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86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天然气水合物成因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天然气水合物是未来的能源资源。其分布于极地地区、深海地区及深水湖泊中。在海洋里,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于外大陆边缘和洋岛的周围,其分布与近代火山的分布范围具有一致性。同位素组成表明天然气水合物甲烷主要是由自养产甲烷菌还原CO2形成的。典型的大陆边缘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低(<0.5%~1.0%),不足以产生天然气水合物带高含量的甲烷。赋存天然气水合物的沉积物时代主要为晚中新世-晚上新世,具有一定的时限性,并且天然气水合物与火山灰或火山砂共存,表明其形成与火山-热液体系有一定联系。火山与天然气水合物空间上的一致性表明,天然气水合物甲烷的底物可能主要是由洋底火山喷发带来的CO2。由前人研究结果推断 HCO3在脱去两个O原子的同时,可能发生了亲核重排,羟基 H原子迁移到 C原子上,形成了甲酰基(HCO),使甲烷的第一个 H原子来源于水。探讨了甲烷及其水合物的形成机制,提出了天然气水合物成因模型。  相似文献   
42.
白垩纪至早第三纪的极端气候事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地球科学界正在将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研究重点放到地球过去突然发生的气候变暖事件。白垩纪至早第三纪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被认为是最接近于现今的地球系统,对其研究有利于理解现今地球系统过程在碳循环快速搅动时的响应。这些气候事件主要包括:古新世-始新世最热事件(PETM,~5 5 MaBP)、早阿普第晚期和森诺曼-土仑界线的大洋缺氧事件(OAE1a,~120 Ma;OAE2,~93.5 MaBP)。PETM事件是中白垩世以来一次突然变暖事件,在10 ka年以内深海温度增加~5 ℃,表层海水温度增加 4~8 ℃,而δ13C至少发生 3.0‰的负偏移。目前普遍认为PETM事件是由于海洋气水化合物(CH4)的巨量释放造成的。大洋缺氧事件(OAEs)记录了海洋环境下有机质的大量埋藏,代表了碳循环和海洋生物系统的重大搅动事件。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将极端气候确定为优先研究领域,将采取特定的钻探策略,在世界大洋范围内获取最低限度蚀变的新生代至白垩纪沉积物,研究精度要求达到米兰柯维奇的天文调谐时间尺度,其最终目标是定量描述过去全球气候变化,并为未来气候变化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3.
大洋钻探对海底热液活动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大洋钻探为海底热液活动研究提供了大量数据资料和样品。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流体-沉积物/岩石相互作用,热、物质通量和流体流动,分析构造对海底热液活动的控制作用,使人们对海底热液循环有所了解,并对深部热液成因石油的特征,海底热液沉积物的空间结构和物质组成,以及深部生物与海底热液活动的关系有了一些认识。未来通过实施IODP,海底热液活动研究将会取得更多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44.
古代与现代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olcanogenicMas siveSulfide,简称VMS)矿床可见于前寒武纪至现代的各个地质时代。现代海底热液成矿作用为研究VMS矿床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DSDP/ODP钻探资料揭示:①VMS矿床虽然可产生于不同环境,但均与张裂断陷有关。②成矿物质可能来源有 2种:一种是含矿火山岩系及下伏基底物质的淋滤;另一种是深部岩浆房挥发份的直接释放。③洋中脊海底热液循环呈双扩散对流模式。在有沉积物覆盖的洋中脊,热液循环更多地考虑流体与沉积物相互作用产生的效果。④从矿物组合的空间分布来看,热液硫化物堆积体上部以烟囱体为主,下部以块状硫化物为主,深部以网脉状硫化物为主,这在不同热液活动区似乎具有普遍性。
    VMS矿床的矿化模式反映的是一种热液成因,这种热液是深部(1~3 km)岩浆侵入所引起并通过海水在热穹隆之上循环产生的。VMS矿床的深入研究要求我们致力于发现新的矿产地,提高样品采集、分析技术,加强海底热液活动与构造、岩浆作用和环境演变的一体化研究。  相似文献   
45.
云南石林洞穴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宏  周燕 《地球科学进展》2003,18(6):891-898
石林位于滇东喀斯特高原南部,喀斯特极其发育,以发育了典型的石林地形而闻名遐迩,倍受国内外喀斯特学者的关注。洞穴是本区广泛发育分布的一种喀斯特地下形态,类型多样。依据它们的剖面形态、成因和所处的地貌部位差异,将其划分为罅状洞穴、水平洞穴和倾斜洞穴三个类型。洞穴在发育分布上受到区域碳酸盐岩地层分布的控制,表现出洞穴分布的相对集中性、洞穴发育对地层的选择性和洞穴发育的成层性等特征。洞穴发育规模绝大多数为中小型洞穴;洞穴多为现代地下洞河,埋藏浅且多天窗,并且洞穴的发育延伸方向明显受裂隙构造的控制。通过对石林地区喀斯特洞穴发育条件、洞穴发育类型、分布特征和洞穴发育的古地理环境特征分析,论述了石林地区洞穴的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46.
甲烷厌氧氧化作用(AOM)在调控全球甲烷收支平衡以及缓解因甲烷引起的温室效应等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成为近些年来海洋生物地球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一般而言,海洋沉积物孔隙水硫酸盐还原主要是通过2种反应途径来完成,即氧化有机质途径和AOM途径.长期以来,与有机质氧化途径相关的硫酸盐还原作用研究已有充分展示,而由AOM驱动的硫酸盐还原及其对自生硫化铁形成与埋藏的重要贡献却被严重低估.侧重从生物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角度,综述近些年来不同环境条件下海洋沉积物AOM作用发生的地球化学证据和AOM对沉积物孔隙水硫酸盐消耗比例的贡献大小及其调控因素.AOM过程产生的H2S会与沉积物中活性铁结合形成自生铁硫化物.与沉积物浅表层条件相比,AOM过程固定的自生铁硫化物不容易发生再氧化,更利于在沉积物中埋藏保存起来.AOM与海洋沉积物硫酸盐还原作用相偶联,由AOM驱动的硫酸盐还原过程对海底自生铁硫化物形成与埋藏的重要贡献不容忽视.该综述有助加深对海洋沉积物AOM作用的认识及其对硫循环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47.
塔里木陆块周缘的新元古界地层记录了涉及Rodinia聚合和裂解的构造热事件,但塔里木在Rodinia超大陆中的位置以及在Rodinia裂解后如何运动尚无定论.采用收集的古地磁数据,并结合塔里木西北缘阿克苏地区的野外工作以及塔里木周缘代表性岩石如A型花岗岩、基性岩墙群、大陆溢流玄武岩和双峰式火山岩等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将塔里木陆块从Rodinia超大陆中裂解的时间限制在830~ 700 Ma BP.之后,塔里木陆块随澳洲板块一起加入冈瓦纳大陆.约在450Ma BP,塔里木陆块和澳洲板块发生分离,并快速北漂,最终在晚古生代加入劳亚大陆.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塔里木陆块整体上从北半球较高纬度向南半球漂移,并在奥陶纪向北半球快速回返.  相似文献   
48.
??2012??10??31??????????????ML3.8С????????о?????????????????????????????????????????????????????????????????????10 km??????????????????????????????С??????????5 km???Χ???????????????????????????????????????????????λ?????????????????????????????????????????????????  相似文献   
49.
北大别东部大山坑片麻岩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组成,少量角闪石、黑云母和褐帘石,成分为二长花岗质。岩石以富碱(Na2O+K2O)尤其是 K2O、贫Al2O3为特征,地球化学性质上表现为富集 K、Rb、Th、La、C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Ta、U等高场强元素及Sr元素,高的Ga含量、强的负Eu异常(δEu=0.37)和相对较强的轻重稀土分馏程度((La/Yb)N=16.75)。岩石地球化学的总体特征与南大别水吼地区的 A型花岗片麻岩类似,意味着其原岩与南大别的 A型花岗片麻岩一样,可能也是在拉张状态下形成的一套偏碱性的花岗岩。该二长花岗片麻岩的锆石 U-Pb年龄为229.2±5.5 Ma,也与南大别超高压变质的年龄相似,指示北大别正片麻岩印支期可能也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作用。南、北大别造山带可能具有相同的形成与演化历史,现南、北大别变质带之间的差异可能更多的是后造山历史不同,尤其是燕山期花岗岩侵入对两个带影响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50.
吉林省水系构成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根据对分形水系的新近认识探讨了吉林省水系结构的自相似规律。Horton-Strahler的水系标度定律隐含着水系的位序-规模法则和河流长度-流域面积的异速生长关系,这暗示着α= lnRb/lnRl是一种等级结构的维数,不能将之与空间结构维数混同;Hack模型的标度因子b=lnRl/lnRa是一种广义的空间维数之比,不能据之确定主河道的分维。基于上述思想,对吉林省10个主要水系的等级结构进行考察,发现气候相对湿润的山区水系的α值高于气候相对干燥的平原地区水系的α值,而平原-干燥区水系的b值高于山地-湿润区水系的b值。从河流发育的地质、地貌背景和气候-水文关系等角度对上述现象进行了的初步解释,并根据洮儿河的异常α值修正了LaBabera-Rosso的水系分维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