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313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108篇
地质学   588篇
海洋学   19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07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0年   2篇
  1937年   1篇
  1933年   7篇
  193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地震引起的深层地下水位异常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探索深层地下水位动态与地震作用过程之间的联系机制,发挥深层地下水位对地震活动的指示作用,以2008年汶川Ms8.0地震和2007年苏门答腊Ms8.5地震为研究背景,对川、滇、陕、甘、渝地区井水位对两次地震的响应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地下水位远震响应形态主要以振荡型和阶变型为主,异常出现的时间较晚;地下水位近震响应形态比较复杂,以阶变型、脉冲型以及振荡型为主,异常出现的时间几乎与地震的发生同步。根据深层地下水位对地壳应力的响应机理,分析了各典型井水位对远震和近震不同响应的原因。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对远震的响应主要是由于含水层介质受到地震波应力的作用;对近震异常响应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含水层介质受到区域构造应力和地震波应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震中距越小,含水层受到震源构造应力场的控制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992.
高庆华  孙哲庆 《地球学报》1991,12(3):101-113
本文在对大量实际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京—津—唐地区自然灾害系统的特点。文中指出该区自然灾害分布受控于自然环境系统,而构造体系的存在及其发展又是自然环境系统形成与变异的主导因素,该区存在3种主要构造体系。根据自然灾害分布和特点,本文将京—津—唐地区划分为3个灾害区,并简述了各灾害区的特点。文中分析了地球各圈层韵律变化的特点及在本区的表现,论述了发生于本区各种自然灾害的周期性。本文还论述了自然灾害系统的形成与地球运动及太阳系活动的关系。最后,作者对该区自然灾害发展趋势提出了预测意见。  相似文献   
993.
北京地区区域应力场及地壳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根据北京地区的地震、地质构造、挽近地壳活动等特征,建立了数学模拟模型,并从研究现代地震活动的构造力学条件入手,计算了北京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及区内断裂活动性增加时现今构造应力场的调整值,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调整影响场。最后根据综合调整影响场分析和比较了北京地区区域地壳的相对稳定程度和北京市地壳的相对稳定程度,指出南口—孙河断裂活动性增加对北京市的地壳稳定性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高庆华 《地球学报》1988,10(1):1-19
各种地质灾害与自然灾害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构成相互联系的灾害系统。灾害系统受控于地球的运动与天体活动。现在地球的运动已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时期,推测灾害有加剧的趋势,因此研究灾害系统的规律,制定灾害预测和防御措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995.
为提高地下开采引起地表下沉预测结果的精度,提出融合混沌残差的BP强预测器(BP-Adaboost)的地表下沉预测模型。以顾北矿1312(1)实测值为例,分别用融合混沌残差的BP-Adaboost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BP-Adaboost模型对最大下沉值点进行稳定期和活跃期的单步预测和多步预测,结果表明,融合混沌残差的BP-Adaboost模型无论是在单步预测还是在多步预测上的精度均最高,尤其在单步预测上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6.
北京1号小卫星遥感器性能在轨测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北京1号小卫星是中国第一颗实用型对地观测微小卫星,也是"国际灾难监测星座(DMC)"的第五颗星,该卫星于2005年10月27日在俄罗斯发射成功,设计寿命5年.在北京1号小卫星发射成功后,中英双方开始对卫星进行在轨测控和调试.在分析光学遥感器成像模型基础上,参考国际典型卫星在轨测试内容和北京1号卫星的特点,提出了北京1号小卫星在轨测试的内容、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全面评价了北京1号小卫星的辐射性能、几何性能、光谱性能和图像综合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北京1号小卫星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997.
2020年3月12日河北省怀来地震台伸缩仪、水管仪、垂直摆和水平摆同步出现快速转折破年变的变化,针对这些异常,从观测和供电系统、洞室环境、气象因素等方面开展现场实地调查与异常核实工作。通过对观测环境的勘查,发现3月10日在观测山洞西侧约80 m处,原有的2排平房因拆迁被拆除。应用点载荷模型对拆迁房屋引起的形变理论值进行计算分析发现,应变、倾斜受载荷干扰的理论值与仪器记录异常幅度在量级上一致。因此,此次形变异常为非地震前兆异常,与房屋拆迁引起的荷载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98.
为了建立甘陕古河中段侏罗系延10油藏初产产能预测模型,服务于油藏开发技术政策的制定,本文基于研究区的地质资料、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和动态生产资料等,开展了四个井区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储层特征分析、延101油层初产产能宏观与微观敏感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宏观及微观敏感因素,利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四个井区的初产产量预测模型,实现了多井区初产产量分区预测.研究表明,延101油层为本区主力油层,虽然分布在不同古地貌上背景上的延10油藏地层厚度稳定,但是不同类型古地貌背景上的油藏渗透率差异较大;微构造、有效厚度等宏观因素与四个井区的初产产量关系最好,微观因素中的含油饱和度与四个井区的初产产量相关性好于孔隙度、渗透率;基于不同井区宏观、微观敏感因素建立的初产产量预测模型预测效果好于传统模型.  相似文献   
999.
国土资源数据高效存储技术及策略是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基础。本文基于对省内多级行政单元国土资源数据特征及管理需求分析,提出了省内多级行政单元国土资源数据应用模式及数据布局策略,并以陕西省实际数据为例,对省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地类图斑要素层,按县级多实例、全省单实例(不进行布局控制)和全省单实例(按县进行数据库分区布局)三种布局策略下的数据访问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分析,形成了对我国国土资源数据管理部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00.
以1979,1992,1996年历史航片为例,简单介绍了历史航片扫描及处理的方法,给出实用有效的工作流程,解决了历史航片储存难题,提高了历史影像管理及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