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52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241.
浅层地下水氯代烃污染天然生物降解的判别依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天然条件下氯代烃生物降解的判别, 是确定氯代烃污染天然衰减恢复治理技术是否可以采用的关键, 可为天然衰减恢复治理技术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分析氯代烃生物降解的特性发现, 地下水环境中氯代烃的生物降解, 必然伴随有第一基质、电子受体、中间产物以及有关的一些间接性指标, 在污染羽状体不同位置及污染羽状体内外产生明显变化, 这些指标的变化均可以不同程度地指示氯代烃生物降解的产生.据此总结出氯代烃生物降解衰减的判别依据分别为电子受体、第一基质(能源和碳源) 及降解中间产物三类指标.   相似文献   
242.
根据中国北方不同地表覆盖类型下表土的微团粒粒度分布和粗糙度长度参数,应用DPM模型分别计算了高草覆盖下、低草覆盖下、开垦耕地、砂砾质戈壁、砾质戈壁和裸露沙地在不同摩擦速度时的跃移通量。结果表明,裸露的粉细砂和细砂的跃移通量分别是砂砾质戈壁的几十倍;只有在极高风速条件下低草和高草覆盖下的砾质砂地才出现风蚀,其跃移通量与前面几种覆盖类型存在着1—2个数量级的差异。不同覆盖条件下地表可蚀性组分粒度分布和粗糙度长度的差异是造成风蚀强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从风蚀机制讨论了中国北方第四纪粉尘和现代粉尘的主要源区。  相似文献   
243.
红光固体二极管点阵在释光测年中的光照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释光测年实验室照明光源的特征(波长与功率)直接影响到释光测年数据的准确性,因此释光测年技术对照明光源的要求很严格。通过对比,选择了典型的红光固体二极管R LED1(661±15)nm作为研究对象。利用R LED1点阵对已知剂量的石英和钾长石样品进行不同时间的光照后,再用单片再生法恢复样品的等效剂量,发现样品的等效剂量与已知剂量差别不大,表明石英和钾长石经过不同时间的R LED1点阵光照后没有发生明显的信号衰减,对测年样品没有影响。因此,利用波长为(661±15)nm的红光固体二极管作为释光测年实验室的照明光源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244.
西天山菁布拉克基性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与特克斯县菁布拉克铜镍硫化物矿床密切相关的基性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体以低Ti、亏损Nb和Ta、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微富集轻稀土元素为特征。结合其同位素特征,提出该岩体的形成与南天山洋板块向中天山板块俯冲碰撞作用有关,岩浆起源于MORB源的亏损地幔,由于南天山洋壳向亏损地幔的俯冲,导致岩浆具有岛弧岩浆的特点。在侵位过程中遭受地壳和围岩的混染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245.
HJ-1A/B卫星CCD影像的武汉市东湖水色三要素遥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武汉市东湖为研究区域,利用同步的MODIS-Terra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为输入参数,采用FLAASH模型对2010年3月11日HJ-1A/B卫星CCD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处理,并利用多年实测数据建立叶绿素a浓度、悬浮泥沙浓度、黄色物质吸收系数三要素神经网络反演模型,对水色三要素进行反演。通过对反演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可知,悬浮泥沙浓度、黄色物质吸收系数和叶绿素a浓度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8.052%、17.628%和35.621%,表明HJ-1A/B卫星CCD传感器基本能满足II类水体水色要素的遥感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246.
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形成区混合层热动力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CEP海洋数据和COADS海气通量资料,通过诊断分析,揭示了海表热力强迫、垂直夹卷、埃克曼平流和地转平流效应在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形成过程中的贡献。研究表明,在北太平洋副热带3个模态水形成海域冬季混合层降温过程中,海表热力强迫和垂直夹卷效应是主导因素,二者的相对贡献分别约为67%和19%(西部模态水)、53%和21%(中部模态水)、65%和30%(东部模态水);并且在东部模态水形成海域,埃克曼平流和地转平流皆是暖平流效应,而在西部和中部模态水形成海域,仅有地转平流是暖平流效应。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海洋平流(地转平流、埃克曼平流)对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形成海域秋、冬季混合层温度的年际、年代际异常有显著影响,在西部模态水形成海域,海表热力强迫(62%)和地转平流(32%)是导致混合层温度年际、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因子;在中部模态水形成海域,混合层温度的年际、年代际变化是埃克曼平流(32%)、地转平流(30%)和海表热力强迫(25%)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对而言,东部模态水形成海域混合层温度的年际、年代际异常主要受海表热力强迫(67%)控制。  相似文献   
247.
Similar to most mountain glaciers in the world, Urumqi Glacier No. 1 (UG1), the best observed glacier in China with continued glaciological and climatological monitoring records of longer than 50 years has experienced an accelerated recession during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acceleration of recession. By taking UG1 as an example, we analyze the generic mechanisms of acceleration of shrinkage of continental mountain glacie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ccel...  相似文献   
248.
Glacial features in the geological record provide essential clues about past behavior of climate. Of the numerous physical systems on earth, glaciers are one of most responsive to climate change, especially small glaciers, their direct marginal response taking only a few years or decades to be expressed. Accelerating recession of modern glaciers raises the issue of the climate’s impact on water runoff. Data based on topographic maps and 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adiometer (ASTER) imagery sho...  相似文献   
249.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field work took place on the zone of Tuomuer (托木尔) Peak, western Tian Shan (天山) during the period May 2008 to September 2009, obtain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ebris layer on the reference glaciers (Glacier No. 72, Glacier No. 74, Tuomuer Glacier) by detailed measurements of debris thickness and ablation rates on glacier and further by Spot-5 (5 m, 2005) high-resolution satellitic image applying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pproach to research the spatial...  相似文献   
250.
利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多比例尺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在计算机软硬件平台支持下,进行浅层岩层产状的测量和计算,可以用来替代传统的野外测量.该方法利用数字地面高程和高分辨率的数字正射影像图数据,建立研究区域的三维场景,在计算机辅助下实现动态实时测量各种浅层岩层产状.通过选取和测量岩层上10个以上点的三维空间坐标,并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