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4篇
  免费   342篇
  国内免费   321篇
测绘学   158篇
大气科学   279篇
地球物理   539篇
地质学   917篇
海洋学   174篇
天文学   85篇
综合类   111篇
自然地理   18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南堡35—2油田明化镇组储层为中高孔、中高渗疏松砂岩稠油油藏,需要压裂防砂来实现增产和防砂。根据端部脱砂压裂的原理,并结合南堡35—2油田A16井明化镇组储层特点,优选出适合该井压裂防砂的清洁压裂液、支撑剂和工具,针对井斜大的特点优化了压裂防砂工艺,采用一趟管柱对明化镇1油组和0油组成功进行了压裂防砂施工。压后油井产液量提高明显,且不出砂,证明压裂防砂达到了增产和防砂的双重作用,是开发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的一项进攻性措施。  相似文献   
992.
在CSAMT法的实际测量中,视电阻率曲线总会存在一些静态现象.而静态问题又一直是电磁测深领域一个棘手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电磁测量结论的解释.能否正确识别静态是实际测深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同时也关系到测深工作的成败.因此,分析静态现象的特征,了解静态存在的现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各种情况下静态现象的影响因素,从静态体的尺寸、埋深和电阻率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论证静态效应现象存在的因素及其响应特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93.
血吸虫病的流行传播与地理环境要素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构成地球信息技术在该领域应用的切入点。本文首先回顾了血吸虫病孳生环境研究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进行了血吸虫病流行传播机理的地学多元分析,研究了地球信息技术在血吸虫病研究中的条件和一般程序;然后通过归纳总结血吸虫病滋生地的环境地学特征和地球信息技术在这方面应用的基本原理和启示,认为地球信息技术进行血吸虫滋生环境监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问题非常复杂,必须不断引进遥感技术的最新成果(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基于知识的遥感分类等),提高遥感监测的精度;另外,血吸虫病流行与传播的最关键因子是阳性钉螺和疫水中尾蚴的密度,故应该辅以GIS其他专题数据和地面实测数据,进行空间建模和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994.
By using the ECMWF reanalysis daily data and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of 80 stations in Northeast China from 1961 to 2002, the impacts of moisture transport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on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anomaly in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ation of moisture budge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 this region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moisture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mainly originates from subtropical, South China Sea, and South Asia monsoon areas. East China and its near coastal area are the convergent region of the monsoonal moisture currents and the transfer station for the currents continually moving northward. The monsoonal moisture transport, as an important link or bridge, connect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iddle and low latitude systems. In summer half year, there is a moisture sink in Northeast China where the moisture influx is greater than outflux. The advance transport and accumulation of moisture are of special importance to pentad time scale summer precipitation. The onset, retreat, and intensity change of the monsoonal rainy season over Northeast China are mainly signified by the moisture input condition along the southern border of this area. The establishment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 this area ranges from about 10 July to 20 August and the onset in the west is earlier than that in the east. The latitude that the monsoon can reach is gradually northward from west to east, reaching 50°N within longitude 120°-135°E. In summer, the difference of air mass transport between summers with high and low rainfall mainly lies in whether more air masses originating from lower latitudes move northward through East China and its coastal areas, consequently transporting large amounts of hot and humid air into Northeast China.  相似文献   
995.
为识别及分析浚县地震台地磁秒采样观测数据中的高频干扰成分,采用别尔采夫滤波剔除其日波及半日波,然后通过时频分析得到高频干扰时段。通过查询工作日志及进行毕奥萨伐尔定律分析,认为浚县地震台地磁秒采样数据所受高频干扰除磁暴外,主要来自电焊施工和雷电,同时发现2种干扰类型有不同的典型干扰形态。  相似文献   
996.
寒区高铁路基中粗颗粒填料水汽迁移可能是路基冻胀变形的来源,直观追踪冻融循环作用下土体水汽迁移过程,有助于研究水分迁移规律,为冻胀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此,提出采用荧光素示踪和图像处理技术方法,直观观测土体中水汽迁移的规律.首先开展荧光素示踪、蒸发试验及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证明示踪剂可实现冻结锋面及外界液态水迁移的追踪;...  相似文献   
997.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数据处理方法的完善,经过修正的卫星高度计数据已获得普遍认可.但在南大洋缺少波浪现场数据,卫星高度计在极端恶劣气候条件下获得数据的准确度仍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中国于2020年第36次南极考察中,在南大洋布放了一套感应耦合漂流浮标,可提供可靠的南大洋现场波浪数据.本文利用该漂流浮标2020年1月27日至9月...  相似文献   
998.
小波包分解与多个机器学习模型耦合在风速预报中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准确预报风速是提高风电利用率以及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方法.学者们提出了大量风速预报模型,但针对不同下垫面不同风速预报模型的对比研究较少.该研究主要探究小波包分解和12个机器学习模型耦合对3种下垫面(戈壁、绿洲和沙漠)风速预报能力,探索风速预报的优化耦合模型.设置3组模型实验进行对比:单一机器学习模型、小波包分解-机器学...  相似文献   
999.
青海省共和地区位于柴达木—阿尔金地震带内,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背景,近年来该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农村地区受经济和技术等条件的限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深入了解共和地区农村民居结构特征与抗震性能现状,开展实地调查,基于历史震害资料,总结区域内典型农村民居震害特点,并进行震害预测,得到不同地震烈度下农村民居不...  相似文献   
1000.
喜马拉雅山脉新生代差异隆升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超  王国灿  王岸  王鹏  任春玲 《地学前缘》2007,14(6):273-281
裂变径迹年龄资料记录的雅鲁藏布江以南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冷却年龄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在南北方向上,特提斯喜马拉雅的冷却年龄主要在8 Ma以前,局部为5.0~2.6 Ma,而高喜马拉雅的冷却年龄集中在5 Ma以后,大多数在3 Ma以来;在东西方向上体现在喜马拉雅东西构造结之间的高喜马拉雅带上,东喜马拉雅的不丹东部区域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数据揭示了8.0~3.0 Ma的冷却剥露的历史;东喜马拉雅的不丹西部区域为7.0~1.4 Ma;中喜马拉雅的尼泊尔地区为5.0~0.2 Ma;西喜马拉雅的印度西北部地区为3.0~1.0 Ma。最年轻的裂变径迹年龄显示出由中间向两侧增大,反映了地质晚近时期东西构造结间的高喜马拉雅山脉的剥露幅度由中间向两边减弱的趋势,揭示了以中喜马拉雅为隆升中心向两边拓展的趋势。综合有关裂变径迹年代学资料表明,喜马拉雅山脉的隆升主要发生在中新世以来,其表现为18~11 Ma、9 Ma以来的两个快速隆升期。喜马拉雅山脉隆升的动力体制可能由早期的挤压隆升—中新世的伸展隆升—上新世以来构造隆升为主,局部气候作用和构造作用耦合的山脉隆升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