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98篇
  免费   1485篇
  国内免费   2229篇
测绘学   896篇
大气科学   1700篇
地球物理   1704篇
地质学   4057篇
海洋学   1511篇
天文学   406篇
综合类   788篇
自然地理   1150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401篇
  2021年   447篇
  2020年   430篇
  2019年   443篇
  2018年   461篇
  2017年   414篇
  2016年   464篇
  2015年   476篇
  2014年   517篇
  2013年   590篇
  2012年   592篇
  2011年   600篇
  2010年   520篇
  2009年   527篇
  2008年   481篇
  2007年   451篇
  2006年   399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281篇
  1998年   230篇
  1997年   224篇
  1996年   210篇
  1995年   185篇
  1994年   174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41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8篇
  1973年   4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李霖  杨蕾 《测绘科学》2015,40(7):98-103
针对公众参与的兴趣点数据在有效性的处理或评判中的不足,文章以最为常见的LBS签到数据为研究目标,以兴趣点与地图上普通点要素的区别为出发点,从公众的地理空间认知和兴趣点的空间特性两方面分析影响兴趣点数据有效性的因素,由此建立有效性度量模型,最后对实验区签到数据进行了有效性计算。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剔除原始数据中的大量无效数据,为以公众参与方式收集的兴趣点数据的有效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评判方法。  相似文献   
982.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具有不同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的三维模型和场景,虚拟展示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从而取代传统的采用沙盘、平面规划图等展示介绍的方法,便于专家和广大民众参与交流。  相似文献   
983.
以往的城市规划业务流程更多的是在C/S结构的软件系统下实现,近几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部分已转向在B/S结构下实现,但由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B/S结构下的空间数据管理及更新等操作上的技术瓶颈,要求它要以新的方式为规划管理业务提供图形支持。本文从将这种图形支持分成几个大的功能模块的基础上,阐述如何将地理信息系统的新技术应用到规划行业,并开发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984.
DWG三维模型作为一种成熟的三维模型格式已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将其放置到多种三维设计平台中,而许多平台并不直接支持该格式,这限制了DWG格式三维模型的重复利用。本文首先分析了DWG三维模型格式,而后利用DWG.SDK二次开发包,实现了将DWG三维模型转换为X三维模型的方法并通过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该方法拓宽了DWG三维模型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85.
千岛湖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测度与影响机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立足反映恢复力属性特征的盆地模型理论,构建基于稳定性景观的恢复力评价体系。从脆弱性、应对能力两大层面以及社会、经济、生态三大子系统入手,建立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测度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法,测度千岛湖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甄别影响恢复力的主要因子,揭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因子影响机理及曲线规律。结果表明:1 1987-2012年间千岛湖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数由0.4576缓慢上升至0.5622,应对能力指数由0.0282快速上升至0.9725,恢复力指数由0.1276稳步上升至0.8669,恢复力应是脆弱性与应对能力相互作用的结果。2总脆弱性受生态子系统脆弱性影响最大,总应对能力受经济子系统应对能力影响最大,总恢复力受社会和经济子系统恢复力影响较大。总应对能力对恢复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社会和经济系统的应对能力作用更加突出。3恢复力因子影响曲线可分为线性递增和递减、非线性U型/倒U型递增和递减6种类型,不同阶段、不同因子对系统恢复力作用方式、性质、速率具有差异性,主要以非线性影响为主,且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86.
对地表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自然、人文因子间的关系开展综合的、多尺度的定量分析,这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地利用与覆被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的浙江省为研究区,设置了东西向(样线A)和北南向(样线B)两条样线,并应用小波分析方法对研究区NDVI、高程、坡度和土地利用强度等因子的尺度特征以及这些因子间的多尺度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NDVI、高程、坡度及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四个尺度域;2上述因子在样线A及样线B上的空间分布分别存在两个主要特征尺度,其中东西向(样线A)上的特征尺度为40 km和80 km,北南向(样线B)上主要的特征尺度为30 km和50 km;3在较大尺度域(8 km以上),土地利用强度是影响NDVI空间分布的最主要因素,而在小尺度域(0~8 km),坡度和高程因子成为影响NDVI分布的主要因子。研究还认为,小波分析方法为识别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特征尺度、量测要素间任意尺度、任意位置上的相干关系,提供了方便的工具。  相似文献   
987.
基于地貌单元的小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汶川县城周边区域为研究区,分别以栅格单元与地貌单元作为单位评价单元,以信息量法与逻辑回归法两种评价模型对研究区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分区。根据对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在小区域范围内,基于地貌单元的区域易发性分区不仅仅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区域内局部综合特性,而且评价分区结果与地质灾害实际分布情况更加吻合,分级层次更加明显,数学模型的适用效率很好。由此可见,在小范围区域内,基于地貌单元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分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与可塑性,在大比例尺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危险性制图中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与启发。  相似文献   
988.
港城空间结构一直是港口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港口普遍呈现由贸易和物流综合中心向港口及港际联盟发展的态势。南非与中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南非德班属于非洲的门户型港口城市且处于向港际联盟发展的阶段,就港城关系来看德班港在城市中发挥主导作用且呈继续上升的趋势。因此本文选取德班港为主要研究案例,运用文献综述、专题地图分析及数据比较法,从港口对城市城乡结构、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产业集聚及城市交通的影响方面分析,总结发展中国家处于此阶段的门户型港口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结构特点,并对港城空间结构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89.
2013年5月,在乌梁素海湿地的明水区、湖中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区、人工芦苇区(弃耕26 a)和弃耕芦苇区(弃耕3 a),采集0~40 cm深度的土壤(或沉积物)样品,研究土壤的有机碳组成[颗粒有机碳(POC)和矿质结合有机碳(MOC)]和碳储量。乌梁素海明水区的平均水深1~3 m,生长着沉水植物;湖中芦苇区水深约1 m,自然生长着野生芦苇,常年淹水;弃耕芦苇区为2011年农田退耕后形成的芦苇沼泽,季节性淹水;人工芦苇区的芦苇于1988年种植,季节性淹水。结果表明,明水区和湖中芦苇区表层土壤(0~10 cm深度)的总有机碳含量(15 g/kg)明显高于弃耕芦苇区[(2.60±0.33)g/kg]和人工芦苇区[(6.29±0.75)g/kg]。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人工芦苇区、明水区和湖中芦苇区土壤的总有机碳(TOC)含量都在减少。弃耕芦苇区各深度土壤的总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都相对最低。湖中芦苇区表层土壤的颗粒有机碳含量[(6.96±3.02)g/kg]最高,并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颗粒有机碳含量减少最快。除弃耕芦苇区外,其他采样区土壤(沉积物)的矿质结合有机碳含量都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且在10~20 cm深度变化最明显,与颗粒有机碳含量垂直变化相似。明水区沉积物的颗粒有机碳含量占总有机碳含量的比例相对较低,表明其碳库最稳定。各采样区土壤(沉积物)不同组分有机碳含量与有机氮含量显著线性相关,TOC/TON、POC/PON和MOC/MON平均值分别为11.0、12.8和10.2。明水区沉积物总有机碳的储量最高(3.93 kg/m2),其次为湖中芦苇区(3.48 kg/m2)和人工芦苇区(3.18 kg/m2),弃耕芦苇区土壤总有机碳的储量仅为1.87 kg/m2。各采样区土壤(沉积物)的矿质结合有机碳储量都占较大比例,分别为80.2%(明水区)、67.9%(湖中芦苇区)、78.3%(人工芦苇区)和68.8%(弃耕芦苇区)。如果沼泽化导致明水区退化为芦苇沼泽,乌梁素海湿地的碳库损失将达到0.45 kg/m2。  相似文献   
990.
By viewing satellite imagery, a striking large-scale dunefield can be clearly perceived, with a size of nearly 63 km long and 11 km wide, and trending NE–SW, on the right flank of the lower Laoha River, Northeast China. By means of remote sensing imagery analysis and field observation as well as a comparison with a small-scale dunefield on the right flank of the lower Xiangshui River, analogous to the case of the lower Laoha River,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echanism for its origin and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1) the large-scale dunefield bears a tile-style framework overwhelmingly composed of transverse barchanoid ridges perpendicular to the predominant winds, and inlaid diverse blowouts.(2) The small-scale dunefield, referred to as a primary structural unit of the large one, is typical of an incipient dunefield, following the same rules of evolution as the larger.(3) A succession of barchanoid ridge chains can steadily migrate downwind in much the same manner as surface wave propagation in air or water stimulated by an incised valley, and ultimately tend to bear roughly the same wavelength and amplitude under stable climate and hydrologic regimes.(4) The first ridge chain acquires its sand source substantially from the downwind escarpments exposing the loose Quaternary sandy sediments to the air, while the ensuing ridges derive their sands dominantly from in situ deflation of the underlain Quaternary loose sandy sediments in blowouts, partly from the upwind ridges through northern elongated horns. Theoretically, the sands from riparian escarpments can be transported by wind to the downwind distal end of a dunefield after sufficient long duration.(5) The lower Laohahe region experienced probably three significant climatic changes in the past, corresponding to the three active dune belts, suggesting that once a large-scale dunefield occurs, it is nearly impossible to be completely stabilized, at least in its central portions. At present, seasonal shrinkage and stagnation of the lower Laoha River, widespread farming and afforestation in the valley, and establishing windbreaks downwind of the valley as well as surrounding the dunefield, appear to have significantly modified local flow fields and sand sources, engendering significant degradation of the dunef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