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介绍钻头模具的新型材料-成型砂的特点,选择,配制,成型工艺,产品的制造及测试等。  相似文献   
52.
地质雷达是利用电磁波对地下不同电性介质进行探测的地球物理仪器,其探测速率快、分辨率高,可弥补探槽和其他地球物理方法存在探测盲区的缺陷,正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活动断层探测领域。本文以乌拉山山前断裂为例开展地质雷达探测工作,使用无人机正射影像技术对测线进行地形校正,获得断层浅部地质雷达图像。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研究方法能有效反映探槽揭露的地层单元和断层分布。本次探测中,雷达波形图像特征为:浅地表的土壤层反射波总体较弱;粗粒沉积为主的砾石层反射波总体较强,同相轴连续性好;细粒沉积为主的砂层反射波弱于砾石层,波形以中、高频为主,同相轴具有弱连续性;对于洪冲积地区,地质雷达能分辨具有一定特征的地层单元,这为剖面图像的断层识别提供了标志;通过无人机正射影像技术对地质雷达测线进行地形校正,有利于获得更为准确的探测结果。  相似文献   
53.
岩溶水勘察中测井资料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以山西晋城、离(石)柳(林)、阳曲等碳酸盐地层供水勘探中的实际资料为例,论述各种水文测井方法解释含水层的局限性和如何综合利用测井资料,正确确定含水层、隔水层位置及补给关系。实践表明,井温和井液电阻率测井,方法简便易行,能直接反映地下水的一些特征,必须测量;声幅曲线能直接反映裂隙层位,应尽可能施测。  相似文献   
54.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双壳类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中丰富的双壳类化石新资料的研究,划分出了两个双壳类化石组合带,并对其组合特征、地区分布和沉积环境进行了讨论,还描述5个新种,刊出了主要化石图版  相似文献   
55.
郭万武  吕德徽 《内陆地震》1996,10(3):217-223
用航磁资料研究了青海柴达木盆地中部的深部构造环境。结果表明:该地区存在由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各两条断裂组成的构造系统;地震主要分布在由两条东西向断裂和两条北东向断裂交截形成的顺扭平形四边形的角区;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大致为近南北方向,在其作用下,北东向和东西向断裂都是该地区主要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56.
什邡县、彭州市、都江堰市、汶川县等地,分布着诸多的旅游景点,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集山景、水景、生景、气景和文景的旅游片区。根据景点的开发情况和地质地貌景象特征,可以划分为已开发旅游景区、待开发旅游景区、地学景观资源区三大类。本文对待开发旅游景区、地学景观资源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7.
缑兰兰 《内陆地震》2000,14(1):58-62
采用统计检验方法,将天册地区ML≥3.6(K≥9.9)级地震目录与ISC、NEIC、中国历史地震资料汇编、新疆地震目录进行对比检验,结果表明:天山地震目录与I、N、Z、X地震目录的发震时刻及经纬度值无明显差异;天山地震目录给出的发震时刻、震源位置精度比其它任何一个地震目录者高;参检的各地震目录给出的震源深度离散度大,稳定性差;天山地震目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8.
59.
兴凯地块南部构造演化复杂,缺乏精确的年代学证据和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兴凯地块南部花岗岩侵位结晶年龄为晚三叠世末期(202~205 Ma),处于古亚洲洋和古太平洋构造体制的转换阶段.地球化学成分上,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均以富硅(SiO2=69.61%~77.27%)、弱过铝(Al2O3=12.70%~15.28%)、较富碱(AKI=0.64~0.88)为特征.结合角闪石矿物的出现、较低的锆石饱和温度(TZr=679~787 ℃)等特征表明本区花岗岩为分异的Ⅰ型花岗岩.锆石的176Hf/177Hf比值较高(0.282 773~0.282 913),εHf(t)均为正值(4.39~9.32),二阶段Hf模式年龄较为年轻(0.65~0.96 Ga),反映其源区物质为新元古代期间从亏损地幔新增生的年轻地壳物质.结合岩石形成年龄、岩石组合等特征可以推断岩石应该形成于西太平洋开始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下.   相似文献   
60.
利用卫星图像修测地图时,首先对卫星图像的大地坐标、投影性质等进行设定,使其与地图相统一,然后利用地图对卫星图像进行几何精校正,最后把卫星图像和地图叠加在一起进行转绘。实际工作表明,与传统外业测量方式相比,利用此技术修测地图更加方便、高效,且制作的地图具有较高精度,能较好地满足地图修测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