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从天文观测提取地震前兆信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天文时间和纬度观测的残差值在仪器周围地区发生中强地震前夕出现短期异常的现象已被初步证实.本文进一步讨论时纬残差异常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并认为布设观测网点获得多架仪器的资料,将可为地震三要素,尤其对震中位置的判定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多架仪器的资料对垂线变化和垂线偏差研究也将是有价值的.建议在地震高发地区组建观测网,并研制主要用于地学研究的小型、高精度天文时纬观测仪器.   相似文献   
102.
In NE China, voluminous granitoids were emplaced in late Paleozoic and Mesozoic times. We report here Sr–Nd–O isotopic and elemental abundance data for two highly evolved granitic plutons, Woduhe and Baerzhe, from the Great Xing'an Mountains. They show a rather “juvenile” Sr–Nd isotopic signature and a spectacular tetrad effect in their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as well as non-CHARAC (charge-and-radius-controlled) trace element behavior. The emplacement ages are constrained at 130±4 Ma for the Woduhe and 122±5 Ma for the Baerzhe granites by Rb–Sr and Sm–Nd isotope analyses. Both granites are also characterized by low but imprecise initial 87Sr/86Sr ratios of about 0.703. The Nd–Sr isotope data argue for their generation by melting of dominantly juvenile mantle component with subordinate recycled ancient crust. This is largely compatible with the general scenario for much of the Phanerozoic granitoids emplaced in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The parental magmas for both the Woduhe and Baerzhe granites have undergone extensive magmatic differentiation, during which intense interaction of the residual melts with aqueous hydrothermal fluids (probably rich in F and Cl) resulted in the non-CHARAC trace element behavior and the tetrad effect of REE distribution. Both the Woduhe and Baerzhe granites show the characteristic trace element patterns of rare-metal granites, but their absolute abundances differ by as much as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The oxygen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the two granites have been severely disturbed. Significant 18O depletion in feldspar, but not so much in quartz, suggests that th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took place in a temperature condition of 300–500 °C. This subsolidus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is decoupled from the late-stage magma–fluid interaction at higher temperatures. Despite the two distinct and intense events of “water–rock” interaction, the Rb–Sr and Sm–Nd geochronological systems seem to have maintained closed, hence, suggesting that the two events occurred shortly after the plutonic emplacements.  相似文献   
103.
吉林桦甸地区太古宙麻粒岩变质作用的PTt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区太古代的表壳岩系(基性麻粒岩及富铝片麻岩等)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及其转化关系可将形成麻粒岩的变质作用划分为早期角闪岩相阶段(T=575-600℃,P=0.59GPa)、峰期麻粒岩相阶段(T=835℃,P=0.85GPa)和晚期角闪岩相阶段(T=620℃,P=0.70GPa),其PT_t轨迹为逆时针方向。峰期升温升压过程及晚期近等压冷却过程与IBC型PT_t轨迹相似,反映其形成于岛弧或大陆边缘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4.
伟德山花岗岩体位于胶东半岛的东部。燕山运动晚期,地下深处形成的岩浆由于重力不稳性和构造减压而发生上升,并侵入于地壳上层,结晶成岩。早期结晶的是熔点较高,暗色矿物较多的组分,因对流及扩散作用发生分异,形成边缘岩带;由于脉动作用,岩浆冲破早先结晶的岩石,岩浆体一方面上升,一方面扩大体积,并继续结晶,从而形成过渡岩带;进而又一次岩浆脉动,形成中心岩带。由于这种脉动作用,形成成分、结构、构造都呈近同心分带的伟德山岩体。  相似文献   
105.
耗散结构在地质学中的应用及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平衡态热力学的研究表明,处于远离平衡的体系,由于内部非线性作用的影响,呈现与平衡态或近平衡态截然不同的热力学行为,如出现时间振荡、空间有序、化学波或者混沌等一系列耗散结构现象。目前,这种理论已被地质工作者所接受,并据此开展了地质学中的耗散结构研究,它合理地解释了振荡性矿物环带、岩石中有规律的韵律构造、变质变形的分异层理、火成岩的原生构造以及周期性地质作用产生的原因等。本文对耗散结构形成的条件以及它在地质学中的研究现状作了系统的总结,并阐述了如何在地质学中运用耗散结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6.
吉林太古宙花岗岩类构造─岩浆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为详细地研究了吉林太古宙花岗质岩石的地质,地球化学及构造特征,将花岗质岩石划分为三个岩浆演化系列,它们分别与不同的构造变形阶段相对应,即变形前-同变形壳源岩浆分异系列、晚变形深熔岩浆分凝系列和变形后壳源岩浆分异系列。通过上壳岩、花岗岩的变质作用、变形作用、岩浆活动的综合研究,讨论了麻粒岩变质作用与TTG岩浆形成于岛孤或活动大陆边缘的大地构造环境,剪切变形对深熔作用的影响,提出辉石花岗岩类的形成与造山带的伸展拆离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7.
吉林省新生代火山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成梁 《吉林地质》1997,16(2):44-50
吉林省新生代火山分布,自西向东呈现出数量及面积逐渐增加、形太民及排列方式逐渐多样,喷发规模逐渐增大,喷发强度逐渐加强、喷发类型逐渐复杂、形成时代逐渐变等等特征,且有同源岩浆演化的连续性和继承性,并表现出由碱性橄榄玄武岩-拉斑玄武岩-粗面岩-碱流岩的演化系列。  相似文献   
108.
孙德有  林强 《吉林地质》1997,16(4):61-69
吉林省太古宙TTG岩石形成于2.7~2.8Ga,其母岩浆来自于下地壳角闪质岩石的部分熔融。母岩浆通过结晶分异作用形成了英云闪长质片麻岩类和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类两大类岩石,早期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类构成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晚期的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类则构成钙碱性演化趋势。研究表明这两种演化趋势的形成与岩浆结晶分离矿物相的种类及其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09.
热幔柱来源于何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地球深部产生热幔柱的可能位置及其热边界条件限制。  相似文献   
110.
中国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域的地球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新取得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分析以及对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域构造单元划分的基础上,提出断面域地质演化所经历的古生代古亚洲域和中新生代太平洋域两大阶段的地球动力学模型,前者主要表现为由微型块体的拼贴造山,形成软碰撞-弱造山性质的造山带;后者主要表现为中生代以走滑-伸展为主要地质演化标志的斜向俯冲活动陆缘和新生代太平洋板块的正向俯冲造成本区深部地幔主动向太平洋方向的蠕散,研究还表明,上地幔中滞留的太平洋板块是导致本区中新生代地质演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