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2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165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135篇
地球物理   474篇
地质学   707篇
海洋学   241篇
天文学   211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17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9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A new method is presented to study the scattering and diffraction of plane SH-waves by periodically distributed canyons in a layered half-space. This method uses the indirect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combined with Green’s functions of uniformly distributed loads acting on periodically distributed inclined lines. The periodicity feature of the canyons is exploited to limit the discretization effort to a single canyon, which avoids errors induced by the truncation of the infinite boundary, and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the demand on memory can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Furthermore, the total wave fields are decomposed into the free field and scattered field in the process of calculation, which means that the method has definite physical mea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thod is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its accuracy is verified. Parametric studies are performed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by taking periodically distributed canyons of semi-circular and semi-elliptic cross-sections as examples.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periodically distributed canyons can b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for a single canyon and significant dynamic interactions exist between the canyons.  相似文献   
992.
广西平南某矿区岩溶地下水连通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广西平南某矿区在人工疏水过程中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以采区为降落漏斗、周边地下水向采区径流排泄的地下水流场。位于矿区东侧的秦川河成为危及矿区施工安全的最大隐患。为了查明矿区岩溶地下水径流途径、径流特征,进而了解矿区采矿排水的主要来源及周边地表河的影响,在矿区周围进行了地下水连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矿区岩溶含水介质渗透性差异较大,含水层各向异性明显;矿区北部、东南部存在连通性较好的地下水径流带,北部流速为0.3 ~ 20 m/h,东南部流速为3.72 ~ 98 m/h;矿区南部、西南部与周边地下水连通性较差,与矿区以南的浔江存在地下分水岭;矿区东部一采区矿坑排水主要来自东侧秦川河渗漏补给及北部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矿区西部二采区矿坑排水补给来源为北部地下水侧向径流及大气降水。因此,采矿疏水过程中应及时掌握秦川河水位变化情况,采取帷幕等有效手段对水害进行治理,以确保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993.
中国城市休闲商业街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鹤  刘家明  李玏  陶慧 《地理科学进展》2014,33(11):1474-1485
随着人们闲暇时间和收入的增长,休闲旅游不断发展,而城市休闲商业街区(RBD)作为城市旅游的重要游憩空间,受到普遍关注.城市RBD是传统商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对于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经济转型、城市形象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知网检索到的与RBD相关的246 篇文献为基础,以论文年发表数量和增长率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首先分析国内RBD研究进程,将其分为起步发展、快速发展、巩固发展3 个阶段,从研究主题、使用方法、研究层次等角度对每个阶段特征进行分析.其次,分析文献内容,对RBD的相关研究方向进行划分,共分为12 大类,并从RBD的相关概念与定义、RBD的特征功能与分类、形成机制与过程、空间结构与布局、RBD发展对城市的影响、RBD的旅游形象与游客体验感知、RBD的开发与规划7 个方面对国内RBD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RBD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其中,概念定义的统一、深化案例研究、细化研究方向、提炼理论层次、应用定量化研究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等都是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的环节,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94.
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网一直存在路由异常的问题,时常造成卫星站点通信不畅。通过对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分析,总结造成路由异常的原因。通过列举实例,提出以通过设置静态路由的方式,来解决目前网络中存在的路由异常问题。  相似文献   
995.
曾薇  杨乐 《震灾防御技术》2014,9(2):304-309
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网为地震救援提供高效可靠的音视频以及数据传输信道。由于地震灾害的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网在满足业务传输需求的同时需要实现灵活组网。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优先开放最短路由协议)较小的网络开销以及兼具灵活的组网方式,对于带宽资源有限的卫星通信系统来说无疑是相当具有优势的。本文着重研究了OSPF在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网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96.
Recent developments of 30 m global land characterization datasets(e.g., land cover, vegetation continues field) represent the finest spatial resolution inputs for global scale studies. Here, we present results from further improvement to land cover mapping and impact analysis of spatial resolution on area estimation for different land cover types. We proposed a set of methods to aggregate two existing 30 m resolution circa 2010 global land cover maps, namely FROM-GLC(Finer Resolution Observation and Monitoring-Global Land Cover) and FROM-GLC-seg(Segmentation), with two coarser resolution global maps on development, i.e., Nighttime Light Impervious Surface Area(NL-ISA) and MODIS urban extent(MODIS-urban), to produce an improved 30 m global land cover map—FROM-GLC-agg(Aggregation). It was post-processed using additional coarse resolution datasets(i.e., MCD12Q1, GlobCover2009, MOD44 W etc.) to reduce land cover type confusion. Around 98.9% pixels remain 30 m resolution after some post-processing to this dataset. Based on this map, majority aggregation and proportion aggregation approaches were employed to create a multi-resolution hierarchy(i.e., 250 m, 500 m, 1 km, 5 km, 10 km, 25 km, 50 km, 100 km) of land cover maps to meet requirements for different resolutions from different applications. Through accuracy assessment, we found that the best overall accuracies for the post-processed base map(at 30 m) and the three maps subsequently aggregated at 250 m, 500 m, 1 km resolutions are 69.50%, 76.65%, 74.65%, and 73.47%, respectively. Our analysis of area-estimation biases for different land cover types at different resolutions suggests that maps at coarser than 5 km resolution contain at least 5% area estimation error for most land cover types. Proportion layers, which contain precise information on land cover percentage, are suggested for use when coarser resolution land cover data are required.  相似文献   
997.
998.
刘吉峰  王春青  赵娜  赵乐 《冰川冻土》2014,36(2):424-429
利用最新冰凌观测数据,分析了1960年以来黄河内蒙古段头道拐断面冰期流量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头道拐断面小流量持续时间的年际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60-1967年、1968-1985年和1986-2010年小流量平均持续天数分别为68 d、17 d和37 d.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影响小流量过程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通过影响冰盖厚度和冰花堆积来影响封冻河段流量过程;河道冲淤演变则是冰期流量过程和槽蓄水增量长期变化的重要原因;刘家峡水库调度直接影响着内蒙古河段的流量过程. 最近10 a来,凌汛期气温变化剧烈,上游来水有所减少,河道淤积更加严重,河道工程增多是黄河头道拐断面小流量持续天数延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9.
张乐  卢文波  周俊汝  胡英国  陈明  严鹏 《岩土力学》2014,35(Z2):520-527
针对两侧深槽一侧已开挖形成临空面的中隔墩爆破开挖,分析了爆破冲击荷载作用下中隔墩岩体产生的振动、应力、位移等动力响应,并改善了爆破开挖方式,优化了开挖程序。研究表明,爆破冲击荷载作用下中隔墩岩体的动力响应是由于爆破应力波的反射与叠加;通过选取适当的预留岩体厚度,可以合理地利用爆破应力波的反射与叠加,削弱爆破冲击荷载作用下中隔墩的动力响应,进而降低中隔墩因爆破开挖出现动力失稳的风险,其研究成果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陈棋福  华诚  李乐  程晋 《地球物理学报》2015,58(11):4129-4137
根据龙门山断裂带地区的主要构造特征,建立该地区的有限元模型,同时考虑地下深处的黏弹性蠕动和不同部位间的接触关系,模拟计算了研究区在强震轮回活动中的时间演化历程.模拟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深处的滑动速率比浅表的滑动速率大,龙门山断裂带周围是相对容易发生应变积累的地区,其5~19km深度也是高应力聚集成核区,随时间推移的应力集中程度加剧而引发强震.本模拟分析证实了重复地震观测所揭示的龙门山断裂带存在深浅活动速率差异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出乎预料的汶川MW7.9地震的孕育机理.综合分析研究提出:应充分利用重复地震这一天然的"地下蠕变计(subsurface creepmeter)"来探测深部构造变形的活动,为强震危险性分析提供必要的"原位(in situ)观测"约束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