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96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118篇
地质学   96篇
海洋学   68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圆钢管约束高强灌浆料局部承压性能试验为基础,基于ABAQUS有限元计算平台,通过建立分段模型(Multi-section Model简称MSM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探究圆钢管约束高强灌浆料在局部承压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并将软件计算得到的荷载-位移曲线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分段模型适用于圆钢管约束高强灌浆料局部承压作用下的数值模拟,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增大试件高径比、钢管壁厚和高强灌浆料强度均可提高其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62.
时域反射仪(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可用于室内和田间快速、 准确、 自动测定土壤含水量,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之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标定曲线(即土壤表观介电常数和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是TDR准确测定土壤含水量的关键。目前文献中存在大量的土壤含水量标定曲线, 但尚未有研究对这些标定曲线进行系统的验证和分析评价。因此, 它们的准确性和适用范围尚不明晰, 严重影响到与土壤含水量测定相关的研究。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 收集整理了一系列土壤含水量标定曲线的经验公式(19个)和半经验半物理模型(5个), 并利用大量的文献实测数据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运用均方根差(RMSE), 平均误差(AD), 纳什效率系数(NSE)等三个指标对比分析和评价这些标定曲线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 经验公式中Topp、 Roth(1992)2、 Jacobosen、 Yoshikawa2、 Alharathi模型和半经验模型中Malicki1公式及其修订模型综合性能较好。研究成果可为利用TDR准确测定土壤含水量及土壤含水量标定曲线的选择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63.
采用双差定位法对京西北地区(39.5°—41.5° N,113°—117° E)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6 223次有效地震进行精确定位,得到该区震源分布的精细图像和震源深度剖面图。结果显示,重新定位后地震的水平分布更集中,沿断裂带分布特征更加明显,震中在断裂带呈更明显的条带状、簇状分布,地震与线状的深浅断裂构造的关系密切;大部分地震发生在中上地壳,震源分布为典型震源密集区的空间形态,呈纵深约15 km、直径20—40 km的近圆形“厚饼状”。  相似文献   
64.
Ding  Yang  Bao  Xianwen  Zhou  Lingling  Bi  Congcong  Yao  Zhigang  Ma  Chao  Chu  Qinqin 《Ocean Dynamics》2020,70(6):803-825
Ocean Dynamics - The westward transversal current (TC)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entrance was investigated during winter 2007 using a numerical ocean model.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s and...  相似文献   
65.
枝角类作为淡水湖泊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之一,对生存环境的改变极为敏感.本文分析了太湖西、中和东部等湖区的钻孔沉积物、表层沉积物以及春夏秋季活体枝角类的组成与丰度.结果表明:活体枝角类组成以象鼻溞(Bosmina spp.)为优势种,秋季枝角类属种数量最多.太湖不同生态型湖区表层沉积物枝角类组成均以象鼻溞为优势种,其中西部与中心湖区的枝角类组成与丰度较为相似,种类单一,枝角类绝对丰度高;东部湖区枝角类属种较为丰富,绝对丰度低,优势种由浮游种象鼻溞以及沿岸种圆形盘肠溞(Chydorus sphaericus sl)和西方笔纹溞(Graptoleberis testudinaria)等种属构成.百年以来,太湖枝角类组成与丰度随着营养水平增加而改变,富营养指示种(Bosmina longirostris)丰度的增加与贫营养指示种(Bosmina longispina)丰度的下降,响应了湖区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1970s末期,太湖西部与中心湖区在进入富营养化阶段,枝角类组成单一,象鼻溞占有绝对优势,与东部湖区相比,沿岸种、底栖种稀少.东部湖区在1960s以后,枝角类属种数量增加,但丰度下降,响应了1960s以来该区域营养水平提高、沉水植被生物量增加以及沼泽化加剧的环境过程.  相似文献   
66.
万能  汤俊  李林  郑凌凌  宋立荣 《湖泊科学》2009,21(6):806-812
滇池北部福保湾主要承接上游昆明市的生活污水及周边工业污水,其污染程度极为严重.本研究在福保湖湾内设置4个采样点,分别采集了不同区域的沉积物,首次模拟研究了微囊藻(Microcystis)在不同沉积物环境中复苏能力差异,结果表明微囊藻在模拟实验中的复苏能力表现出对不同底质的不同适应性,入口湖区的沉积物对微囊藻的复苏有极强的抑制作用.藻类复苏后达到的最大生物量(以叶绿素a计)分别为东岸对照区的4.7%,西岸对照区的6.6%及吹填区的11.9%,其中微囊藻生物量也远低于其它各样点,占东岸对照、吹填区及西岸对照的比例分别为5.2%、10.3%和19.4%.以上研究暗示了河口处沉积物不适合微囊藻的复苏.福保湾藻类水华的种源贡献应该主要依靠外源性输入,即湖流场和风向所导致的藻类水平迁移贡献远远大于底泥复苏至水体的垂直迁移.  相似文献   
67.
多普勒天气雷达中气旋产品在强风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邵玲玲  孙婷  邬锐  黄炎 《气象》2005,31(9):34-38
在深入了解WSR-88D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中气旋算法的基础上,对上海地区近6年间中气旋产品的几个重要特征参数进行了统计研究,并结合局地强风的个例分析,总结了上海及周边地区中气旋发生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基本特征。最后综合参考雷达其他相关产品,提出利用中气旋产品进行强风预报的思路,以期为准确预报局地强风天气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8.
文章通过论述海洋环境监测的CalCOFI计划经验与海洋环境监测在经济与管理方面的重要意义,最终得出如下结论:(1)加强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监测的质量与水平;(2)加强对海洋环境的动态跟踪与管理;(3)积极做好海洋环境监测信息的发布工作,完善海洋环境监测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69.
长江水下三角洲层序地层学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层特征和沉积环境演化模式。通过对长江水下三角洲下切河谷区YD0901和YD0903孔岩心的详细沉积物粒度、特征元素比值(Cl/Ti和Zr/Rb)、沉积相对比分析,恢复了冰后期以来长江水下三角洲层序地层格架。研究区冰后期以来自下而上依次出现河流相、潮汐河流相、河口湾相、浅海相和三角洲相的沉积相序。末次冰期海平面下降,古长江形成下切河谷,古河间地发育硬黏土层,构成五级Ⅰ型层序界面。之后海平面回升,分别于15 cal ka BP和8.0 cal ka BP形成最大海退和最大海侵界面,水下三角洲区域最大海侵发生时间略滞后于平原区,约为7.5 cal ka BP。据此3个层序界面将冰后期地层划分为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钻孔岩心记录揭示了14.8 cal ka BP海侵到达研究区;14.8~13 cal ka BP期间,受MWP-1A冰融水事件影响海平面快速上升,海岸线向陆推进速率可达71.9,km/ka;海退期间各钻孔沉积速率较低,直至2 cal ka BP开始,沉积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0.
采用反应位移法进行地下结构抗震计算时,关键是确定土体的弹簧系数,弹簧系数的取值直接影响计算结果。在现有的静力有限元求解弹簧系数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施力方式共设计了6种静力有限元求解弹簧弹簧系数的方法,并对这6种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整体和整体同时求解径向和切向弹簧系数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偏于危险;单独和单独同时求解水平和垂直向弹簧系数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精度最好;整体和整体同时求解水平和垂直向弹簧系数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