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5篇
  免费   417篇
  国内免费   529篇
测绘学   187篇
大气科学   322篇
地球物理   477篇
地质学   1066篇
海洋学   324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209篇
自然地理   19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71.
张杰  盛科荣  王传阳 《热带地理》2022,42(6):928-938
基于中国金融业企业网络数据和链锁网络模型建立城市网络,在解析金融网络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定量识别与测度了金融网络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关键因素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城市间金融网络的中心性体系呈现空间指向和路径依赖的特征,链接关系呈现纵深关联和层级分化的特征,核心―边缘结构呈现逐渐深化和有序分布的特征;关键资源、空间距离、区位条件和历史基础是影响金融网络空间格局的关键因素;择优链接、地理邻近和空间集聚是金融网络生长发育的动力机制。在网络发展环境下,中国城市化政策需要做出相应调整,支持城市在金融网络中选择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金融网络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供给引导功能,同时在更大空间尺度上推动城市之间的网络协作。  相似文献   
972.
南海周边航运网络脆弱性及对中国集装箱运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南海在中国对外运输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评估南海周边航运网络失效对中国不同港口的影响程度十分必要。以2018年前18强船公司的集装箱航线数据为基础,构建南海周边港口的集装箱航运网络,通过网络节点指标、最短路径模拟等方法测度网络的脆弱性,并分析南海周边港口失效对中国的影响。全文主要结论如下:南海航运的抗毁性较弱,15%~25%的头部港口失效对整体航运网络组织会产生实质性的毁坏;釜山和新加坡是本区域最重要的港口,海防、上海、青岛、东京、泗水、横滨、神户等在区域中具有高脆弱性;评估港口失效后的替代港口方案,发现替代集装箱港口的可选择范围很小,很少有港口失效后能同时满足地理临近、介数增长和能力相当三大条件,在海上航运网络中港口失效带来的影响是难以修补的;以最短路径模拟中国港口对南海周边其他港口的挂靠情况,发现新加坡、巴生和釜山是对中国具有全局影响力的三大港口,林查班、马尼拉、宿务、圣费尔南多、海防等对其他港口具有点对点的局域影响。  相似文献   
97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及数值模拟结果,对2012年8月21日南昌市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整层偏南暖湿气流为此次暴雨提供了充分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地面冷空气的侵入,促使南昌上空中低层不稳定能量释放,是产生此次强对流过程的直接触发机制。影响南昌市的强雷暴回波有较明显的强回波低质心特征,降水效率较高,加之较长的持续时间,导致此次短时暴雨的重要原因。各物理量诊断分析表明,暴雨区强辐合上升运动,中低层大气强不稳定性层结使得上下层大气物质交换强烈,且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造成的抽吸作用集中在一个纬度左右非常窄的地区,导致此次暴雨过程局地性强。暴雨区上空螺旋度分布呈"下正上负"的垂直结构,螺旋度正的大值区对应强降水中心。  相似文献   
974.
As a powerful tool, the wavelet transform metho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feature extraction for hyperspectral data, while few studies are focused on soil moisture retrieving.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DWT) for soil moisture retrieving. In this study, a total of 78 measurements of soil moisture and hyperspectral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soil sampling as well as laboratory quantitative control. There were 13 different mother wavelets capable of decomposing hyperspectral data that were recommended, along with six decomposition levels from 5 to 10. The performances of two feature extraction methods namely band selection and DWT were compared, using three indexes, i.e., R 2, R adj and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introduced to validate soil moisture retrieving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wavelet transform method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dimensionality of hyperspectral data, resulting in a much more effective performance. Among the 78 estimation models using the wavelet transform, there were 42 models superior to band selection, with 24 models yielding good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predicted soil moisture and the measured ones (R 2 ≥ 0.7, RMSE ≤ 0.050, p ≤ 0.05). Furthermore, when the wavelet decomposition level was 9 and the mother wavelets were Daubechies 2, Daubechies 4, Reserve Biorthogonal 3.3 and Biorthogonal 6.8, the retrieving results were optimum. Additional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ed that the wavelet analysis technique was capable of preserving high- and low-frequency spectral information at different decomposition scales, and could correctly reflect the variation of soil moisture. Thus, it would be helpful in furthe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相似文献   
975.
2012年4月2日华东灾害性飑线大风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2年4月2-3日华东地区出现8~11级灾害性大风,此次大风影响时间长,持续强度大,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探讨大风天气成因,运用传统的天气学方法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此次飑线大风过程产生的天气背景及中尺度发展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风是由中尺度系统飑线和冷空气共同影响造成的。前期是在江淮气旋天气背景下,近地面激发出中尺度飑线系统,飑线经历了形成、发展、减弱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雷达强度图上的回波形状、强度、回波顶高,以及速度图上的逆风区、速度模糊等特征都与实况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发展成熟阶段出现了冷湿雷暴高压和冷池,加剧了大风的发展和维持。后期大风主要是受冷空气影响产生。在实际业务工作中,传统的天气学分析方法和以多普勒雷达为代表的先进探测手段相结合,是监测和预警此类强对流天气的主要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数值预报模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976.
对流有效位能在强对流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利用2003年3-10月清远探空站逐日资料,得到不同气块抬升高度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利用相关统计方法,对CAPE与强降水、雷雨大风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气块起始高度得到的对流有效位能相差很大,其中最佳对流有效位能始终是最大的;CAPE850与强降水呈显著正相关;CAPE850、MUCAPE、CAPEINV与雷雨大风呈显著正相关;CAPE850、MUCAPE、CAPEINV三者中,CAPE850与强对流的相关系数最高,但计算MUCAPE,了解大气的极端不稳定状况可以减少漏报的几率;CAPE变化趋势与强对流日的对应关系在前后汛期有不同的表现,前汛期对应关系较好。  相似文献   
977.
长江黄河流域上中下游汛期重旱涝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为了揭示长江,黄河流域汛期(6-8月)重旱涝的气候特征,首先采用墨西哥帽小波对长江,黄河流域1951-1999年汛期的降雨资料作分析,得到了两流域汛期降雨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其次将长江流域划分为三段(上游、中游、下游段),黄河流域分为两段(上中游、下游段),以各游段逐月的平均降水量(R)为基准,计算降雨量距平面分率,从而得到逐游段,逐月49年来的重旱涝的时序资料;最后分析该时序资料,得到两流域上中下游汛期重旱涝的时空分布,其结果深化了我们对重旱涝的认识。  相似文献   
978.
一种新的台风海面风场的拟合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台风风场的经验风公式和修正的梯度风方程并考虑了台风气压场的非对称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台风风场合成模式。经过对10多个不同类型热带气旋(台风)的检验,结果表明,新的模式可以模拟出各种强度及不同眼半径台风的海面风场,比以往常用模式能更真实地反映实际台风风场。  相似文献   
979.
黄海鱼类食物网的研究   总被引:80,自引:1,他引:80  
韦晟  姜卫民 《海洋与湖沼》1992,23(2):182-192
于1985年3月—1986年10月和1988年5月间,对黄海海域40科69属80种鱼的食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较系统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黄海鱼类饵料分为4个生态类型;2.黄海鱼类摄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3.黄海鱼类基本属于第二—第四营养级;4.日本鳀、脊尾褐虾、太平洋磷虾等优势饵料生物在黄海鱼类食物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黄海多数鱼类间的食物竞争关系基本是协调的。  相似文献   
980.
From June 1984 to May 1985, monthly and seasonal panel tests of fouling organisms were carried out on rafts at Tuoji Island. Seventy - three species were obtained. The occurring frequencies of the following species are all at least 30%: Ectocarpus confervoides, Polysiphonia urceolata, Tubularia mesembryanthmum, Cfytia edwardsi, Tubulipora pulchra, Celleporella hyalina, Mytilus edulis, Hiatella arctica, Caprella acanthogaster, Corophium crassicome, Jassa cf.falcata and Podocerus cf . inconspicuus. Large or calcareous species are not dominant ones. The wet weight is comparatively light, the yearly wet weight being 9.12 kg m-2. Attaching seasons of major species are from June to October and no bio - attachment occurs between January and April. Fouling organisms at Tuoji Island differ rather greatly from those in the harbours along the continental coast, showing the charcteristics of fouling organisms in the northern island harbours of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