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41.
A time‐domain viscous‐spring transmitting boundary is presented for transient dynamic analysis of saturated poroelastic media with linear elastic and isotropic properties. The u–U formulation of Biot equation in cylindrical coordinate is adopted in the derivation. By this general viscous‐spring boundary, the effective stress and pore fluid pressure on the truncated boundary of the computational area are replaced by a set of continuously distributed spring and dashpot elements, of which the parameters are defined assuming an infinite permeability and considering the two dilatational waves. Numerical examples demonstrate good absorption of both the two cylindrical dilatational waves by the proposed ‘drained’ boundary. For general two‐dimensional wave propagation problems, acceptable accuracy can still be achieved by setting the proposed boundary relatively far away from the scatter. Numerical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using this boundary are more accurate for all permeability values than those by the traditional viscous‐spring or viscous boundaries established for u–U formulation.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2.
基于过去800年(1160~2000年)北京城市交通网络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了北京交通网络的发展变化。主要从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可达性等角度分别对网络直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平均聚集指数、相对可达性等指标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北京交通网络扩张呈“两段式”特点:前数百年只加密路网,近53年网络直径扩张了2.62倍;第二,从网络拓扑结构的角度分析,北京过去800年交通网络度分布结构呈现良好的一致性,交通网络中顶点与路段的比例保持不变,网络内部联系日趋紧密;第三,北京交通网络可达性格局趋于有序:从金元时期的不规则格局发展为明清时期的椭圆形格局,建国后呈圆盘形格局扩张,但可达性中心由天安门向西北方向偏移至阜成门处。通过搜集研究北京过去800年的交通网络数据,本文记录了北京交通网络演化的全过程,并揭示了其演化过程中蕴含的宏观规律。  相似文献   
43.
在X射线观测提高了星系团质量和半径测量精度的新形势下,本文讨论了宇宙常数不等于零的平坦宇宙冷暗物质结构形成模型,利用球对称扰动区在宇宙常数不为零时的动力学方程的解,估计了星系团形成红移与宇宙常数是否为零的关系,计算了星系团质量函数随红移的演化.计算表明,红移为零时星系团的数密度基本上由谱参数Γ决定.若假定星系团质量只有20%的不确定性,可限定Γ的适用范围约为0.15-0.32.高红移星系团的数密度观测不仅有可能对宇宙常数是否为零作出鉴别,而且当精度够高时还能对宇宙物质密度的大小作出限制  相似文献   
44.
探明强降雨下泥沙输移突增的关键特征因子及其临界条件对预防泥沙灾害及减少水土流失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选取典型的四川紫色土试验区鹤鸣观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分类统计对比分析方法,对试验站近10年降雨径流输沙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强降雨情况下次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等对泥沙输移突增的影响,找出导致泥沙输移突增的关键特征因子及其临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紫色土区强降雨情况下泥沙输移突增的关键特征因子为次降雨量、降雨强度以及最大径流模数;同时各关键因子的临界值分别为降雨强度5.3 mm/h,次降雨量130 mm,以耕作方式为主的坡地最大径流模数临界值为6 000 dm3/(km2·s),以种植林草为主的坡地最大径流模数临界值为3 000 dm3/(km2·s)。  相似文献   
45.
The key question regarding steep rock slopes along rock quarries is their stability because a rock slope failure can have critical results. In this study, the aim is to investigate the areas with potential risk for jointed karstic limestones in a rock quarry. First, to determine rock mass properties, scan-line surveys were performed, and the major orientations of discontinuities were analyzed using stereographic projection. Then, the physic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lope-forming rock were determined in the laboratory, and ge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rock mass were determined using an empirical failure criterion. Finally, the quarry slope stability was assessed in accordance with numerical modelling.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btained, the numerical modelling of steep rock slopes can be efficiently evaluated by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Beside this, the presence of joints intersecting the main discontinuity sets, the filling materials of discontinuities resulting from weathering of limestone and surface deposits, surcharge load due to mine waste dumped on the slopes and excavation blasting during construction of quarry area play a key role when modelling the steep rock slopes by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相似文献   
46.
柴达木盆地主要景观类型为干盐湖和盐渍地,为了解区内各类景观类型空间分布特征、景观类型变化转移矩阵及变化趋势,分别选取了2000年、2010年、2020年作为3个关键研究时段,以Landsat TM多光谱卫星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采用水体指数法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七类遥感图像解译标志,对近20a察尔汗盐湖区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察尔汗湖区的工矿用地面积、盐田面积、人工湿地(水库)面积在2000~2020年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而盐湖和干盐湖的面积呈现出明显减少的趋势;2000年以后,人工湿地(水库)的面积逐年增长达到了218.88 km2,在以盐滩戈壁为主的原生环境比较恶劣的盐湖区内,这片新生水域为当地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生境场所。  相似文献   
47.
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变化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74,自引:6,他引:74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过程与未来可能变化趋势是科学界面对的一大难题,正确认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与变化趋势,是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是正确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针的重要科学基础。依托中国科学院牵头完成的《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研究成果,介绍了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的主要特征与基本事实,主要强调近50年来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在西部生态环境演变中的重要作用;指出未来的气候与环境变化对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提出了西部地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指出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必须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特别强调要强化对西部地区的科学研究,为西部大开发服务。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内蒙古阿巴嘎旗哈达特陶勒盖矿区开展地电化学勘查寻找隐伏铅、锌、银多金属矿的研究,确定地电化学勘查在该地区有效。圈出Pb、Zn、Ag等多个异常区,综合各异常和以往的工作成果,确定在该地区具有一定的寻找隐伏铅、锌、银多金属矿的找矿潜力。共圈定出Ⅰ、Ⅱ、Ⅲ、Ⅳ四个综合异常区,并划分为A、B、C三类异常靶区,为该区的找矿预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鲁西南煤炭基地若干混堆的煤矸石山周围耕作层土壤的实际调查及分析测试资料,研究了煤矸石堆附近耕作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土壤局部已经受到Cd、Ni的污染,但未出现多金属复合污染状况。煤矸石堆附近土壤已经受到采矿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Cd,Hg的人为影响最大。从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形态来看,Hg,Cd2种元素与Cr,Ni,Cu,Zn,Pb,As6种元素曲线形态显示差异性,Hg,Cd元素在土壤中赋存、迁移等应具特殊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内蒙古阿巴嘎旗哈达特陶勒盖矿区开展地电化学勘查寻找隐伏铅、锌、银多金属矿的研究,确定地电化学勘查在该地区有效。圈出Pb、Zn、Ag等多个异常区.综合各异常和以往的工作成果,确定在该地区具有一定的寻找隐伏铅、锌、银多金属矿的找矿潜力。共圈定出I、Ⅱ、Ⅲ、IV四个综合异常区,并划分为A、B、c三类异常靶区,为该区的找矿预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