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9篇
  免费   449篇
  国内免费   697篇
测绘学   204篇
大气科学   536篇
地球物理   522篇
地质学   1162篇
海洋学   243篇
天文学   79篇
综合类   249篇
自然地理   33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太阳活动对印度夏季风降水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夏季风降水在南亚气候系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近年来对它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结合Scargle周期图和小波分析的方法研究了1871-2004年间该降水变化的周期性.结果表明,该降水变化非常复杂,其周期性波动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进一步考察了印度夏季风降水与太阳活动的可能关联后,作者认为太阳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印度的夏季风降水.  相似文献   
992.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2006年1月18-19日发生在河南省的一次暴雪过程,结果表明,这次暴雪过程中存在干侵入现象。干侵入的发生发展对暴雪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干侵入沿相当位温密集带向下向北传播,引起对流层低层气旋性涡度发展,增强辐合上升运动,导致降水的增强;高层干冷空气向下注入,引起温度场扰动,在对流层中低层形成逆温层,有利于暴雪天气的发生;高空急流入口区北侧的下沉运动为对流层高层干空气和高位涡的下传提供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993.
李柏  周玉淑  张沛源 《大气科学》2007,31(5):826-838
利用时间尺度密集的长沙、常德、合肥、南昌、南京、武汉和宜昌共7个站的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雷达)观测反演资料、TBB资料、常规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与中尺度MM5模式相结合,以NCEP格点资料作为大尺度背静场,加入12 h间隔的探空、3 h间隔的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及1 h间隔的雷达反演风廓线资料,进行全程四维同化模拟,考察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2003年梅雨期间发生在湖南、安徽和江苏的暴雨过程(7月8~9日)的模拟能力。分析表明:除了模拟降水与实况接近以外(雨量和雨区),MM5模式输出的风廓线和从雷达观测反演得到的风廓线结果有很好的相似性,加入雷达反演风廓线资料后对模拟结果有一定改进,为进一步利用模式输出结果研究造成2003年江淮流域暴雨洪涝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结构和机理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94.
陇南山区小麦条锈病流行对气候偏暖的响应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根据陇南山区 1957-2005 年气象资料和相应的小麦条锈病流行资料的对比分析得出与 1957-1995 年平均值比较,陇南各地1996-2005年年平均气温上升0.5~0.9℃,逐月平均气温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冬季增温最为显著,为1.0℃/10a,在冬季尤以2月增幅最大,为1.3~1.6℃/10a.而陇南春季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与上年10月和当年1-3月平均气温正相关显著,所以,近10a冬季显著的增暖趋势与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逐年加重趋势相一致,由此与1990s以前相比,陇南山区冬小麦种植海拔高度及条锈病越冬越夏高界明显提高了100~300 m,致使小麦条锈病危害范围扩大,发生时间由3月提前到2月.本文结合当地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相应提出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995.
根据南阳气象观测站探空资料及AgI在云中成核率与温度的关系,确定了豫南BL-1型火箭人工增雨可播云体的判别标准、火箭发射仰角及火箭用弹量。  相似文献   
996.
The Sanjiang area in southwest China is considered as a tectonic intersection belt between the Tethys-Alps and the western Pacific, and has endured three-phase evolution processes: Proto-Tethys,Paleo-Tethys and Meso-Tethys[1―4]. In this area, its tectonics and struc- ture are extremely complicated, and intensively extru-sive deformation and faults are widely developed[1―3]. For that, the area is considered as the ideal na- ture-laboratory to study the evolution of Paleo-Tethys and also …  相似文献   
997.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re both a carbon source and sink, therefor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that act as a link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human activities and climate changes[1,2]. Climate change impacts ecosystem carbon cycle through af- fecting biological processes, e.g. plant photosynthesis, respiration, and soil carbon decomposition. Land-use change directly modifies the 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e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nd hence the carbon storage and fluxes. Usi…  相似文献   
998.
The land use/cover classification system is the foundation for land use/cover change study. Remote sensing data were firstly used for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1971 and the Anderson Classification System was proposed in 1976[1], which was put into use in mapping 1:250000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of the United States. A series of new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system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recent years through research projects such as FAO LCCS and Bi…  相似文献   
999.
新疆伽师强震群震源应力环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基于能量辐射系数(Ag)和环境剪应力(τ0)讨论了伽师强震群发生的应力环境背景。1988年以来11年的环境剪应力τ0值表明,伽师震群发生在相对低的应力环境下,1992年以来8年的能量辐射系数Ag值显示震源区介质强度较弱,震中位于介质性质发生变化的过渡区。同时,震源区(喀什)能量辐射系数Ag自1994年5月起系统性地降低,较好地显示了1996年3月19日至1998年8月27日期间震源区发生的10次强震前(包括1996年3月19日阿图什6.9级地震)震源区介质性质的前兆性异常变化,本文由此对伽师强震群的成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00.
1998年夏季松花江、嫩江流域大暴雨中尺度雨团活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地面逐时降水资料、静止卫星云图、雷达图及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8月上旬不同时段松花江及嫩江流域出现的中尺度雨团(≥5.0mm/h)活动情况。根据它们的活动特点及在卫生云图、雷达回波上的演变和物理量诊断场的特征,将其分为两类。第1类是典型的冷涡中尺度雨团,第2类为东南方有地面气旋活动的冷涡中尺度雨团,它们都出现在冷涡的成熟及消亡阶段,活动在冷涡的不同部位,有着各自不同的演变特点。由此构建了相应的中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