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Khare BN  Sagan C  Ogino H  Nagy B  Er C  Schram KH  Arakawa ET 《Icarus》1986,68(1):176-184
An organic heteropolymer (Titan tholin) was produced by continuous dc discharge through a 0.9 N2/0.1 CH4 gas mixture at 0.2 mbar pressure, roughly simulating the cloudtop atmosphere of Titan. Treatment of this tholin with 6N HCl yielded 16 amino acids by gas chromatography after derivatization of N-trifluroacetyl isopropyl esters on two different capillary columns. Identifications were confirmed by GC/MS. Glycine, aspartic acid, and alpha- and beta-alanine were produced in greatest abundance; the total yield of amino acids was approximately 10(-2), approximately equal to the yield of urea. The presence of "nonbiological" amino acids, the absence of serine, and the fact that the amino acids are racemic within experimental error together indicate that these molecules are not due to microbial or other contamination, but are derived from the tholin. In addition to the HCN, HC2CN, and (CN)2 found by Voyager, nitriles and aminonitriles should be sought in the Titanian atmosphere and, eventually, amino acids on the surfac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episodes of liquid water in the past or future of Titan might lead to major further steps in prebiological organic chemistry on that body.  相似文献   
32.
海洋冷水团是海洋学家关注多年的问题 ,其监测方法亟待解决。本文将简正波波数层析法用于冷水团监测 ,并对简正波波数层析用于反演黄海冷水团声速剖面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简正波波数层析可以用于反演平均声速剖面 ,特别在监测与距离有关海洋环境的声速结构方面大有潜力。  相似文献   
33.
34.
龙门山断裂带印支期左旋走滑运动及其大地构造成因   总被引:60,自引:6,他引:60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构造呈北东—南西向将松潘—甘孜褶皱带和华南地块分割开。前者主要是由一套巨厚的三叠纪复理石沉积组成 ,分布在古特提斯海的东缘。后者由前寒武纪基底和上覆的古生代和中生代沉积盖层组成。位于汶川—茂汶断裂以东的前龙门山存在一系列倾向北西的逆掩断层 ,它们将许多由元古宙和古生代岩层组成的断片向南东置于四川盆地的中生代红层之上 ,构成典型的薄皮构造。许多研究由此断定松潘—甘孜褶皱带和四川盆地之间在中生代发生过大规模的北西—南东向挤压。然而 ,汶川—茂汶断裂西侧的松潘—甘孜褶皱带内部的挤压构造线大多是垂直于而不是平形于龙门山断裂带 ,这表明当时的挤压应力不是北西—南东向而是北东—南西向。近年来在龙门山构造带内发现 ,在三叠纪时龙门山断裂带在发生推覆的同时还经历过大规模的北东—南西向的左旋走滑运动 ,协调走滑运动的主要构造为汶川—茂汶断裂。走滑运动的成因与松潘—甘孜褶皱带北东—南西向缩短有关。汶川—茂汶断裂的左旋走滑在龙门山的北东端被古特提斯海沿勉略俯冲带的消减和发生在大巴山的古生代 /中生代岩层的褶皱和冲断作用所吸收 ,在龙门山的南西端被古特提斯海沿甘孜—理塘俯冲带的消减和松潘—甘孜三叠纪复理石的褶皱和冲断作用所吸?  相似文献   
35.
河西内陆河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及水资源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河西内陆河水资源产生于祁连山区 ,河流出山以后依次穿越山前洪积扇、走廊南部盆地、北部盆地 ,最后进入尾闾湖 .由于山前洪积扇、南北盆地及河床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和巨大的蓄水能力使地表水易于转化为地下水 ,出山水量的很大一部分渗入地下避免无效蒸散损耗 ;同时由于特殊的串珠状水文地质盆地构造 ,水资源具有同源性和多次转化特点 ,使水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研究表明 ,1999年河西水资源总量为 6 3 79× 10 8m3 ,其中 ,地表水资源量为 5 8 36× 10 8m3 ,地下水资源量为 5 6 39× 10 5m3 ,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高达 5 0 96× 10 5m3 .三个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达到 6 1 4%~ 2 11%  相似文献   
36.
波动方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研究,已成为近年国内外众多油气勘探科研单位的研究焦点,其关键问题之一是借助于软硬件及其匹配的进步,以求解决计算量庞大的障碍。作者在本文中从油田实际出发,提出了一套并行波动方程辛几何算法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方法与处理流程,运用32节 点集群式并行机,完成了XJWZ地区150km的二维和WJT地区126km^2的三维地震资料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其成像的效果,在信噪比、分辨率、深层复杂构造成像等方面均获得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37.
1991年江淮特大暴雨与东亚大气低频振荡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陆尔  丁一汇 《气象学报》1996,54(6):730-736
本文分析了1991年江淮特大暴雨期间东亚大气低频振荡活动。从低频振荡特征看,江淮雨量和东亚风场中低频振荡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风场的振荡周期具有显著的地域和频域分布特征。从低频波的传播看,这一梅雨过程的两个异常阶段(5月下半月和7月上半月),东亚风场低频波的水平传播方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分析指出,低纬地区低频波虽有不同传播方向,但都将暖湿空气以低频形式输送到江淮以南,它与北侧的低频冷空气在江淮地区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该地区以低频形式出现的3场特大暴雨。  相似文献   
38.
基于574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在比较2010年梅雨期前后(6月7—11日和18—22日)我国东部两次强降水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型差异的基础上,从Rossby波活动通量及热带对流活动探讨了这两次强降水过程的异同。结果表明,相同之处在于:两次强降水过程期间中高纬度地区都存在Rossby波向下游传播,中纬度地区呈现双阻型式,低纬度地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强度偏强、西伸脊点位置偏西。不同之处在于:1)第一次降水过程中Rossby波的波源位于北欧地区附近,贝加尔湖地区为低槽,使得冷空气南下到36°N左右;同时孟加拉湾活跃的对流系统使西太副高加强西伸到95°E左右,冷暖空气交汇,导致强降水发生;2)第二次降水过程中Rossby波的波源位于北欧地区和中西伯利亚地区附近,东亚地区的低槽较第一次过程明显加深,有利于冷空气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30°N左右),西太平洋暖池地区活跃的对流系统使得西太副高加强西伸到90°E左右,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交汇,导致强降水发生。  相似文献   
39.
主要阐述了研制电子出版系统下面地图制图的印刷颜色色册的意义和作用,在些基础上,从新的视点出发,提出了一种在内容和表示方法上均与传统色谱不同的色样册的构想,并深入探讨了其研制实现的技术方案和要点,指出这方面研究应努力的方向和现有条件下的可行性工作。  相似文献   
40.
基于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地籍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潘瑜春  钟耳顺  梁军 《地理研究》2003,22(2):237-244
随着GIS应用的深入发展,以文件管理空间数据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GIS应用的需要,而空间数据库技术正是为解决GIS应用的企业化和社会化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是当前GIS技术研究的热点。本文分析了空间数据对象、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技术及其实现,研究了基于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地籍管理系统在空间数据共享、海量数据管理、大范围查询检索、分布式空间数据处理与维护、地籍制图、数据安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实现,通过具体应用系统建设,提出了基于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