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62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71.
赵炼恒  罗强  李亮  杨峰  但汉成 《岩土力学》2010,31(11):3627-3634
将强度折减技术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结合,利用安全系数Fs评定指标对层状岩体边坡进行稳定性上限分析,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较为详细地分析了相关参数对层状岩体坡体安全系数和潜在破裂面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与同类计算方法的对比可以证明表明文中方法的正确性;边坡安全系数和破坏范围受边坡坡度、岩体重度、边坡高度、动载效应系数和岩层倾角的控制;当岩层倾角处于一定范围时,层状岩体边坡发生顺层失稳的可能性最大,工程中需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272.
The melt-filled pore structure in the final stages of solidificationof cumulates must lie somewhere between the two end-membersof impingement (in which pore topology is controlled entirelyby the juxtaposition of growth faces of adjacent grains) andtextural equilibrium (in which pore topology is controlled bythe minimization of internal energies). The exact position betweenthese two end-members is controlled by the relative rates ofcrystal growth and textural equilibration. For samples in whichgrowth has stopped, or is very slow, textural equilibrium willprevail. A close examination of dihedral angles in natural examplesdemonstrates that these two end-member textures can be distinguished.The impingement end-member results in a population of apparentsolid–melt dihedral angles with a median of 60° anda standard deviation of 25–30°, whereas the texturallyequilibrated end-member population has a median of 28° anda standard deviation of 14°. For the specific case of cumulatesin the Rum Layered Intrusion, residual porosity in troctoliticcumulates was close to the impingement end-member, whereas thatin peridotites was close to melt-bearing textural equilibrium.Suites of glass-bearing samples from small, or frequently disturbed,magma systems show modification of initial impingement textures.These modifications may be a consequence of textural equilibrationor of diffusion-limited growth during quenching. Distinctioncan be made between these two processes by a consideration ofgrain shape. The geometry of interstitial phases in suites offully solidified cumulates from the Rum Layered Intrusion showsvariable approach to sub-solidus textural equilibrium from aninitial state inherited by pseudmorphing of the last melt. Texturalequilibration at pore corners occurs as a continuous process,with a gradual movement of the entire dihedral angle populationtowards the equilibrium final state. If the initial, pseudomorphedstate is one of disequilibrium (i.e. a melt-present impingementtexture) this change is accompanied by a reduction in the spreadof the population. If it is one of equilibrium, the change isaccompanied by an initial increase in the spread of the population,followed by a decrease. These observations demonstrate thatpreviously published models of dihedral angle change involvingthe instantaneous establishment of the equilibrium angle in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the pore corner are incorrect. KEY WORDS: cumulate; dihedral angle; textural evolution; Rum intrusion; Kula; Santorini  相似文献   
273.
在东天山四顶黑山地区元古代深变质地层中发现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研究了它的产状、岩石类型、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年代学等特征及其发现的地质意义。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为后侵位的镁铁质杂岩体和花岗岩所穿切与破坏,其正堆晶结构发育,并可划分出两个结晶与演化旋回。四顶黑山层状钱铁质-超镁铁质岩的稀土微量元素含量和配分结构与该地区镁铁质杂岩、及图拉尔根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明显不同,具低∑REE、正δEu 异常、高 Sr 低Rh、高 Nb/U 值、及 Nb、Zr 和 Hf 亏损等地球化学特征,该特征与裂谷成因的攀枝花层状辉长岩和曹家村层状岩体非常相似,这意味着四顶黑山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可能也形成于裂谷构造环境。选择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下部韵律层顶部辉石角闪石岩、镁铁质杂岩体闪长岩和角闪花岗岩中的角闪石开展~(39)Ar/~(40)Ar 定年,结果显示3种岩体分别形成于545±5Ma、263.8±2.6Ma 和200.8±0.91Ma。四顶黑山545Ma 裂谷成因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的发育,意味着早寒武世是天山地区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型 Cu-Ni 矿的成矿期之一,天山地区在元古宙变质岩为基底的古大陆在早寒武世出现了雏形裂谷构造,545Ma可能是古天山洋形成的初始期。  相似文献   
274.
西天山西段乌什布拉克岩体特征及其形成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天山西段特克斯地区乌什布拉克岩体,总体呈东西向椭圆状,面积约51.2km2。按岩石谱系单位划分为:一单元中粒黑云英云闪长岩、二单元中粒含黑云花岗闪长岩和三单元中细粒含黑云二长花岗岩,合并为———乌什布拉克序列。同位素测年(单颗粒锆石U-Pb)为296±31Ma。它们在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上具有明显的同源岩浆演化的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具有后碰撞花岗岩的特征,表明在晚石炭世西天山已进入陆内拉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275.
四川盆地灯影组白云岩岩溶孔洞储层发育,在四川盆地威远、资阳及高石梯-磨溪地区发现了大型气田。但是该套储层非均质强,储层预测困难,需要进一步从岩溶地质理论出发,恢复岩溶古地貌、古水系,从而掌握该套储层发育分布规律,指导进一步勘探开发。本文选用印模法恢复了高石梯地区灯四顶岩溶古地貌,并结合现代岩溶学和岩溶动力学理论,划分了岩溶台地、岩溶缓坡地和岩溶盆地3类二级地貌单元。应用现代岩溶分类方法,根据微地貌组合形态,对二级地貌作精细刻画,划分了6种三级地貌单元,最后根据岩溶动力学、岩溶水文地质学在高石梯地区刻画出北部、西部和东南部三大水系。认为岩溶缓坡,位于径流区,水动力条件最强,孔洞最发育,是储层勘探方向。精细的古地貌、古水系的刻画对促进高石梯地区灯影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76.
中国农田下垫面变化对气候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富强  丹利  马柱国 《气象学报》2015,73(1):128-141
使用同期的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能源部(NCEP/DOE)再分析资料驱动区域气候耦合模式AVIM-RIEMS2.0,从遥感卫星图像资料中获取3期中国土地利用/覆盖数据中的农田植被类型,将其分别引入到AVIM-RIEMS2.0模式进行积分,研究中国农田下垫面变化对东亚区域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农田变化对气候影响具有冬季弱、夏季强的季节性变化,夏季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在一些地区通过了95%的显著性检验;20世纪80年代农田扩张,林地、草地为主的植被类型转化为农田,植被变化区域的叶面积指数降低,反照率升高,且通过了95%的显著性检验,使得中国东部地区的气温由南到北呈现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相间变化趋势,而降水的变化趋势大体相反;20世纪90年代农田面积减少,除东北地区外,农田变化引起的植被变化与80年代基本相反,叶面积指数变化、反照率以及由此导致的气候各要素也呈现大体相反的变化趋势;不同时期农田变化引起的植被类型转化的差异,使850 hPa风场变化趋势基本相反,可能是导致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77.
色季拉山气温和降水垂直梯度变化规律的研究能更好的了解色季拉山动植物分布随高度变化的生理生态特点,也为未来此区域流域水文模拟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根据色季拉山11个气象站2013-2018年逐日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4-10月)数据,分析了色季拉山及其西坡和东坡的气温和降水量与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1)色季拉山、西坡和东坡...  相似文献   
278.
以X 舵智能水下机器人(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改进 Super-Twisting 滑模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结合的 AUV 控制方法。首先,对 AUV 进行了运动学、动力学以及 X 舵分配进行了建模;之后,按照 Super-Twisting 理论设计了 AUV 控制器;然后,考虑到原算法中符号函数引起的控制输出抖振现象,提出了基于 Sigmoid 函数的改进 Super-Twisting 控制器,考虑到未建模动态以及外部环境干扰,设计了非线性干扰观测器对集总干扰进行补偿;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器的有效性。仿真表明,在干扰影响条件下,所提方法能够在大幅降低输出抖振并保证良好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279.
本文基于南海11 a逐日高分辨率再分析海流数据,利用三种涡旋识别方法——缠绕角(Winding Angle,WA)法、速度矢量几何(Vector Geometry,VG)法和OW (Okubo Weiss)参数法对南海中尺度涡进行识别和追踪,对比了三种方法对中尺度涡的探测能力,并分析了在高分辨率再分析产品中的适用性。研究表明,产品空间分辨率的提高能够放大OW方法的W参数噪声,使该方法存在涡旋过量检测和涡旋分割现象,导致识别的涡旋数量偏多、半径偏小,涡旋平均成功探测率最低(76.2%);与OW方法相比,WA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涡旋过量探测率和漏判率,涡旋平均成功探测率提高至85.1%,但涡旋识别时间较长;与前两种方法相比,VG方法的涡旋平均成功探测率可达93.2%,综合评估参数(过量探测率×漏判率÷成功探测率)优势显著(4.5%),且计算高效。因此,在基于高分辨率再分析产品进行中尺度涡识别时,VG方法具有更加合理的涡旋探测结果和更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80.
碳排放和减碳的社会经济影响与代价评估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决策者的关注,本文综合分析了全球范围内碳排放与减碳社会经济影响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基于卫星最新观测到的全球CO2非均匀分布的事实,针对温控1.5 ℃和2 ℃阈值情景,探讨了全球二氧化碳非均匀动态分布与地表温度时空关系,全球二氧化碳非均匀动态分布状况下主要国家碳排放空间评价以及温控1.5 ℃和2 ℃阈值情景下中国碳排放和减碳社会经济代价评估等问题可采取的技术模型方案,并提出了构建新气候变化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本文构建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拟为国家制订各项应对碳排放和减碳战略与对策、减缓气候变化并实现可持续转型、提升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话语权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