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0篇
  免费   1193篇
  国内免费   1677篇
测绘学   898篇
大气科学   690篇
地球物理   1057篇
地质学   3255篇
海洋学   639篇
天文学   105篇
综合类   386篇
自然地理   710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253篇
  2021年   369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319篇
  2018年   305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275篇
  2015年   336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425篇
  2012年   389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432篇
  2009年   379篇
  2008年   409篇
  2007年   379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308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51.
GDC支持下的空间数据语义转换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GDC的"胖管道"语义转换模型与"语义转换"功能的构成与实现,给出了CAD数据与GIS数据实现复杂语义转换的应用示例。结果表明,基于GDC空间数据语义转换模型开发的空间数据转换软件,不仅可以满足GIS/CAD的通用数据交换需求,还可以通过在数据交换过程中增加映射文件的处理方式,满足复杂的数据交换应用。  相似文献   
952.
地理信息科学方法论的理论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信息科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其方法论研究受到科学哲学和地理学方法论的指导,同时也从大量的该学科研究成果、工程项目和软硬件产品中提炼的案例中总结和归纳而来。本文在本学科的时代需求和国家前瞻布局的背景下开展研究。首先阐述了地理信息科学方法论的哲学观和实用观,提出了研究中应该处理好的六个关系;其次,建立了方法论的结构体系,由地理信息本体论、六个科学方法和七个技术方法组成;再次,分析和论证了地理信息的本体特征及其与方法论的关系,最后讨论了地理信息科学方法论的创新机制和策略。  相似文献   
953.
基于LBV变换的TM数据水体提取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M数据经典水体提取方法存在对细小水体的漏判和对山体阴影的误判两方面缺陷。本文基于LBV变换提出了B分量阈值法和LBV关系法两种新的水体提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新方法的漏分精度分别为2.54%、2.73%,误分精度分别为15.71%、13.39%,整体提取效果优于经典方法。  相似文献   
954.
面状地图空间信息度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杰  邓敏  徐枫  徐震 《测绘科学》2010,35(1):74-76,49
如何计算地图的空间信息含量是评价制图质量、地图综合算法以及实现空间信息有效传输的重要基础。本文在详细分析现有的空间信息度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度量面状地图空间信息的新方法。该方法分别从几何、专题、拓扑以及专题拓扑四个方面来度量地图空间信息。通过算例分析发现,本文方法便于定量计算和分析地图空间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955.
基于ArcEngine的宗地图形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会娟  邓敏  赵玲  汤开文 《测绘科学》2010,35(4):199-201
在城市的改造和建设过程中,测绘数据的组织与管理尤为重要。本文研究了在GIS环境下实现宗地图形信息的自动化管理,并从宗地图形数据库设计、历史数据的管理与应用和数据导入功能的角度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与业务流程。系统后台数据库采用Oracle10g进行数据的管理与存储,在C.net环境下开发前端应用平台,并利用SDE(空间数据库引擎)实现数据间的通信;利用ArcEngine组件技术,采用嵌入式集成方法,形成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相似文献   
956.
Xizhang trench is located 10 km northwest of Taiyuan city, Shanxi Province, in front of a NNW-trending scarp of 4.6m height on the northern segment of the Jiaocheng fault zone. The dimensions of the trench are 108m in length, 8m in width, and 10m in depth. There are 18 horizons revealed in the trench. The upper strata are sandy loam; the upper strata of the downthrown block of the fault are gravels, the lower ones are an interbed of brown loam and sandy loam. The strata on the upthrown block of the fault are sandy loam containing gravel. The trench shows 3 fault planes, and the upper offset point on the fault plane is 1.5m below the ground surface, the newest dislocated stratum is (3.74±0.06) ka BP. The trench reveals a lot of deformation traces, such as fault planes, dislocated strata, colluvial wedges and formation til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ata and faults in the trench shows that 3 paleoearthquake events have occurred at the Jiaocheng fault zone since the Early Holocene, they are about (3.74±0.06)- (3.06±0.26)ka BP, (8.35±0.09)ka- (3.74±0.06)ka BP, and( 10.66±0.85) - (8.35±0.09)ka BP. The average interval among the events is 2.6 - 3.6ka. The minimum coseismic vertical displacements of the 3 events are 3.0m, 2.5m and 3.2m, respectively. The significance of Xizhang trench is that the Jiaocheng fault used to be active thousands of years ago, though there is no M ≥ 7.0 earthquake recorded in historical documents. Evidence of new Jiaocheng fault zone activity during the Holocene is important for the earthquake safety assessment of Taiynan city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957.
研究九瑞矿集区成矿地层和岩体的三维分布特征可为区域成矿背景和成矿规律研究提供新的信息,实现研究区深部及外围找矿突破.本文首先综合分析研究区区域地质及地层和岩石密度和磁化率特征,然后将区域地质和12条地质剖面信息利用自行开发的GIF2UBCmodel程序构建剩余密度和磁化率参考模型和上下边界约束模型,实现了带约束重磁数据三维反演.反演结果揭示九瑞矿集区剩余密度和磁化率三维分布特征,解译了矿集区主要地层和岩体分布特征.该区存在邓家山—东雷湾以及武山—丁家山两个大型岩体;盖层褶皱与结晶基底隆起方向一致,是深部基地隆起的继承.通过与矿集区已知矿床对比发现,高磁性岩体边缘和基底隆起(高密度体)两翼为成矿有利区.  相似文献   
958.
本文旨在介绍和评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在渔业领域科技创新方面的实施情况,并展望我国渔业发展的未来趋势。通过对重点专项的任务布局、项目经费概况、项目分布情况、承担与参与单位(人员)情况进行详细梳理和分析,概括和评述专项实施特点和项目成效。分析显示,该专项具有系统性布局、重点领域突破、产业链协同创新、产业环节差异性布局等特点。在种质创制、健康养殖、资源养护、友好捕捞、流通加工等五大产业需求上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显著提高了我国渔业科技创新水平。基于“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的实施成效,我国渔业科技创新在“十四五”期间及以后将更加注重拓展水产养殖新空间,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和智慧渔业,提高养殖设施和装备水平,提升加工综合水平,加快冷链物流建设,高标准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等领域。这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优质蛋白食品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淡水和海洋资源,推动我国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59.
湘黔桂地区发育一套完整的新元古代拉伸纪晚期地层(下江群及其相当地层),是研究扬子克拉通与华夏板块碰撞拼接后华南大陆裂谷盆地演化的重要载体。本文报道了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清水江组上部、平略组底部及中部变质凝灰岩和沉凝灰岩的年龄,分别为(763.8±5.5) Ma(N=24,MSWD=0.29)、(760.2±4.1) Ma(N=25,MSWD=0.39)、(759.1±3.9) Ma(N=26,MSWD=0.38)。通过对湘黔桂地区下江群及其相当地层中已有火山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含凝灰质岩石年龄的系统梳理与分析研究,进一步确定下江群其及相当地层的沉积时限在822~715 Ma,桂北丹洲群三门街组玄武岩是在武陵造山后伸展背景下湘黔桂地区裂谷最大裂陷时期的产物,清水江组与平略组内大量的火山物质可能来源于江南造山带东段800~760 Ma的中酸性喷出岩。结合地层、岩性、年代特征,本文恢复了湘黔桂盆地新元古代拉伸纪晚期的演化历史,并认为该套地层符合建立下江系条件。  相似文献   
960.
陈进  毛先成  邓浩 《地球学报》2020,41(2):179-191
大尹格庄金矿是胶西北招平断裂带中段的大型金矿床,但随着逐渐的开采其保有资源量不断下降,急需在矿床的深边部区域开展接续资源找矿工作。本文以大尹格庄金矿为研究对象,以区域成矿理论和找矿勘查模型为指导,利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构建了相关地质体的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定量化的方法提取地质体与成矿相关的控矿因素指标和矿化指标,并建立了三维定量成矿预测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圈定了3个找矿靶区。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适用于大中型矿山的深边部找矿工作,其三维及定量化的预测结果能够为后续的勘探及开采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