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170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祁连山泥盆系包括中—下泥盆统老君山组和上泥盆统沙流水组。老君山组广泛分布在古祁连山的山前和山间盆地,主要为冲积扇粗碎屑沉积。碎屑岩中的碎屑组分和地球化学特征直接反映物源区和沉积盆地的构造环境。民乐二道沟口老君山组的碎屑岩化学组分特征指标为:K2O/Na2O值为0.13~8.13,Al2O3/ SiO2值为0.15~0.28,LREE/HREE值为3.49~8.71,Eu/Eu*值为0.63~0.91,(Gd/Yb)N值为1.13~1.56,化学蚀变常数(CIA)为50~87。各项化学参数分布范围较广泛,结合多种物源判别图分析可以知道:该套碎屑物质主要来自南侧造山带并接受了盆地北侧的大陆区碎屑来源,具有前陆盆地的二元物源特征;早—中泥盆世北祁连处于前陆盆地晚期磨拉石阶段。  相似文献   
112.
卫星红外遥感亮温数据值除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存在密切关系外,还与大气环境和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应用青海省黄河门堂观测点的降水量和水位,以及对应点地表亮温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为:降水量与亮温存在可比性,在峰值时间区段内,亮温与降水量呈现明显的反向变化关系;降水量的波动变化导致地表温度的波动变化;水位、降水量和亮温属于温度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物理量。  相似文献   
113.
南极冰盖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南极冰盖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气候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南极冰盖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其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并为探讨全球气候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演化提供支撑.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南极冰盖研究的一些重要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南极冰盖研究领域的一些主要结果、观测事实以及未来变化展开讨论,重点介绍南极物质平衡、冰芯研究、冰下水系统、冰盖数值模拟方面最近的进展,评述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4.
青岛崂山ML 4.1地震序列应力降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Andrews谱积分方法,采用近震源Brune圆盘模型,研究了2003年6月3日青岛崂山ML4.1地震序列破裂过程中应力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崂山序列主震静应力降为24 MPa,动态应力降大约为静态应力降的2.2倍;崂山序列余震应力降普遍低于5 MPa,约有80%的余震应力降小于1 MPa,显示出与主震断层面有关的余震低应力降现象,这说明主震的破裂与余震破裂过程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这种现象与崂山序列的弱强度衰减一致,表明此次序列的余震属于低能量破裂过程.计算结果显示:①由Andrews谱积分方法得到的小震应力降与震级大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②小应力降事件的静态应力降和动态应力降的比值普遍小于1,未发现明显的应力降之比与Brune应力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5.
深海橄榄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很久以来,深海橄榄岩一直被认为是洋中脊下地幔熔融残留体,但最近深海橄榄岩实际矿物组分研究和全岩化学成分重建的结果表明,深海橄榄岩是洋脊下地幔熔融残留体和过量橄榄石的混合物。深海橄榄岩的成因是洋脊下上隆地幔降压熔融作用和熔体上升通过地幔最上部的热边界层时发生冷却、结晶出橄榄石的联合作用的结果。地幔熔融程度越高,深海橄榄岩越亏损,则含有越多的过量橄榄石。为此,只要把深海橄榄岩中过量的橄榄石剔除后,其实际矿物组分就能有效地反映洋脊下地幔熔融作用和熔融萃取过程。  相似文献   
116.
初论变异性不整合--以滇西北中甸地区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滇西北中甸地区1:5万地质填图,并结合地质构造综合研究,首次提出了下三叠统布伦组与下伏上古生界为变异性不整合的新看法,它是在大陆引张环境下形成的一种层接触关系,主要识别标志是:区域性强烈起伏的不整合面;下伏基盘伸 引张环境玄武岩的发育;上覆沉积厚度显著变化、相变急剧;不整合表现形式多样,以及“基质”+“岩块”的图面效应,它的识别对地质填图、地质构造演化以及构造运动的时空论形式等方面的研究具有  相似文献   
117.
巢湖蓝藻水华藻胆蛋白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高温季节,巢湖等国内淡水湖中蓝藻大量繁殖常形成蓝藻湖靛(主要由微囊藻组成),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营养成分.本文对微囊藻中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测试,并从其中提取、分离纯化了藻胆蛋白(指其中的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最后运用紫外可见光谱对其进行了检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这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巢湖湖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8.
湖泊沉积物中S、C及其比值的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以浅淡水湖固城湖和微咸水湖岱海为例,研究沉积物中有面碳,总硫和其比值(OC/TS)的垂向分布规律及其沉积环境(沉积时期的气候冷暖及干湿变化等),古盐度及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意义,固城湖沉积物的氧化还原交界面(5cm深处)上硫高碳低,OC/TS突然变小,岱海在高水位年代OC/TS增高,低水位年则降低,分别属于冷湿和冷干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特征,论证了OC/TS指标从海洋沉积研究移植到湖泊沉积研究的可用性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9.
采用叠加、互相关、插值拟合等方法对祁连山气枪主动源台网数据进行处理,针对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6.4级地震前后气枪激发地震P波、S波震相的走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前约6个月时,震中附近3个台站的相对走时出现下降变化(走时减少),至震前约3个月时低值异常恢复正常,之后再次出现走时下降变化,地震即发生于走时变化恢复过程中。S波走时变化最大下降幅度达18ms,震后走时变化逐渐恢复正常,且3个台站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其中,距震中最近的台站的S波走时变化最明显(ZDY38台),较远台站的走时变化幅度较小,其变化特征与震源区位置有关。走时缩短意味着速度增加,可能与区域应力积累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0.
The investigations on the structure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continent crust have been the long-lasting topics of seismology. The artificial sources play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these studies for their well-known locations and occur times among all the sources producing elastic waves, so that precise results are obtained. In past decades, we have successfully excited the airgun sources in on-land water bodies such as reservoirs, expanding their applications in marine seismology. Large volume airguns have been used to produce low frequency signals which can travel hundreds of kilometers after stacking, providing a source connecting the exploration seismology and traditional seismology at regional scale. In this review, we introduce the changes through which we turn the airgun into scientific instruments by experiments. We also present the advances on imaging the continental crust structure and monitoring the velocity variations using the highly repeatable signals emitted by airgun sources.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such as imaging the subsurface of urban areas and high resolution illuminating of mines are proposed and the challenges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