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9篇
  免费   1800篇
  国内免费   2515篇
测绘学   745篇
大气科学   1652篇
地球物理   2094篇
地质学   4235篇
海洋学   1486篇
天文学   263篇
综合类   774篇
自然地理   1105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398篇
  2021年   538篇
  2020年   367篇
  2019年   513篇
  2018年   465篇
  2017年   416篇
  2016年   494篇
  2015年   467篇
  2014年   553篇
  2013年   498篇
  2012年   571篇
  2011年   589篇
  2010年   615篇
  2009年   563篇
  2008年   559篇
  2007年   550篇
  2006年   499篇
  2005年   419篇
  2004年   312篇
  2003年   316篇
  2002年   274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235篇
  1998年   209篇
  1997年   184篇
  1996年   156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在系统研究储层物性控制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台北凹陷中浅储集层物性分布规律以及压实程度特征,建立孔隙度一深度趋势法和压实减孔量法预测砂岩孔隙度.认为中侏罗统储层压实减孔量整体比较高,表现出“北高南低,生油凹陷内高、周边低”的特征.结合探井试油资料,确定侏罗系储集层有效下限的孔隙度值为9%,压实减孔量为34%,各构造带侏罗系储层深度有效下限总体上表现出“南深北浅、西深东浅”的特征.指出台北凹陷侏罗系储集层在有效下限以下勘探具有较大风险.  相似文献   
132.
蔡金芳  张富平  张洁  王荣 《铀矿地质》2005,21(3):177-182,168
本文研究并建立了适合野外条件下快速测定砂岩型铀矿勘查试样中铀的分析方法———密闭酸溶试样、钒酸铵容量法测定铀。采用密闭增压酸溶样, 可使粒度小于0 25 mm的试样分解完全;小体积容量法提高了测定灵敏度。配合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可适应不同含量范围铀的测定。方法经标准物质和吐哈工区试样验证, 准确度和精度较高, 且操作简单, 适应性广, 具有实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3.
四川天全地区晚三叠世地层中发现恐龙足迹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全伟  阚泽忠  梁斌  蔡开基 《地质通报》2005,24(12):1179-1180
四川盆地中不仅蕴含有丰富的恐龙化石,同时四川也是中国恐龙足迹化石类型最多的省份。截至1995年,中国已经命名的恐龙足迹化石有28个属、35个种,其中四川就有15个属、17个种。时代最早的恐龙足迹化仃是在四川彭县发现的磁峰彭县足迹(Pengxianpus,Young et Young,1987),分布于晚三叠世须家河组之中,其发现2个足迹形成的单步,被认为是原蜥脚类恐龙所留。  相似文献   
134.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以复合系统理论为基础,将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环境组成的复合系统定义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RSWRS系统)。应用Bossel可持续发展基本定向指标框架,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评价体系。应用系统综合评价法,权重采用基于Bossel评分标准,以参考状态的离差平方和最大法计算,建立了以RSWRS系统发展综合指数和发展态势度量模型。以陕西省为例,进行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35.
盾构法施工的要点是需要在井下布设高精度的控制支导线,当我们根据盾构推进进度对导线接测时,由于观测条件、观测方法、观测仪器基本相同,但观测、的成果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有时我们无法直接判断成果的正确与否,此时,采用测量平差中的统计检验的方法来分析这些观测数据,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6.
陕北地区近46年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陕北黄土高原6站1957—2002年气象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趋势分析对各气象要素的年、季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量的变化是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降水量的减少主要是秋季降水变化所引起。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各季中以冬季增温最显著。平均风速的年际变化较小并呈阶段性;80年代为相对冷湿期,90年代向暖干发展。  相似文献   
137.
西安市低能见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西安市7个县市23 a的低能见度资料,统计分析西安市水平能见度小于1 km(低能见度)时空分布的气候特征以及23 a的日均、月均、季均、年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安低能见度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变化,秋冬季明显高于春夏季,平原多于临近山区。分析了地形地貌、雾等因素对西安市低能见度的影响,得出影响西安低能见度的主要天气现象是雾。  相似文献   
138.
亚洲赤道地区大气动能的纬向传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基于 1980~ 1997年 85 0hPa逐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讨论了亚洲赤道地区 (0°~ 5°N)大气动能的纬向传播特征。结果表明 ,在亚洲季风区内 ,赤道地区大气动能 (K)的最强中心位于 75°~ 90°E ,次强中心在索马里急流区 (5 0°E附近 )。在 0°~ 5°N ,90°E以东 ,平均的大气动能扰动和赤道上经向风扰动主要起源于西太平洋 ,并向西经南海传播到孟加拉湾。而在孟加拉湾动能中心与索马里急流区之间 ,动能传播方向比较复杂。以上事实说明赤道地区东亚季风系统确实是存在的 ,与印度季风系统中扰动的传播方向不同 ,东亚季风系统中动能和经向风扰动在东西方向上主要受西太平洋的影响。在亚洲赤道季风区 ,这两个系统的交界处约在 95°~ 10 0°E附近 ,比过去界定的偏西 5~ 10个经度。  相似文献   
139.
本文综合应用天气图、静止卫星云图、物理量诊断场,分析了 2003年 8月 21~ 22日黑龙江省大范围强降水过程.分析了乌拉尔山阻高、副热带高压和冷暖空气在暴雨天气过程中的作用.得出有预报指示意义的特征.并对日本传真图的降水预报能力进行了检验分析.在暴雨预报中也具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140.
2004年夏季, 哈尔滨在 40d中发生了 5次短时强降水灾害,城市内涝严重,部分交通干线瘫痪.短时强降水天气多发生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空间尺度小,生命史短,预报难度大.虽然前人在此方面已做过大量工作,但在干旱的气候背景下,为什么频繁发生短时强降水天气,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本文从环流条件、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回波以及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