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92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07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261篇
海洋学   6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1.
周定文  范广洲  华维 《大气科学》2009,33(3):649-656
利用1982年1月~2001年12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台站实测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 通过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 初步分析了我国春季降水与青藏高原冬季植被变化的关系。结果发现, 我国春季降水与青藏高原冬季NDVI有较明显的相关关系。一般而言, 高原冬季NDVI大值年时, 贵州至两广地区降水减少, 两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降水增加, 长江流域以北至东北的广大地区降水将减少, 特别是黄河与长江之间地区降水量偏少可达40 mm以上。高原冬季NDVI与我国东部季风区春季降水的相关系数呈 “-+-” 的分布状态。100°E~130°E各月降水及其差值时空剖面分析也可看到其差异。文章也初步分析了高原冬季NDVI大值年和小值年春季海平面气压场、 850 hPa风场、 500 hPa高度场以及700 hPa垂直运动场的差异,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到, 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大气环流的差异也同样明显。可见, 青藏高原冬季NDVI的大小将通过改变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春季大气环流的分布状态, 导致冬季风和夏季风爆发和进退差异, 从而引起我国春季降水的变化。  相似文献   
412.
西昆仑西段三叠纪两类花岗岩年龄测定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西昆仑造山带海西晚期-印支早期(三叠纪)花岗岩发育,但已有的测年资料、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及少量的构造学观察还没有对本区这一时期造山事件的时间尺度做到准确把握。对西昆仑西段海西晚期两类构造特征完全不同的花岗岩露头尺度的观察、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一类含石榴子石片麻状花岗岩形成时代为240.5 ±1.8 Ma,表现出同造山过程中的花岗岩变形特征;另一类块状含角闪石花岗岩的年龄为228.2±1.5 Ma。根据两个岩体的构造特征,结合前人的研究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含石榴子石片麻状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造山时期,是甜水海地体与西昆仑南带晚古生代岛弧沿麻扎-康西瓦缝合带碰撞峰期的产物,代表了沿麻扎-康西瓦分布的古特提斯洋一个分支的闭合,而228 Ma块状含角闪石花岗岩形成于碰撞造山后的伸展背景。220-190 Ma持续发育的花岗岩是南昆仑地体拼合到北昆仑地体之后在其南部形成的新的深成岩浆弧带。这一研究为西昆仑海西晚期-印支早期构造演化提供了更精细的时间制约。  相似文献   
413.
塔西南地区南天山山前和昆仑山山前广泛出露的古近系卡拉塔尔组为新一轮海进的标志.较干早炎热气候背景下的碳酸盐岩沉积与古河流携带陆源碎屑的注入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了包括介壳灰岩、生屑灰岩、鲕粒灰岩等碳酸盐岩,钙质-粉砂质泥岩、钙质砂岩和石膏岩在内各种岩石类型,并在不同沉积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岩石组合,构建了从陆相冲积扇到海相浅海...  相似文献   
414.
The water depth in Nansha(南沙) waters,which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varies from 200 to 2 500 m,with a deep-water(>500 m) area of 500 000 km2.In this region,there are many depositional basins with various structural features,pron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organic material.Th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onditions in the deep-water environment are suitable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gas hydrate.At several sites,we have recognized bottom-simulating reflectors(BSRs) from seismic data.Regional geology...  相似文献   
415.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北三省湿地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76年MSS、2001年ETM和2007年CBERS为数据源,利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和野外检验方法获取湿地数据,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和质心迁移模型,揭示了东北三省湿地景观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0年来东北三省天然湿地大量减少,趋于复杂化;人工湿地快速增加,趋于大规模规则化;大量沼泽湿地转化为人工养殖种植景观;尽管近期在降水增多及采取湿地保护措施下使天然湿地略有增加,但海岸湿地退化趋势仍较明显。  相似文献   
416.
利用基于三维斜压非线性的普林斯顿海洋模型(POM)及其切向线性伴随模式的四维变分数据同化(4DVAR)系统对一个近岸风暴潮个例进行理想同化试验和模拟,着重分析了四维变分数据同化增水改善中的二维平流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同化后的水位结果明显优于同化前的结果,而且同化对预报的影响主要在前5h,尤其是积分到3—4h时同化和无同化的结果差异最大,在5h后同化的影响变得非常小。从平流作用中分析得知,无论是只同化水位还是同化水位和海表流速,同化的结果都增大了沿岸和向岸的平流。与无同化结果相比,同化试验的增水改善主要是来自向岸平流的增大,但只同化水位时由于水位增大使向岸压力梯度减小从而阻碍了向岸流的进一步增大;而同时同化水位和海表流速时,由于流速也被改善,故增水改善更明显和合理。  相似文献   
417.
基于1987年9月到1988年8月期间南海北部的一个浮标资料,首先分析了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联合推出的再分析风场在南海北部海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NCEP/NCAR再分析风场在一定程度上与浮标观测结果相一致。然后利用NCEP/NCAR再分析风场作为海浪模式输入场,评估了WAVEWATCHⅢ(WW3)和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SWAN)这2个海浪模式在南海北部海域模拟海浪的能力,结果表明在季风和季风转换期间,WW3模式和SWAN模式对有效波高的模拟能力几乎一致。在季风期间,WW3模式对平均波周期的模拟能力优于SWAN模式;而在季风转换时期,SWAN模式模拟平均波周期的能力较好。此外,还利用WW3模拟结果分析了南海北部海域海浪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有效波高受季风影响呈显著的季节变化,平均波周期呈现相对显著的半年变化。  相似文献   
418.
利用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而改进的Hilbert-Huang变换(HHT)方法,分析了吕宋岛西北海域从1997年9月至2009年7月近12年的月平均遥感叶绿素浓度观测序列以及相关环境物理要素时间序列,分离出各要素的特征振荡模态(IMFs);在此基础上以叶绿素与相关要素间具有相同或相近频率的IMF对偶之间相位差余弦值的方差为指标,探讨了该海域叶绿素浓度与环境场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海区各研究变量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振荡特征,叶绿素准年周期模态方差贡献达81%,年际变化中准两年振荡是海区诸要素共同的波动类型,此外叶绿素浓度还具有4年左右周期的振荡。2)除埃克曼抽吸速度在准年周期振荡上与叶绿素浓度显著正相关、Nio3区海表温度在准两年周期上有弱的正相关关系外,其余要素均与叶绿素浓度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呈负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说明HHT是气候序列多时间尺度分析中的一种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419.
同化海温观测数据研究波浪破碎对海洋上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利用考虑波浪破碎效应的Mellor-Yamada 2.5阶湍流闭合方案,探讨了海表温度(SST)对波能因子α和Charnock数β的敏感性问题。然后采用变分数据同化途径,基于Papa海洋天气站(OWS Papa Station)的上层温度观测数据,对该参数化方案中的波能因子α和Charnock数β两个参数进行了最优估计。最优估计的结果表明,当α约为167、β约为4.1×105时,价值函数达到最小值。利用上述参数的最优估计进行海温的数值模拟,可以较好地反映出海表温度的日变化和月变化过程,模拟的上混合层的温度和深度也与观测较为一致。最后利用以上参数的最优估计结果对湍动能方程进行诊断计算,研究了波浪破碎对海洋上层湍能量收支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0.
基底断裂与盆地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伴生构造,断裂活动控制盆地内沉积填充和构造样式以及后期资源的分布。本文利用琼东南盆地2′×2′的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在进行地形校正、布格异常校正得到布格重力异常的基础上求得重力水平梯度矢量。尝试利用重力水平梯度矢量对基底断裂进行划分并取得良好效果:在盆地基底划分出48条断裂,并将其分为3个等级,其中一级断裂5条,二级断裂8条,三级断裂35条;将确定的断裂与其他地质、地球物理方法(地震剖面)确定的断裂进行比较,发现在主要格架上具有一致性;重力水平梯度矢量法与其他解释方法比较具有成本低廉、方法简单、结果直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