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132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新一代天气雷达中GPS校时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济南新一代天气雷达数据处理子系统及其布局的实际情况,以GPS校时技术为核心,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的办法,研究并设计出了无需连接互联网的新一代天气雷达GPS自动校时系统.试验证明,该校时系统在校对时间间隔内纠正率达100%,校时精度达到秒级,完全满足<中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功能规格需求书>时间精度要求(<10 s),该系统还具有实时在线、自动校时、监控方便和安全可靠等优点,取代了以往方法陈旧、误差较大及繁琐的人工拨打校时电话方法,保证了雷达资料在时间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2.
汶川M_w 7.9级地震同震断层陡坎类型与级联破裂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5月12日,汶川Mw7.9级地震在青藏高原东缘沿龙门山逆冲断裂带中段形成了两条NE向和一条NW向逆冲走滑型地表破裂。依据同震地表陡坎形态特征,将其分为8种类型:逆断层陡坎、上盘垮塌陡坎、挤压推覆陡坎、右旋挤压推覆陡坎、断层相关褶皱陡坎、后冲挤压陡坎、上冲叠覆陡坎和局部正断层陡坎。汶川地震所形成的同震地表破裂主要由以逆冲为主的映秀破裂段和兼具逆冲、右旋走滑的北川破裂段两部分组成,这两个破裂段分别对应于Mw7.8与Mw7.6级地震事件;它们还可进一步细分为分别对应于Mw7.5、Mw7.7、Mw7.0和Mw7.5等4个次级事件的4个次级破裂段。这些次级破裂段的级联破裂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汶川地震的持续时间长达110 s。余震震源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发震断层的倾角随深度的增加而变缓,且从西南向北东逐渐变陡可以用来解释走滑分量增加的成因。此次大地震还表明,沿青藏高原东缘地形抬高的主要驱动力可能是地壳挤压缩短,而不一定是下地壳物质流动和膨胀引起上地壳的隆升。  相似文献   
83.
小金地震序列的震源区应力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刁桂苓  程万正 《中国地震》1995,11(2):168-173
用P波和S波最大振幅比方法测定了1980年9月22日小金Ms6.6级地震前后的117个小震的震源机制。根据小金地震序列中3次最大地震和117个小震震源机制解,了震源区应力场的基本特征的变化形态。对小震机制解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小震机制解的优势取向和3次最大地震的震源机制一致。由小震机制主要类型的平均解和3次最大地震的震源机制反演得到的应力场方向与区域应力场相符。和主震相近的优势走滑类型及逆倾滑动类型  相似文献   
84.
本文利用1900年以来Ms≥4.7地震目录,系统分析了南黄海及沿岸地区与晋冀内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此起彼伏,遥相呼应的同步涨落现象,利用这一现象,可能对这2地区未来二三年内地震活动趋势预测提供一个方面的证据,本文给出了预测方案,报道了应用实例,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5.
本文通过对黄河中游地区马兰黄土的大面积野外实地考察,系统采样和室内分析测试,并采用质量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给出了较为准确的中国黄土平均化学成分数据.中国黄土相对于下地壳和全地壳较富大离子半径的亲石元素而贫亲铁元素;与上部大陆地壳相比,中国黄土除相对较富Ca.B而贫Na、Nb外,其余绝大多数化学元素的丰度均非常接近甚至几乎相等。由此表明。中国黄土确属典型的上部大陆地壳物质,它不仅为暴露的上部大陆地壳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天然平均样品,而且中国黄土的平均化学成分完全可以作为上部大陆地壳化学成分的代表而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86.
87.
从地震现场早期地震趋势判断工作需要出发,本文对中国大陆地区1966年以来的48个Ms≥6.0级地震序列的次大地震及第三大地震与主震(或最大地震)的时间间隔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强震序列的次大及第三大地震与主震(或最大地震)的时间间隔分布,总体上呈随机分布,其与主震(或最大地震)震级无关,而与序列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88.
重庆城市地貌图的设计和编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刁承泰 《地理学报》1993,48(6):544-551
本文从设计意图、设计内容和编制方法等方面,总结了重庆城市地貌制图中取得的一些主要经验,探讨了城市地貌图的特点。  相似文献   
89.
一次冰雹风暴的CINRAD/SA产品分析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2002年9月27日发生在山东东阿附近一次冰雹风暴发生、发展各阶段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反射率、平均径向速度等产品的演变过程。在风暴中, 观测到了低层前侧入流缺口、有界弱回波区 (BWER)、中气旋 (M) 等超级单体风暴的特征。中气旋在风暴中维持了约90 min, 通过连续时次各仰角高度风暴相对速度产品的分析, 揭示了中气旋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分析表明风暴跟踪信息 (STI)、冰雹指数 (HI)、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 (VIL)、中气旋 (M) 等产品对冰雹有较好的识别和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0.
华北中北部地区震源参数和场地响应的联合反演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利用遗传算法反演华北中北部地区27个地震震源谱的低频水平、拐角频率和25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具体方法是利用研究区的平均衰减模型对记录谱进行路径校正,然后假定每一个地震的ω^2模型,调整低频水平和拐角频率使所有台站场地响应的标准偏差最小,最后给出参与计算的每个台站的场地响应。结果表明,17个基岩台中11个台的场地响应在1~20Hz范围内接近1,6个基岩台的场地响应部分频段放大或缩小3倍以上。8个井下摆台站的场地响应形态相同,表现为低频放大,高频部分迅速衰减。地震矩与震级的关系为logM0=17.1 1.13ML,地震矩与震源半径的关系为logM0=19.4 0.0052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