the consecutive four ICESat winter campaigns(2005–2008) leads to a pronounced thickness drop of 0.8 m in MY sea ice zones. No clear trend was identified from the averaged thickness of thinner, FY ice that emerges in autumn and winter and melts in summer. Uncertainty estimates for our calculated thickness, caused by th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multiple input parameters including freeboard, ice density, snow density, snow depth, show large errors more than 0.5 m in thicker MY ice zones and relatively small standard deviations under 0.5 m elsewhere. Moreover, a sensitivity analysis is implemented to determine the separate impact on the thickness estimate in the dependence of an individual input variable as mentioned above. The results show systematic bias of the estimated ice thickness appears to be mainly caused by the variations of freeboard as well as the ice density whereas the snow density and depth brings about relatively insignificant errors.  相似文献   
100.
This paper describes a dual-stroke acting hydraulic power take-off (PTO) system employed in the wave energy converter (WEC) with an inverse pendulum. The hydraulic PTO converts slow irregular reciprocating wave motions to relatively smooth, fast rotation of an electrical generator. The design of the hydraulic PTO system and its control are critical to maximize the generated power. A time domain simulation study and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 of the full-scale beach test are presented. The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including their comparison at full-scale are also presented, which have validate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design and the reliability of some key components of the prototype of the WEC with an inverse pendulum with the dual-stroke acting hydraulic PTO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