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3篇
  免费   859篇
  国内免费   1305篇
测绘学   618篇
大气科学   499篇
地球物理   604篇
地质学   2099篇
海洋学   912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261篇
自然地理   493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295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306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71.
潜流驻留时间是反映潜流交换、溶质迁移转化、生物组成、生态过程的重要特征变量。应用双循环可控式河岸带模型,以NaCl为示踪剂,深入研究了河岸带蜿蜒性与植被密度对潜流驻留时间的复合效应;应用量纲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探析了潜流驻留时间的关键影响因子及其作用程度和敏感性。结果表明:①河岸带植被密度对潜流驻留时间具有促进作用,但存在一定的阈值。②潜流驻留时间分布与河岸蜿蜒形态呈类镜像效应;潜流驻留时间在河岸带蜿蜒波不同位置差异明显,迎水面平均驻留时间约为背水面的1/2。③河岸带蜿蜒性与植被密度是影响潜流驻留时间的关键因子,总作用程度达91.07%。潜流驻留时间对蜿蜒性最敏感,对植被密度敏感性较弱,对复合因子的敏感性介于两者之间;迎水面内组合因子对潜流驻留时间具有共同促进效应,背水面内组合因子对潜流驻留时间具有抑制和促进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172.
本文指出B.K.Bhattacharyya和K.C.Chan在文献[1]中基本公式(9)的错误,从而“μ是磁化强度分布沿总磁场的方向u的空间梯度”也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3.
本文主要指出B.K.Bhattacharyya和M.E.Navolio在文献[1]中将拉普拉斯方程▽2U(x,y,z)=0进行三维傅里叶变换导出u2+v2+w2=0,以及利用iw=±(u2+v21/2推导了位场在频率域中的一些公式中的错误,从数学和物理角度论证这个所谓频率域的拉普拉斯方程u2+v2+w2=0是不成立的。因此,当推导位场在频率域中的公式时不能使用iw=±(u2+v21/2。此外,本文还使用狄拉克函数证明了拉普拉斯方程的基本解1/(x2+y2+z21/2在拉普拉斯算子作用下,在三维频率域中并没有这样的对应关系式,而只能有对应关系式  相似文献   
174.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erosion change along a long slope in the gentle hilly areas in black soil region in Northeast China are discussed. A simplified slope model based on seg-ment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unoff data and soil erosion data observed between 2003 and 2004 over 10 field plots with different slope length in Heshan Farm, Heilongjiang Province. We found that soil erosion rate over long slopes in the black soil region changed alternatively along the slope and creates alternative zones of intensive erosion and week erosion.The exact place of each zone is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rainfall conditions. In a year with less and mild precipitation, rill cannot happen within the top 50 m, while in a year with large and inten-sive precipitation, rill can be formed starting even at 15 m from the top of the slope.  相似文献   
175.
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猫跳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LUCC是当前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国际LUCC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以贵州中部的典型喀斯特流域——猫跳河流域为例,通过详实的地面调查,以1973年的Landsat-MSS影像、1990年和2002年的Landsat-TM影像为数据源,在RS、G IS、GPS为核心的"三S"集成技术支撑下,应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单一土地利用转入率和转出率、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度以及土地覆被变化空间指数等指标,定量研究了该流域在过去30 a间的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研究区的土地覆被类型主要以耕地、灌草地、灌木林以及有林地为主;(2)197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各地类之间的变化幅度存在较大差别,水田、灌木林、其他林地、灌草地等地类先减后增,旱地和裸岩地先增后减,有林地、水域、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交通工矿用地等持续增加;⑶1973~199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度均比1990~2002年大,前一时期的裸岩地明显增加,土地利用具有明显的不可持续性,进入1990年后,裸岩地缩减,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趋于好转;⑷伴随着分布面积在平面空间上的张缩,各地类的平均分布高程和坡度在垂直方向上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6.
由于海冰覆盖,北极碳汇(Arctic Carbon Sink)在全球碳通量预算中经常被忽略或简单处理。但随着全球变化加剧,北极发生快速变化,北极碳循环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日趋重要。综合对北极碳汇的研究结果,分析了北极碳汇的来源、变化以及主要调控因子,评估了北极碳汇现状。探讨了在全球变化中,影响北极碳汇变化的因素及其对未来北极碳汇变化趋势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77.
洋岛地层序列在造山带地区往往十分发育,它们在时间上、空间上具两大特点,时间上往往失序,空间上移位。东昆仑万保沟岩群也有洋岛地层序列通常具有洋岛型火山岩基底和碳酸盐岩盖层的双层式结构,具有低分异度、高丰度和地方性色彩的生物群面貌,因而温泉沟岩组和青办食宿站岩组在时间上具先后、空间上具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8.
台湾省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之一。台湾地区位于欧亚大陆板块东侧,地处亚热带,雨量丰沛,极为潮湿,全年平均年雨量达  相似文献   
179.
土壤侵蚀治理范式与生态学理论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土壤侵蚀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 土壤侵蚀治理范式是近年水土保持研 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探讨了“范式”在科学研究中的变迁过程以及对土壤侵蚀防治的重要意义, 并且讨论了土壤侵蚀防治范式与生态学范式之间的耦合关系, 指出生态学思想对土壤侵蚀科学 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强调在进行土壤侵蚀研究过程中必须考虑生态因子。土壤侵蚀过程和 生态过程是相互渗透在一起, 它们之间所表现的是相辅相成的耦合关系, 生态学中的自然均衡思 想、系统非平衡态理论、等级缀块动态理论都深刻的影响着土壤侵蚀科学的发展并且都得到不同 程度的应用。在土壤侵蚀研究过程中必须重视生态环境平衡思想。  相似文献   
180.
湿地生态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生态学相关知识,将生态风险管理具体应用到湿地的生态风险管理中。从湿地生态风险管理过程的规划、管理目标、生态风险评估、风险处理等方面对湿地生态风险管理进行了探讨。在湿地生态风险评价过程中进一步运用经济学方法进行了湿地风险综合分析,使湿地生态风险管理更有效。对于湿地生态风险管理,应根据不同的风险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或者方法,提出了4种湿地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