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1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296篇
测绘学   133篇
大气科学   231篇
地球物理   308篇
地质学   533篇
海洋学   132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25篇
自然地理   16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李家  张烜  周丽丽  刘颖 《现代测绘》2007,30(1):13-15
本文介绍了在AutoCAD环境中,对椭圆和样条曲线以面积为逼近指标调整偏移距离,用B样条函数处理偏移后样条曲线的控制数据,生成多段线逼近原椭圆或样条曲线的方法.解决了房产测量和建筑设计中将椭圆和椭圆弧精确地转化为多段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2.
在测绘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立现代化的测绘科技档案势在必行,但是目前测绘档案管理的方法和机制相对落后于测绘科技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测绘档案管理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测绘档案管理的主要任务,以及测绘档案管理机构转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3.
城镇地区由于建筑物密集、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快、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较大等特点,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主要依靠专业部门利用全站仪完成,但全站仪需要通视的特点限制了其工作效率。而采用3S集成技术进行城镇地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技术方法,则可以相应提高工作效率。基于3S集成技术城镇地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应用模式为:通过GPS接收机与笔记本电脑(已配置GIS软件系统)通讯,实现GPS与GIS的集成,并调用RS影像作为底图,既可实现实时的数据采集、存储和编辑。对于城镇地区部分GPS信号弱的地区,采用测边交会的方法则可以完成这些点的数据采集,克服了GPS使用盲区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4.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地位和现状,回顾了“十五”期间我国在土地开发整理方面做出的巨大的成绩,展望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在土地整理工作上的投入力度和方向。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土地整理工作所采用的技术手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信息化是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为了保证国家每年投资数十亿资金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从审查到实施各个环节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迫切要求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3S技术等先进手段加强项目的全程管理。接着,对“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从功能角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进行开发,并对一些子系统的功能进行了阐述。最后介绍了系统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5.
Robust biased estim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geodetic adjustments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Q. Gui  J. Zhang 《Journal of Geodesy》1998,72(7-8):430-435
In this paper, a number of robust biased estimators (e.g. ordinary robust ridge estimator, robust principal components estimator, robust combined principal components estimator, robust single-parametric principal components estimator, robust root-root estimator) are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a unified expression of biased estimators an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quivalent weight. The most attractive advantage of these new estimators is that they can not only overcome the ill-conditioning of the normal equation but also have the ability to resist outliers. A numerical example is used to illustrate that these new estimators are much better than the least-squares estimator and various biased estimators even when both ill-conditioning and outliers exist. Received: 14 November 1995/Accepted: 11 February 1998  相似文献   
126.
秩亏自由网平差的一种新解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秩亏自由网平差的一种新解法,只亲知道误差方程系数阵中t0个线性无关的列向量,就能很快地得到最小二乘最小范数解,实际计算表明,这种新解法是简单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7.
杨高学  朱钊  刘晓宇  李海  佟丽莉 《地质学报》2023,97(6):2054-2066
蛇绿岩记录了大洋岩石圈形成、演化、消亡的全过程,是刻画区域板块构造和洋 陆格局演化的关键证据。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前人相关研究,总结西准噶尔蛇绿岩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大陆地壳增生方式、恢复古大洋演化历史,从而对西准噶尔构造体制转化提供新制约。西准噶尔地区发育多条震旦纪—石炭纪被构造肢解的蛇绿岩带,具有典型的岩块 基质结构,绝大多数蛇绿岩包括正常洋壳组分和海山/大洋高原残片,其中基性岩具有MORB和OIB的地球化学特征。基于前人研究,本文认为在西准噶尔古大洋发育过程中,发育不同时代与地幔柱有关的海山/大洋高原,同时存在增生型和侵蚀型两类汇聚板块边界。另外,大洋高原增生不仅是大陆地壳增生的有效途径之一,还可能诱发俯冲极性反转和传递。而在大洋高原形成初期,还可能存在地幔柱诱发俯冲起始机制。  相似文献   
128.
We performed deformation experiments on a foliated mylonite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onditions in this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e‐existing fabric on the rheology of rocks, our samples were drilled from natural mylonite with the cylinder axis parallel to the foliation (PAR) and perpendicular to the foliation (PER). We performed 25 tests on seven PAR samples and 21 tests on seven PER samples at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600 to 890 °C, confining pressures ranging from 800 to 1400 MPa, and steady‐state strain rates of 1 × 10−4, 1 × 10−5 and 2.5 × 10−6 s−1. In the temperatures of 600–700 °C, the deformation is accommodated by semi‐brittle flow, with the average stress exponent being 6–7 assuming power law flow;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800–890 °C, deformation is mainly by plastic flow, with an average stress exponent of n = 3 and activation energies of Q = 354 ± 52 kJ/mol (PER and PAR sampl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ngths of PER samples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PAR samples. Deformation microstructures have been studied by optical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original foliation of PER samples is destroyed by deformation and replaced by a new foliation, but the deformation of PAR samples followed the original foliation.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 (EBSD) measurements show a strong lattice preferred orientation (LPO) of the quartz c axis fabrics of the starting samples and deformed PER and PAR samples. However, the c axis fabric of quartz in experimentally deformed PER and PAR samples varied with temperature and strain rate is different from that seen in the starting mylonite sample. The initial quartz c axis fabric of the starting mylonite sample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a new fabric during experimental deformation. Dehydration melting of biotite and hornblende occurred in both PER and PAR samples at temperatures of 800–890 °C.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9.
130.
杨丽丽  杨毅  张廷龙  王莹 《高原气象》2015,34(2):546-555
为进一步了解多普勒雷达及闪电资料在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方面的应用以及降水系统动力结构的研究,利用合肥和阜阳两部S波段多普勒雷达资料,通过两步变分反演法反演双雷达,并采用模糊逻辑算法进行云类型识别,再结合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VIL、降水和闪电分布特征,分析了2010年6月7-10日发生在安徽合肥和阜阳的一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与风场的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风场的气旋性旋转以及水平风切变相关;此次降水过程是以层状云降水为主的积云混合云降水;另外,以降水为主的层状云,其闪电频数低且以负闪为主,闪电之后20 min左右出现强降水;此次暴雨的VIL值不是很大,强降水区对应的VIL值基本3 kg·m-2;云识别结果、降水区、VIL值与雷达回波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