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测绘学   124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355篇
海洋学   107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8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运用可拓工程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了福建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判物元模型。模型的输出结果表明:福建省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差距悬殊;综合关联度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划分成4个等级,单指标关联度则揭示了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优、劣势。  相似文献   
12.
GIS地理空间数据共享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论述现有的几种实现空间数据共享的技术模式的基础上,分别评价了各个模式的优缺点,针对当今数据共享所面临的困难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以及几种长期和短期解决方案,最后本文对数据共享的发展趋势及其解决方案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20 0 1年 11月 14、 15日新疆喀什台记录到 86次振动事件 (“奇异震群”事件 )。为识别其性质 ,应用波谱分析、偏振分析等方法 ,对该事件和同范围构造地震的地震波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 ,发现 :(1)喀什“震群”的全波列衰减比构造地震的全波列衰减快很多 ;(2 )与构造地震的速度谱相比 ,“震群”的频谱相对较为“集中”,而构造地震的则较为“发散”;(3)“震群”位移谱的拐角频率和卓越频率均较构造地震的相应量高出一倍多 ,且离散较小。通过对喀什“奇异震群”这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认为这一事件极有可能是人工事件  相似文献   
14.
多维植被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小华  余世孝 《山地学报》2003,21(5):521-528
3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使得植被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应用成为可能。早期的植被图没有涉及到高度维和时间维,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基于时空的多维植被信息系统,它的组成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处理模块DPM、数据存取模块DAM、植被分析模块VAM和交互显示模块IDM,可用于植被的时空分析、三维景观显示、植被—地形—气候关系研究以及植被综合管理等方面,特别适合于山地植被的研究。多维植被信息系统具备立体直观的用户友好界面和强大的时空数据处理能力,并可通过数据库和网络进行资源共享,使植被研究和管理自动化、无纸化,其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首次研究了MgO·3B2 O3 1 8%MgSO4 H2 O过饱和溶液 0℃结晶动力学过程 ,得到三方硼镁石和章氏硼镁石两种固相及其结晶动力学方程。从多聚硼氧配阴离子多粒子共存的角度提出结晶反应机制 ,分析了制约硼酸镁盐析出的因素及不同电解质 (MgCl2 和MgSO4)对硼酸镁盐结晶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疆地质环境主要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苟新华  郑玉洁  张玲 《新疆地质》2003,21(3):344-348
新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相对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山区、沙漠盐碱地、戈壁占地面积大,分布广泛,植被稀疏,绿洲分布有限,生态地质环境脆弱,盆地及周围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山前平原。人类活动集中,工程建设引发的水资源失调拮竭,水质恶化,植被消减,土地荒漠化煤层自燃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威胁制约着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本从原生地质环境和次生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方面,论述区域地质环境状况,阐明地质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灾害,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天水台数字深井水温资料在陕西石泉ML4.7级地震前的异常特征,发现在震前5天内深井水温发生大幅度的降升变化,呈负脉冲形态,表现为典型的脉冲型前兆异常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褥垫层在刚性桩复合地基中的加固机理与作用,讨论了褥垫层对刚性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以及桩、土水平荷载分担比例等的影响,建议对刚性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承载力的标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沐川沙湾间地质、地貌、水文地质和地震活动特征分析,认为该区3级以上地震活动与铜街子电站水库畜水有关。1993~1995年沐川西部连续发生的3次5.0级以上地震属水库诱发的构造性地震。  相似文献   
20.
浙江盛夏一次强对流天气的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沈杭锋  张红蕾  高天赤  勾亚彬  陈勇明 《气象》2016,42(9):1105-111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GFS 0.5°×0.5°逐6 h分析场数据,以及多普勒雷达、风廓线、微波辐射计探测资料,对2014年7月26日浙江盛夏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由于高空槽东移过程中带来了弱冷空气的渗透,并有大量不稳定能量积聚,形成了午后"上干冷、下暖湿"这样有利于强对流发生的不稳定层结条件和环境背景场。当低层925 hPa的中尺度辐合线和对流层中层700 hPa的垂直上升运动区相重合时,中尺度辐合线附近在未来6 h内产生了强对流,这对强对流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预报指示意义。宁波中尺度辐合线是由偏南风和东北风辐合而成,同时受沿海和喇叭口地形影响,该辐合线早已存在,之后触发了宁波地区的强对流天气。杭州中尺度辐合线是由于宁波雷暴的地面出流增强了偏东风气流,从而加强了偏东风与环境东北风的辐合,导致了杭州中尺度辐合线的形成,随后在辐合线附近出现了剧烈的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