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172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给出了一种用地震折射波初至走时确定二维速度的迭代层析成象反演法。该反演法适用于源-接收器间距比常规剖面法密的折射剖面,它是以线性化问题的迭代解为依据,不仅能用于近水平界面的几何形态,而且也能用于连续速度变化的情况。每次迭代中用射击法进行两点间的射线追踪,来建立线性系统。速度场用速度梯度为常数的三角形单元定义,这样射线路径可解析计算。根据正问题的不同线性化公式对两种不同的反演方法作了研究。用线性化走时-速度雅可比行列式反演得出的结果比用更近似于一般级数展开法的慢度公式的结果好。分辨率的例子不仅揭示了源-接收器组合方式及速度结构对分辨率的影响,而且也揭示了射线的几何形态造成的水平向模糊不清和分辨率随深度降低。反演例子表明,使用较好的初始模型时,整体范数产生的解比用最小扰动法计算的解更接近真实模型。对不均匀射线覆盖产生的条纹作用及其排除作了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232.
233.
A fiber-optic microphob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spectral light gradients in benthic cyanobacterial mats with 50-micrometer depth resolution and 10-nm spectral resolution. Microcoleus chthononplastes mats were collected from hypersaline, coastal ponds at Guerrero Negro, Baja California. Gradients of spectral radiance, L, were measured at different angles through the mats and the spherically integrated scalar irradiance, Eo, was calculated. Maximal spectral light attenuation was found at the absorption peaks for the dominant photosynthetic pigments: chlorophyll a at 430 and 670 nm, carotenoids at 450-500 nm, phycocyanin at 620 nm, and bacteriochlorophyll a at 800-900 nm. Scattered light had a marked spectral effect on the scalar irradiance which near the mat surface reached up to 190% of the incident irradiance. The spherically integrated irradiance thus differed strongly from the incident irradiance both in total intensity and in spectral composition. These basic optical properties are important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photosynthesis and light harvesting in benthic and epiphytic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234.
235.
236.
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块晚白垩世岩浆岩带的岩石成因和动力学对于揭示大陆碰撞之前的特提斯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南木林县南部的辉绿岩岩株及侵入其中的正长花岗岩脉的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和微量元素以及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并探讨了晚白垩世构造-岩浆作用过程。辉绿岩年龄为93.8Ma,正长花岗岩脉年龄为92.4Ma,为同期晚白垩世岩浆活动产物。辉绿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锆石εHf(t)为+8.5~+14.2,具有亏损的岛弧岩浆特征,可能是俯冲交代的地幔楔熔体与软流圈熔体相互作用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正长花岗岩具有富Si O2(74.76%~76.02%)、富K2O(4.75%~6.18%)、富碱(K2O+Na2O=7.57%~8.44%),以及过铝质特征(A/CNK=1.10~1.18),εHf(t)为+7.7~+13.0,岩石属于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可能源于新生的镁铁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从南木林地区产出的基性岩和酸性脉岩构成的"双峰式"岩石组合、靠近弧后的伸展构造背景、软流圈和岩石圈的共同参与、上地幔和下地壳同时产生岩浆作用等过程,结合78~100Ma岩浆作用大规模东西向带状分布等研究结果,本文认为南木林南部岩浆岩可能是在新特提斯洋壳北向俯冲挤压的同时,在大约90~100Ma时期,深部发生了板片断离或者板片回转,浅部造成了弧后伸展的构造背景。位于板片窗上方,源于交代地幔楔和软流圈相互作用产生了镁铁质岩浆,上侵后诱发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花岗质岩浆。基性岩石、花岗质岩石以及特殊类型的紫苏花岗岩、埃达克岩等多种岩石类型并存,表明晚白垩世时期,特提斯洋向着拉萨地块之下的总体俯冲背景下,可能存在洋脊俯冲、板片断离、板片回转等多种构造-岩浆体制。  相似文献   
237.
云南保山西邑铅锌矿床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西邑铅锌矿位于保山地块中北部,矿体定位受下石炭统香山组地层和矿区断裂控制,具有层控特征。硫同位素研究表明,西邑铅锌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值的区间为-2.4‰~+2.3‰,它们与地层中的重晶石的δ34S的值相差约15‰。分析表明,西邑铅锌矿床的硫化物的硫源主要来自地层中的重晶石,它们通过有机质的热分解反应还原为沉淀硫化物所必需的低价硫。矿石铅的铅同位素为206Pb/204Pb=18.547~19.044,207Pb/204Pb=15.608~15.661,208Pb/204Pb=38.541~38.880,显示铀铅富集、钍铅微弱亏损;矿石铅μ值介于于9.46~9.53之间,ω值的范围为35.48~36.79,显示铅源的物质成熟度高,具有上地壳或沉积物的特点。无论是矿床地质特征、还是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均指示夹杂沉积硫酸盐的碳酸盐(含生物碎屑)沉积建造是最为理想的物源,矿床类型为沉积-热液型。  相似文献   
238.
内蒙古浩布高铅锌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黄岗-甘珠尔庙成矿带,该带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目前,浩布高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赋存机制尚不清晰,矿床成因类型亦存在一定的争议。本研究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分析手段,结合机器学习方法,对浩布高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特征、赋存机制以及矿床成因类型进行了探讨。LA-ICP-MS分析结果表明,浩布高矿床中闪锌矿以富集Fe、Mn、Co、Cu、Se、Ag、Cd、In、Sn等元素,贫Ni、Ga、Ge、As、Mo、Sb、Au、Tl、Pb、Bi等元素为特征。其中,Fe、Mn、In等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的方式替代Zn赋存于闪锌矿中,Cu、Ag、Sn等元素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可能部分以微粒包裹体的形式存在。In与Cu含量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推测In在闪锌矿中富集机理可能为Cu++In■3+2Zn2+。Cd与Fe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性,而与Zn含量呈负相关性,这可能暗示在闪锌矿中Cd主要以类质同象的方式置换Zn元素而非Fe元素。通过穷举闪锌矿微量元素图解发现,...  相似文献   
239.
茶卡北山锂铍矿床是柴北缘东段近年新发现的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为厘定成岩成矿时代、示踪演化过程和查明区域成矿事件相关性,本文系统开展了茶卡北山锂铍矿床19号铍矿化花岗伟晶岩脉铌钽铁矿(CGMs)内部结构、主量元素组成和U-Pb年代学研究。19号铍矿化花岗伟晶岩发育岩浆成因(CGMs-1)和交代成因(CGMs-2)两类铌钽铁矿。CGMs-1为具有振荡环带和均一不分带等简单内部结构的铌铁矿-铌锰矿。CGMs-2为具有交代镶边、交代蠕虫等复杂内部结构的铌铁矿-钽铁矿。CGMs-2是花岗伟晶岩演化最后阶段富Ta残余熔体交代CGMs-1产物,通常由富Nb贫Ta背散射亮度较暗(CGMs-2a)和富Ta贫Nb背散射亮度较亮(CGMs-2b)两个不规则部分组成。19号花岗伟晶岩岩浆成因和交代成因的铌钽铁矿U-Pb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约229Ma)。多种矿物年龄数据联合约束限定茶卡北山锂铍矿床花岗伟晶岩群形成于240~229Ma,后于217~212Ma遭受亚固相线交代。茶卡北山锂铍矿床成岩成矿时代、锆石ε_(Hf)(t)和t_(DM1)年龄与北秦岭官坡-丹凤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和甘孜-松潘-甜水海花岗伟晶岩锂矿不同,表明其代表青藏高原北缘一个新的伟晶岩锂成矿事件。  相似文献   
2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