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78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152篇
地球物理   209篇
地质学   365篇
海洋学   153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Longitudinal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above a uniform dry lakebed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sources of eddy-motion anisotropy within the inertial subrange. Rather than simply test the adequacy of locally isotropic relations, we investigated directly the sources of anisotropy. These sources, in a daytime desert-like climate, include: (1) direct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large-scale and small-scale eddy motion, and (2) thermal effects on the small-scale eddy motion. In order to explore these two anisotropy sources, we developed statistical measures that are sensitive to such interactions. It was found that the large-scale/small-scale interaction was significant in the inertial subrange up to 3 decades below the production scale, thus reducing the validity of the local isotropy assumption. The anisotropy generated by thermal effects was also significant and comparable in magnitude to the former anisotropy source. However, this thermal anisotropy was opposite in sign and tended to counteract the anisotropy generated by the large-scale/smallscale interaction. The thermal anisotropy was attributed to organized ramp-like patterns in 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The impact of this anisotropy cancellation on the dynamics of inertial subrange eddy motion was also considered. For that purpose, the Kolmogorov-Obukhov structure function equation, as derived from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for locally isotropic turbulence, was employed. The Kolmogorov-Obukhov structure function equ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Obukhov's constant skewness closure hypothesis reproduced the measured second- and third-order structure functions. Obukhov's constant skewness closure scheme, which is also based on the local isotropy assumption, was verified and was found to b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ments. The accepted 0.4 constant skewness value derived from grid turbulence experiments overestimated our measurements. A suggested 0.26 constant skewness value, which we derived from Kolmogorov's constant, was found to be adequate.  相似文献   
63.
闽台铲状活动断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建台湾大型铲状活动断裂系在深部(深5—100km)构成一系列向东倾斜、倾角为4°—10°的滑脱面,在近地表利用老断层的重新活动,形成NNE与NW向网格交叉的高角度断层。活动断裂系的地震能量释放主要集中在台湾东部。推断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是NW—SE向,缓倾斜、向西撒开呈扇状特征。断裂系中各断裂的滑动速率不同,东大西小。  相似文献   
64.
化学地球动力学中的铂族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47,自引:13,他引:34  
储雪蕾  孙敏等 《岩石学报》2001,17(1):112-122
对球粒陨石和地幔样品来讲,Ru,Rh,Pd,Os,Ir和Pt等贵金属元素的含量比值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同的,但是在地幔样品中它们的含量实际上比球粒陨石低大约2个数量级,因此提出了核幔分离之后地球增生过程的“后增薄层”假说。数百公里尺度地幔橄榄岩的PEG分布的不均一性除被认为由于增生阶段的不均一造成外,更可能是由于地幔形成之后的地幔过程、核-幔及壳-幔相互作用造成。部分熔融、岩浆结晶分异(特别是硫化物、金属相析离)、流体(包括岩浆)/岩石相互作用等造成了大型俯冲带、造山带中地幔橄榄岩、蛇绿岩和杂岩体的PGE分异,也是形成铬铁矿,大型贵金属矿床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65.
将方差分量估计(VCE)方法应用于ERS-2卫星的精密定轨,用SLR和PRARE资料计算了1998年前3个月的23个长度为5天的弧段(除了调整轨道的时段外,相邻弧段有两天的重叠),从观测值残差分析和重叠弧段比较两个方面,考察VCE方法对定轨计算的影响,并给出了各组观测值的平均验后均方差,对观测值残差的分析表明,使用VCE方法明显地改善了观测值的拟合程度,但从阿卑(Abbey)标准对观测值残差的检验结果来看,使用VCE方法不能消除轨道中由力学模型和几何模型误差引入的系统差,重叠弧段比较的结果表明:(1)使用VCE方法缩小了重叠弧段的平均距离差,并改善了一部分权段明显不合理的偏离,使最后得到的轨道具有更均匀的精度,(2)相比较而言,VCE方法使相邻弧段靠拢的趋势在轨道切向体现得较为明显,由各组观测值的平均验后方差可见,说单个标准点观测值而言,部分SLR台站的观测资料在定轨计算中占有比其他观测资料更重的地位,纵观全文,使用VCE后得到的观测值的平衡验后均方差来确定资料的双重将比使用均方差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6.
海量数据CDT快速建立及其实时更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楚江  王德峰 《测绘学报》2002,31(3):262-265
对海量地形数据快速整体CDT生成、实时更新等算法进行了研究,并在AutoCAd环境下研制了公路数字地面模型软件BID-Land,实现了与公路CAD的集成。190多公里国家重点公路工程勘察设计中的实际应用表明,程序算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极高的效率和良好的地形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67.
黄铁矿的微量元素及热电性和晶体形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胡楚雁 《现代地质》2001,15(2):238-241
金矿床中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热电性、晶体形态等标形特征与其形成的物理化学环境及介质条件密切相关。该标型特征在判别不同矿化类型、揭露金矿床空间的变化规律、评价矿体和预测深部矿体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同时 ,黄铁矿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具有易于采样、易于分析、经济有效、方便实用的特点 ,是金矿找矿矿物学研究及应用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8.
双线偏振雷达测雨效果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根据1993、1994年15次层状云和12次对流云降雨过程的地面降雨资料和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资料,对双线偏振雷达和普通雷达测量不同强度降雨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和比较。结果表明,从相对误差来看,双线偏振雷达使普通雷达的小雨高估、大雨低估的测量误差趋势减弱,它对小到中雨的测量结果优于普通雷达。双线偏振雷达大雨高估的现象可能与强对流性降雨中冰相粒子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69.
本文使用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测站观测资料、欧洲中心FGGE-Ⅲb资料、GMS1地球同步卫星云图资料、河流水文资料以及其他一些有关的资料,详细分析了1979年7月青藏高原地区,尤其是高原西部地区的水汽状况、水汽输入的通道,讨论了夏季青藏高原地区高湿状况的维持机制. 通过研究,发现在1979年盛夏青藏高原西部也是一个高水汽区域,有利于大量的湿对流系统活动,但西部比东南部的水汽含量要略低些;潜热加热是夏季高原西部重要的热源之一;除了过去已知的在高原东南和仲巴、定日一带的两条水汽通道外,水汽还可从高原西侧边界进入高原西部.在讨论夏季高原地区高湿状况的维持机制时发现,相对于高原东部,只需要较少的水汽输入就足以维持高原西部大气的高湿状态;高原西部的降水、蒸发和向土壤中渗透是接近于平衡的,水分循环主要是局地的内循环.  相似文献   
70.
山东碳酸岩磷灰石的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储同庆 《矿物岩石》1992,12(3):5-12
鲁中隆起的北缘分布着100多个燕山期的碳酸岩体。本文详细研究了岩体中磷灰石的一些重要特征,包括晶体形态、物理性质、光学常数、晶胞参数、化学成分、包裹体及钕锶同位素组成等。并据所得资料对岩体的成因,成岩物质来源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