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4篇
  免费   336篇
  国内免费   403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453篇
地球物理   428篇
地质学   740篇
海洋学   214篇
天文学   121篇
综合类   149篇
自然地理   17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萧山北部地区农业地质环境调查从氮磷钾的合理配比和微量元素合理施用方面为农业生产科学施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从制定农田耕作层的保护措施 ,控制化肥施用 ,实行平衡施施肥 ,降低农田灌溉水的污染 ,充分发挥肥效等方面 ,提出了保护土地资源、实施“沃土计划” ;根据农业地质的基础资料进行了农业环境保护区划 ,将本区划分为沿江陆域岸线保护带、萧山南沙大堤保护带和农业环境保护区 ;并提出要加强钱塘江海堤建设 ,防治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2.
顾吉林  汤宏山  刘淼  耿杨  于月  陶涛 《地理科学》2019,39(3):516-523
分别对2015年6~12月和2016年6~12月大连地区的大气污染物PM2.5、PM10、SO2、NO2、CO和O3的浓度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基于ENVI软件平台利用MODIS数据反演大连地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通过回归建模研究气溶胶光学厚度与大连地区10个地面监测站点的大气污染物PM2.5、PM10、SO2、NO2、CO和O3的浓度数据的相关性。回归建模以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为自变量,以大气污染物PM2.5、PM10、SO2、NO2、CO和O3为因变量,在SPSS软件中分别选取线性、对数、三次、乘幂、指数5种函数类型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R2,选择最优拟合模型,探讨利用遥感数据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监测大气污染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气溶胶光学厚度与NO2、PM2.5和PM10的最优拟合模型均为三次模型,其拟合优度R2分别是0.685、0.801和0.845;与O3和SO2的最优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其R2为0.367和0.482;与CO的最优拟合模型为对数模型,其拟合优度R2为0.810。该结果为分析大气气溶胶污染来源以及治理提供了数据。  相似文献   
103.
The simplification of 3D building models to effectively reduce model complexity and improve rendering efficiency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3D GIS. To reduce the data volume while preserving the model appearance,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novel simplification method for complex 3D building models. Texture discontinuities are addressed by developing a new data model that records the mapping relation between the texture coordinates of each vertex and its neighboring triangles. The surface mesh of the building model is then segmented into regions, guided by topology and appearance. Finally, the mesh segmentation information is used to derive an improved error metric that considers both geometric and texture errors, and the texture coordinates are adjusted after each simplification operation. A series of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alongside traditional methods demonstrates that our approach achieves a good balance between geometric fidelity and texture preservation, and produces simplified 3D building models with better visual quality.  相似文献   
104.
Cnidarians, being regarded as ‘basal' metazoan animals, are considered to have relatively high plasticity in terms of sex reversal. In this study we used an experimental approach to demonstrate sexual diff erentiation and plasticity in benthic polyps and pelagic medusae of A urelia sp.1 maintained at dif ferent temperature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 A urelia sp.1, sex diff erentiation has been determined at the polyp stage and that all medusae originating from a given polyp are, phenotypically, of the same sex. In addition, the sex of polyps budding from the same clone(either male or female) at dif ferent temperatures appears to be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parent. The sex of medusae that had originated from a known-sex polyp was observed to remain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parent, irrespective of differences in strobilation or rearing temperatur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echanism of sex determination of Aurelia sp.1. is not influenced by prevailing temperature regimes. A comparison of variability in terms of sexual plasticity of A urelia sp.1 with that of Hydrozoa and Anthozoa suggests that species characterized by a free-swimming medusa life stage have a high dispersal potential, which probably results in a lower rate of sex reversal.  相似文献   
105.
以山东省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对泥页岩的沉积环境、厚度及分布、有机质类型及含量、有机质演化程度等资料进行分析,认为石炭-二叠纪山西组和太原组泥页岩发育厚度大而稳定,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镜质体反射率一般在0.7%~1.7%之间,有机碳含量一般在1.5%~9.0%之间,是页岩气主要富集层位。以含气量不小于0.5m3/t、镜质体反射率不小于0.5%、有机碳含量平均不小于2.0%等为资源量评价标准,建立有机碳含量与含气量关系模型,估算山东省上古生界页岩气潜在地质资源总量为5 736.75×108 m~3,明确了具有勘查价值的区域有鲁西南含煤区、黄河北含煤区、阳谷-茌平含煤区和临清坳陷,为山东省上古生界页岩气下一步勘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6.
右江盆地含油气成矿流体性质及其成藏-成矿作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右江盆地含油气成矿流体是一种多组分、多相态的不混溶体系,成藏流体具低温(多为90~160℃)和低盐度(多小于6wt%NaCl)的特征,其主要组分是有机质、CO2和H2O;金矿成矿流体以中低温(多集中于150~250℃)和低盐度(0.4~6.7wt%NaCl)为特征,其主要组分为H2O和CO2,次为烃类有机组分。盆地内古油藏与金矿床在空间上密切共存,在成藏和成矿流体活动时限上基本一致,在成因上一脉相承,表明两者均为盆地有机成矿流体演化的产物。加里东晚期至印支中期,"盆-台相间"的沉积构造格局为成矿和成藏奠定了物质基础,盆地有机成矿流体的活动使油气和金属分别聚集形成油气藏和金属矿床。印支晚期至燕山早期,伴随褶皱造山作用的盆地流体活动使油气的原始分布格局发生改变,并造成了油气和金属矿床的空间分带。燕山中晚期强烈的构造抬升剥蚀,使油气藏和金属矿床遭受强烈的破坏与改造。  相似文献   
107.
对广州市越秀区解放中路考古遗址剖面进行了年代学、岩性、硅藻和软体动物鉴定等研究,发现广州珠江北岸古城区南部在先秦时期为河道及河口湾湿地/洼地;因河流-河涌的淡水注入使河口盐度降低,故而沉积物中未见较高盐度的微体生物,仅发现了河口型咸水-半咸水硅藻;此时堆积的贝壳大多为淡水种,半咸水种少见,表明先秦(东周)时期,广州地区...  相似文献   
108.
利用北京城区及周围3个站的Airda 3000边界层风廓线雷达提供的风廓线资料,详细分析了北京2005年8月3日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表明,降水前十几小时出现双层低空急流,急流层内结构复杂,呈现多中心结构.风廓线观测揭示,南高空槽和弱冷空气共同诱发产生的切变线低涡是产生此次暴雨天气的主要中尺度系统,暴雨系统有很复杂的垂直结构.强降水开始前数小时(夜间)城区地面风场辐合,在临近降水和降水开始时辐合(或切变)层向上发展,这一过程有利于降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9.
台风菲特暴雨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特"台风暴雨具有阶段性特征,包括台风远距离降水、台风倒槽和内螺旋雨带降水、台风外部螺旋雨带降水、台风残留低压环流与冷空气相互作用降水4个阶段。利用地面观测、气象雷达观测、NCEP分析资料,对"菲特"台风暴雨环流形势进行了分析。引导台风东移的高压东西部具有不同热力属性,东部暖性深厚、西部冷性浅薄。浅薄冷高压阻挡登陆台风继续西移,延长台风倒槽和外围螺旋雨带的降水时间。"丹娜丝"台风的靠近,有利于东南风水汽输送的增强。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在黄海上空逼近东移高空槽形成稳定的高空急流。文章提出与传统垂直风切变大、高空急流强的冷空气阻挡型不同的侵入型冷空气和台风相互作用形势。侵入型冷空气从低层入侵,影响台风残留低压的外围环流。在低压外围环流的北部形成较强的东北风,并与海上的东风对峙辐合形成海岸锋。冷空气侵入型的空间不对称特征明显:对流有效位能东高西低,垂直风切变西北高东南低。残留低压的中层受冷空气影响较小,沿海地区的东南风持续的时间更长。中层高位涡区与地面海岸锋的互应,为变性的台风残留低压暴雨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0.
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1981~2001 年美国NASA Pathfinder NOAA/NDVI 数据, 以1∶100 万植被图为基础, 结 合气温降水资料、DEM数据和2000 年人口空间化数据, 研究了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 空间格局和海拔梯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①1981~2001 年珠峰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以 稳定为主, 有5.09%的区域发生严重退化, 13.34%的区域发生退化, 54.31%的区域保持稳定, 26.31%的区域变好以及0.95%的区域植被显著变好。退化和严重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南 部, 国境沿线; 植被变好地区集中分布在保护区北部, 雅鲁藏布江南岸。稳定区域位于退化区域和 变好区域之间。植被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2400m ~ 4000m 带上。②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 丛构成了区域植被退化的主体。③从空间上看, 主要是气温变化对植被变化有影响。在海拔梯度 上, 气温变化和坡度共同影响植被变化。④在珠峰自然保护区内, 人类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造 成了部分地区的植被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