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1篇
  免费   1086篇
  国内免费   2456篇
测绘学   245篇
大气科学   458篇
地球物理   1417篇
地质学   4659篇
海洋学   526篇
天文学   173篇
综合类   647篇
自然地理   19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91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455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513篇
  2005年   576篇
  2004年   1147篇
  2003年   739篇
  2002年   501篇
  2001年   391篇
  2000年   261篇
  1999年   245篇
  1998年   295篇
  1997年   265篇
  1996年   173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309篇
  1992年   281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28篇
  1982年   5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10篇
  1950年   8篇
  1943年   7篇
  1940年   9篇
  1937年   15篇
  1934年   6篇
  1933年   13篇
  1928年   5篇
  192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51.
煤层气选区评价关系到勘探的成功与否,是煤层气勘探研究最基础的工作。近年国内外煤层气成藏理论、开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低煤阶气藏、连续薄层气藏、高煤阶低渗气藏等都获得成功开发,大大拓宽了煤层气的开发领域。此前国内在中煤阶成藏优势论基础上建立的选区标准已不适合当前的要求。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结合煤层气成藏类型、地质特点和技术现状,对中国煤层气勘探选区评价标准进行了研究,试图建立一套煤层气选区评价标准,以期对国内煤层气选区评价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52.
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吐哈盆地二叠纪沉积的显著特征是,湖盆长期持续沉降堆积了巨厚的湖相建造,包括厚达上千米的暗色泥岩/油页岩,是现今该区油气勘探中的主力烃源岩层。目前对湖盆的规模、潜力等有不同认识,这直接涉及到对烃源岩层油气勘探潜力的评价,影响油气资源的勘探。1新疆地区泛准噶尔二叠系二叠纪在新疆地史发展中有着承前启后的特殊作用,既是槽台发展的结束,又是中、新生代盆地发展的开始。二叠系是北疆各盆地的主要油源岩,在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地位[1]。海西运动使新疆大多数海域相继回返褶皱成山,结束地槽发展的历史。北疆海水几乎全…  相似文献   
853.
生烃动力学、同位素动力学常用于烃源岩评价、油气源对比研究中。生烃动力学参数结合盆地热史,可恢复烃源岩在任一时代的生烃史,对构造复杂盆地的二次生烃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利用生烃动力学方法可以实现有机质总量的恢复,在此基础上对高—过成熟样品原始有机质丰度是否有必要恢复进行了讨论;而基于生烃动力学的油气源对比综合考虑热史、成藏期次、成藏过程等各种地质参数对烃源岩生烃的影响,是一种动态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54.
近年大量的勘探与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南海海域具有良好的水合物资源前景。根据所掌握的勘探资料,尝试利用“概率统计法”对南海海域水合物资源前景进行了初步预测,在50%概率的条件下,南海海域的水合物资源量约为649.68×1011m3,与众多学者对全球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的估算相似。由于目前勘探程度较低和很多评价参数不能准确给定,因此对南海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的估算是初步的。该项研究旨在探索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的评估方法,随着勘探、研究程度的深入和评价资料的增多,水合物资源量的评价精度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855.
应用滑动窗关联维计算方法对鲁北济阳坳陷某钻井剖面石炭系—二叠系陆表海沉积层段GR测井响应数据进行了分形维数计算,结果表明海侵体系域关联维数一般较小,且维数曲线振荡变化较弱,而高水位体系域则相反。这与海侵体系域形成时海平面上升的主控因素压制或掩盖了其他因素的显现有关,同时也证明测井序列分形分析能从另一个新的视角观察识别测井序列中所包含的地质信息。随着分形方法应用研究的不断开展,必将从测井数据中挖掘出更多的有用信息,指导油气等资源勘探与开发,丰富及完善测井地质学理论。相信将来分形会成为地质数据分析的标准工具。  相似文献   
856.
油气运移,尤其油气的二次运移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个薄弱环节。20世纪90年代以来,油气二次运移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是:①对油气二次运移机理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②油气二次运聚模拟实验设计更加科学,实验结果更为可信;③油气二次运聚数值模拟水平有了长足进步。深入的综合研究和油气运移聚集的三维可视化模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57.
利用1971~2000年逐月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同化资料(Carton等,2004)、1980~2000年逐月NCEP/NCAR再分析资料(Kalnay等,1996)探讨中部型(暖海水首先出现在120°W以西)和东部型(暖海水首先出现在120°W以东)El Nino事件赤道纬向风应力及洋流的异常变化与暖海水信号的传播特征。研究指出:(1)中部型和东部型El Nio事件发生时,太平洋上赤道海表最大西风应力距平在西太平洋地区都有显著的东传现象,但中部型El Nio事件西风应力距平强度强,造成西太平洋赤道表层的东向流可达东太平洋地区,这类El Nio事件强度偏强。(2)中部型El Nio事件,赤道表层洋流辐合区及其下沉运动由西太平洋向东太平洋传播,辐合下沉运动抑制了深层冷海水上翻,西太平洋暖水能够传到东太平洋与西太平洋赤道表层洋流辐合区及其下沉运动的东移有关。(3)东部型El Nio事件西太平洋赤道表层洋流辐合区及其下沉运动没能直接传到东太平洋地区,东太平洋暖水形成与局地(120°W以东)辐合下沉运动抑制深层冷海水上翻有关;东部型El Nio事件暖池次表层的暖水,不是沿着西太平洋赤道次表层向东传播到东太平洋地区,而是由南太平洋西边界流将暖池海水带到40°S左右的西风漂流区,再由西风漂流平流到东太平洋。  相似文献   
858.
在综合分析凤-太矿集区成矿构造特征的基础上,依据以往总结的凤.太矿田铅锌、金矿聚矿构造模式,通过对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总结了找矿标志,初步认为八方山-二里河(铜)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为:“前泥盆纪海底热水喷流沉积一印支-燕山期构造改造型”铅锌矿床。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于基底,后期的构造-岩浆改造使基底成矿元素活化,沿同生断裂迁移、改造,最后在泥盆系中形成的扩容性构造部位富集成矿。提出了下一步扩大找矿的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859.
新疆北部东天山十里坡地区近年来新发现了与玄武岩有关的自然铜矿化这一新类型。自然铜的赋矿地层-马头滩组中的赋矿玄武岩锆石 LA-ICPMS 年龄为307±4Ma,对应于晚石炭世,显示该套赋矿地层属于上石炭统。从该区自然铜赋矿火山岩所限定的时间看,成矿背景应属于后碰撞环境。东天山十里坡地区自然铜矿化的构造背景、成矿系统和矿化类型与峨眉山玄武岩自然铜矿化和美国基威诺铜矿床均存在差异,自然铜矿化的成因可能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60.
论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容矿角砾岩的成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容矿角砾岩分为两类:一是构造-膏溶角砾岩,不含矿,胶结物孢粉组合显示晚三叠世特征;二是底辟-侵位角砾岩,含铅锌、黄铁矿、天青石和硬石膏矿化,是重要的矿石类型之一,呈脉状产出,系构造-膏溶角砾岩底辟-侵位的产物。它们并非是古新世滑塌堆积成因的角砾岩,不应划归于老第三系云龙组。流行的金顶超大型铅锌矿成矿模式需要重新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