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2篇
  免费   1083篇
  国内免费   1625篇
测绘学   937篇
大气科学   576篇
地球物理   818篇
地质学   2829篇
海洋学   773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388篇
自然地理   656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286篇
  2021年   353篇
  2020年   279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296篇
  2017年   262篇
  2016年   270篇
  2015年   324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356篇
  2012年   457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440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353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黄河内蒙古不同河型段对洪水过程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河内蒙古河段的河道淤积近年来有所加重,一些人寄望于人造洪峰冲沙来降低河床。本文根据典型年份的最大洪水的流量—水位过程线变化特征,揭示黄河内蒙古不同河型段对这些洪水的响应机制,得出黄河内蒙古河段洪水的流量—水位过程线类型有线形、顺时针环线、逆时针环线3类单一关系和线形+逆时针环线、逆时针环线+线形、"8"字形+线形、嵌套状逆时针环线以及交叉线形5类复合关系。这些关系总体上可以反映洪水过程中河床是侵蚀还是沉积、何时侵蚀何时沉积、以及冲淤是否具有反复性。黄河内蒙古冲积性河段的河道对同一次洪水过程的响应沿程表现出分化现象,其中辫状河段以河床侵蚀下降为特征,弯曲河段以河床明显沉积升高为特征,而顺直河段以少量沉积或冲淤平衡为特征。不同河型段的河道对洪水的响应趋势与洪水动能的沿程减小相适应,洪峰含沙量沿程减小是该趋势的具体体现。人造洪峰冲沙难以逆转上述淤积趋势,对防治洪灾帮助有限。  相似文献   
992.
山区小流域坡面和沟道侵蚀的数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流域土壤侵蚀预报和模拟一直是世界土壤侵蚀研究的前沿领域,其中,坡面侵蚀和沟道侵蚀的计算方法、侵蚀能力的不均匀问题以及泥沙在塘库河道的沉积问题是研究的关键.对此,重点从侵蚀机理和计算方法上进行探讨,提出考虑到坡面土壤抗侵蚀能力和塘库沉积作用的计算方法,研讨了影响流域侵蚀和泥沙输送的主要环节和关键影响因子,分析了流域土壤抗蚀能力的空间差异及其对模拟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小流域侵蚀泥沙数学模型的基本结构框架,为进一步完善现有侵蚀泥沙过程模型提供了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93.
特克斯河流域近236a降水变化及其趋势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6年采自特克斯河流域6个采样点的树轮样本研制的树轮宽度年表与气象资料,通过相关普查发现,特克斯河流域树轮标准化年表与上年7月至当年6月的降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最高单相关系数为0.727.用库尔克尔也灭,小白代的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序列,可较好地重建该地区最近236 a的降水序列,方差解释量达54%,并通过交叉检验表明重建结果是稳定可靠的.近236 a,特克斯河流域上年7月至当年6月降水经历了8个偏湿阶段和8个偏干阶段,同时重建降水序列具有10.3 a、7.5 a、6.0 a、3.0 a、2.1 a的变化准周期,并在1790年,1911年,1929年,1974年发生过降水突变.采用毛毛虫-奇异谱分析法(Caterpillar-ssa)对该地区未来20 a的降水的自然变化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1世纪的最初几年降水量将延续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加的趋势,之后出现下降,并在2013~2016年前后最低值出现.  相似文献   
994.
不同劈草时间毛竹林生产力及土壤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09在福建洋口国有林场,应用野外取样调查及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未劈草(Ⅰ)、劈草10 a(Ⅱ)和劈草30 a(Ⅲ)的毛竹林生产力及土壤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劈草可以显著提高毛竹林的生产力,但是随着劈草时间的延长毛竹林增产效果降低.三种林分生产力排列顺序为Ⅱ>Ⅲ>Ⅰ,分别为44 199.57±395.40、43 508.04±346.12和35 691.31±394.68 kg/(hm2*a).劈草时间不同,不同器官的生产力分配也不同,地下部分生产力所占比例的排列顺序为Ⅱ>Ⅲ>Ⅰ,分别为24.87%、24.72%和24.31%.劈草经营有降低毛竹林地上部分生产力,增加地下部分生产力的趋势.土壤综合性质随着劈草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三种林分平均得分的排列顺序为Ⅰ>Ⅲ>Ⅱ,分别为0.639 0、0.432 0和0.355 8.  相似文献   
995.
分析了华北地区自1976年以来MS≥6.0地震前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的形态、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出现时间早、范围广,具有协调性、重复性、迁移性等特性,主要沿构造带迁移,迁移方向为外围向内迁移或内部向外迁移;形态主要为趋势转折、破年变、加速等,其中绝对大多数为趋势转折变化;地下水位分析表明长趋势变化绝大部分呈现为缓慢上升或下降减缓的走势。对比研究了地壳形变与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发现地壳形变长趋势时间早于地下流体;形变出现张压变化与水位变化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即形变绝大部分出现缓慢压性变化或张性减缓变化,水位绝大部分出现缓慢上升或下降减缓变化。最后讨论了强震前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产生的机理:在地震孕育过程初(早)期,构造应力的缓慢增强将使岩体所含裂缝闭合,地壳发生变形,从而改变岩体的空隙率及相应的孔隙压力和渗透率,引起诸如地下流体长趋势动态异常变化;构造应力缓慢增强并向未来震中聚集,造成地下流体长趋势动态异常变化向震中迁移;而深部物质的不断上涌和影响范围增大致使地下流体长趋势动态异常变化向外围迁移。  相似文献   
996.
利用Hypocenter和Hypo2000地震定位法对2008年8月30日至2008 年11月30日四川攀枝花-会理发生的地震序列进行精确定位,就两种定位法的震中分布、深度剖面、地震震中平面距离差、震源深度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ypocenter地震定位法与Hypo2000地震定位法定位结果比较吻合,定位效果较好.从Hypo2000方法给出的定位结果可以看出震中集中和收敛更清晰地勾画出了地震断层的空间走向.地震序列震中呈近南北方向分布, 总长度约37 km..地震序列主要集中在元谋断裂带,震源深度的优势分布在5~15 km之间, 平均震源深度为9.7 km.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在分析区域地质新构造运动、地震及工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小窑湾港址的区域及场地稳定性作了研究,认为该区属次不稳定区,对场地而言,缓丘,红粘土砾石段和粘性土等地段为稳定性较好的地段。  相似文献   
998.
基于Bishop条分法的多点多向地震动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工合成的多点、多向地震加速度时程作为地震动输入,基于Bishop条分法推导了地震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表达公式。在此基础上,针对某一具体算例,分析了不同地震峰值加速度下的不同坡高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变化规律,并与单点、单向地震动输入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本文给出的算例,在坡高与地震峰值加速度都相同的条件下,多点、多向地震作用下的边坡安全系数要大于单点、单向作用下的安全系数;当坡高小于30 m、地震峰值加速度小于0.1 g时,多点、多向地震动作用下的边坡安全系数与单点、单向相差不大;当坡高大于30 m、地震峰值加速度大于0.1 g时,多点、多向地震动作用下的边坡安全系数相对单点、单向要小36%以上,此时边坡稳定性评价必须考虑地震动的多点、多向特性。  相似文献   
999.
条形基础砂土地基的破坏模型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条形基础砂土地基的剪切破坏形式和承载机理,在相似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组条形基础砂土地基的模型试验,模拟了砂土地基受荷后产生变形、扩展直到破坏的全过程;测量并分析了地基中不同点处的土压力大小及其分布规律,观测了剪切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结果表明,模型试验能够很好地体现砂土地基变形、破坏的整个过程及其沉降变形特性、地基中各点的真实应力状态及其变化规律,对于研究深基坑变形过程和破坏形态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辽河油田薄层砂体的预测与追踪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河盆地及其外围盆地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了浊积扇、河流相、扇三角洲等多种类型的砂体,单层砂体较薄.为了准确地部署井位,应用井约束反演,地震属性分析和分频分析等技术,对不同类型的薄层砂体及含气砂层进行了预测,较准确地刻画了薄砂层的分布及形态,为部署井位提供了依据.经钻探,预测比较准确,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