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00篇
  免费   2673篇
  国内免费   3667篇
测绘学   1703篇
大气科学   1716篇
地球物理   2537篇
地质学   6130篇
海洋学   2165篇
天文学   161篇
综合类   1024篇
自然地理   1804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48篇
  2022年   734篇
  2021年   876篇
  2020年   658篇
  2019年   793篇
  2018年   736篇
  2017年   689篇
  2016年   675篇
  2015年   784篇
  2014年   739篇
  2013年   934篇
  2012年   980篇
  2011年   1014篇
  2010年   994篇
  2009年   866篇
  2008年   779篇
  2007年   779篇
  2006年   754篇
  2005年   619篇
  2004年   456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338篇
  2001年   334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5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8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21.
122.
解决大数据量遥感影像传输和存储问题的方案之一,是对遥感影像进行高保真快速压缩。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小波变换产生子带频域之间的相似性,再利用分形方法对具有相似性的相邻高频子带进行编码,由高一级的子影像构造低一级的子影像,然后采用分形迭代解码和小坡变换的逆变换重建影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压缩比,在压缩时间上比传统的分形方法有明显的缩短,并且压缩后影像信息的损失量较少,影像恢复的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23.
张烨方  刘冰  冯真祯  朱彪 《气象科技》2021,49(6):953-959
为了研究福建省有效致灾雷电的分布情况,基于福建省2004—2012年闪电定位数据及雷击人员伤亡数据、福建省L17级谷歌遥感影像瓦片,引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遥感影像所在区域是否属于人员活动的属性进行建模、训练和预测,得到福建省人员活动属性的格点产品,结合福建省历史雷电数据对有效致灾的雷电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设计的遥感影像+CNN识别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准确率,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1的假设检验;②福建省有63.55%的格点为无人员活动区域;③平均有45.36%的闪电落在无人员活动的区域,因地制宜地对其他致灾闪电进行预警是提高应急减灾服务效果的可行途径;④有效致灾雷电密度与历史雷击人员伤亡数据的相关性远大于常规雷电密度与历史雷击人员伤亡数据的相关性,有效致灾雷电分布在表征雷电灾害上比常规雷电分布更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4.
西江主洼是珠江口盆地一个低勘探程度洼陷,油气差异聚集特征明显,但其机理不清。本文在断陷盆地油气成藏理论指导下,利用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资料,开展了烃源岩、断盖组合、储集体系和运聚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裂陷期沉降、沉积中心有序迁移,造成主力烃源岩自东向西由文四段迁移至文三段、文一+二段,控制东、西部油气差异分布。恩平组区域性泥岩发育且晚期断裂缺乏,导致油气纵向上更易聚集于下构造层;区域泥岩减薄尖灭或晚期断裂切开盖层的区域,上构造层有一定油气分布。"源-汇"类型从宏观上控制储层优劣,影响下构造层油气富集程度;"仓储"运移是控制上构造层油气规模聚集的主要模式。下构造层古近系应作为重点部署方向,东部围绕文四段、西部围绕文三段、文一+二段烃源岩构成的含油气系统展开;上构造层勘探需关注珠海组,在隆起周边寻找具备"仓储"运移模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25.
河流相砂体是陆相含油气盆地的重要储层类型,其河型的时空转换不仅是研究盆地演化的直接证据,更是精准评价与预测油气储层的核心内容,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沉积研究的热点之一。以Melut盆地Ruman地区坳陷期Jimidi组为例,通过开展层序划分、岩相类型与岩相组合分析、高分辨率储层反演、以及砂体平面展布分析,结果表明:1)坳陷期Jimidi组河流相研究层段发育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可识别出垂向加积型、侧向加积型、充填型、充填—废弃型、漫溢型等5类典型岩相组合。2)揭示出Jimidi组由下至上具有“曲—辫—曲”河型转换规律,明确了构造作用所造就的古地貌背景和长期基准面上升的总体趋势是控制河型转换的主要因素。3)河型转换的新认识有效指导了研究区曲流河型层段内连续分布的相对低孔封隔带的发现,推动了Jimidi组首口岩性油藏风险探井的部署与勘探突破。  相似文献   
126.
雄安新区内地热资源丰富,区内有牛驼镇地热田、容城地热田和高阳地热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较早,但是对其深部热源机制仍未形成统一观点。为了研究雄安新区内地热田深部热源机制,在新区及外围进行了深反射地震和长周期大地电磁探测,对取得的同剖面的深反射地震和大地电磁数据进行处理和综合解释,探明了研究区从地表至莫霍面范围内地质构造和电性结构。下地壳结构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与大地电磁剖面上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电阻率低值区对应着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存在一系列反射同相轴,且同相轴可以延续到莫霍面,电阻率高值区对应着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无明显连续反射同相轴,尤其是在莫霍面之上呈现地震反射近似"空白区"。结合区域地热资料构建了研究区深部地热地质模型,对新区内深部地热机制进行了解释。该模型为"二元"生热模型,其热源包含两个部分,深部地幔热源和地壳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占地表热流的接近30%,而幔源热流在地表热流中的占比可达约70%。在牛驼镇下方,莫霍面以上,由于地幔热物质上涌造成下地壳上隆,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于下地壳形成了局部热异常,该热异常具有低速高导的地球物理特征,认为是牛驼镇地热田和容城地热田的深部热源;以区域断裂为热通道,大地热流由深部向上传导、扩散到牛驼镇凸起和容城凸起顶部,对碳酸盐岩储水层进行加热,形成地热储层;上覆新近系沉积地层是良好的热盖层。  相似文献   
127.
Huang  Xin  Li  Jiayi  Yang  Jie  Zhang  Zhen  Li  Dongrui  Liu  Xiaoping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2021,64(11):1922-1933

Using more than three million Landsat satellite images, this research developed the first global impervious surface area (GISA) dataset from 1972 to 2019. Based on 120,777 independent and random reference sites from 270 cities all over the world, the omission error, commission error, and F-score of GISA are 5.16%, 0.82%, and 0.954,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the existing global datasets, the merits of GISA include: (1) It provided the global ISA maps before the year of 1985, and showed the longest time span (1972–2019) and the highest accuracy (in terms of a large number of randomly selected and third-party validation sample sets); (2) it presented a new global ISA mapping method including a semi-automatic global sample collection, a locally adaptive classification strategy, and a spatio-temporal post-processing procedure; and (3) it extracted ISA from the whole global land area (not from an urban mask) and hence reduced the underestimation. Moreover, on the basis of GISA, the long time series global urban expansion pattern (GUEP) has been calculate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he pattern of continents and representative countries were analyzed. The two new datasets (GISA and GUEP) produced in this study can contribute to further understanding on the human’s utilization and reformation to nature during the past half century, and can be freely download from http://irsip.whu.edu.cn/resources/dataweb.php.

  相似文献   
128.
杨山晚古生代沉积盆地位于桐柏-大别山北麓,它具有明显的前陆盆地沉积特点,由早期(D2?—C1)的复理石建造到晚期(C1—P?)的磨拉石建造;古生物地理分析表明其与华北、扬子陆块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其间不可能有古洋盆的存在,因而它应当是桐柏一大别造山带碰撞造山过程中形成的前陆盆地。杨山晚古生代前陆盆地的形成说明,扬子陆块和华北陆块的陆-陆碰撞起始于晚泥盆世之前(S3—D2),而桐柏-大别造山带中生代的构造事件则可能代表一次大规模陆内逆冲-推覆作用。  相似文献   
129.
参数的期望估计及其在形变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参数的期望估计”能准确定位、定量粗差及参数的期望估计不受粗差影响折特殊性质,寻找地壳变形区域和不变形区域,以确定拟稳点,进而进行拟稳变换,分析地菜变,将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0.
论述了适用于遥测地震台网大震速报的一套计算机处理系统,系统设计以《全国遥测台网观测技术规范》和《近震分析》理论为依据,实现了数据输入,震相选择,数据处理,地震定位,震级计算,结果输出及贮存等多项功能,达到了快速确定地震三要素,提高速报速度和精度之目的,是一个较完善的,实用的速报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