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Multiple cities in a diveloped economic area may consist of a city cluster,and the difusion and mixing of its pollutants result in the effect of pollutants plume between cities and the large-scale regional pollution diffusion phenomenon.The distant transfer and diffusion of pollutants occurs when massive aerosols are affected by the dynamic porcess of large-scale circulations.Research suggesten that the life span of aerosol particles whose diameters are about 1 um is the longest.The longevity …  相似文献   
22.
地形复杂度的多因子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形复杂度指标(Terrain Complexity Index,TCI)是评价地表起伏和褶皱程度的指标,广泛应用于DEM数字地形分析、数据综合和建模、地貌分类以及DEM精度研究等领域。然而目前地形复杂度指标多数采用单一地形指标或区域统计指标,缺乏局部的复合评价指标。为此,引入多因子分析方法和局部窗口分析方法,探讨一种基于格网DEM数据的复合地形复杂度指标(Compound Terrain Complexity Index,CTCI)的建模方法。首先利用多因子评价方法选取4种局部地形因子(局部高差、局部标准差、局部褶皱度、局部全曲率),之后利用局部窗口分析方法获取各指标的计算值,最后融合4种因子得到每个格网的CTCI。在实验分析中,选取了3个典型地貌样区和1个混合地貌样区,实验结果表明:CTCI能从整体上区分不同典型地貌区的地形复杂程度,同时CTCI在局部范围与混合地貌样区的等高线的密度和变化程度有较好的吻合,表明CTCI能从整体和局部反映地表的起伏和褶皱变化,是较好的地形复杂度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3.
大气环境是奥运成功的基本保障之一,尤其城市大气污染诸多影响因素中气象条件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包括大气化学影响因素的预报系统平台亦是未来城市天气预报技术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973项目“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水、  相似文献   
24.
新一代天气雷达对一次暴洪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三门峡雷达结合乡镇雨量资料,分析了卢氏暴洪雷达回波生成、发展和演变,得出了天气雷达监测预警暴洪的参考结论:基本反射率因子上表现为混合降水回波,强回波多次经过某一地方时,因"列车效应"可造成该地过程降水量的显著增大;平均径向速度图上有暖平流S弯曲、南风急流和风速辐合、逆风区;风廓线上偏南风层次伸至12km以上和低空急流长时间稳定维持表明本过程湿层厚、中低层有充足水汽输送,根据风廓线风随高度的变化可以预测降水过程的开始、加强、维持和减弱阶段.  相似文献   
25.
黄土沟谷是黄土地貌中最有活力、最具变化、最富特色的对象单元,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以及触目惊心的侵蚀状态也让区域内沟谷地貌的形成、发育及演化问题成为研究中焦点及前沿性科学问题。近年来,诸多学者采用地学测年法、特征表达法、监测模拟法力图实现对黄土沟谷发育演化进程中“过去-现代-未来”的科学认知。这些研究在相当程度上丰富了黄土沟谷发育过程的认知。本文梳理了黄土高原沟谷地貌演化相关研究的现状,并从黄土高原地貌演化、黄土沟谷发育、基于DEM的沟谷信息提取与表达等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梳理与分析。此外,本文提出“黄土沟道剖面群组”概念与方法,试图从新的视角审视黄土沟谷地貌发育演化过程。沟道剖面在黄土沟谷发育演化进程中传递物质能量和累积地形动力,并通过径流节点的串联实现剖面群的连接与组合,形成独特的剖面“群组”模式;该沟道剖面群组是集黄土沟谷地貌特征与过程于一体的综合信息集成体,其三维空间结构是对黄土沟谷地貌发育演化的高度抽象与映射,并可望进一步丰富黄土高原数字地形分析理论与方法体系,为黄土高原黄土地貌成因机理与空间分异格局带来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6.
面向地貌学本源的数字地形分析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数字地形分析(DTA)是地理信息科学(GIS)研究的热点。但是,当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数字地形分析在地貌学研究中存在重形态轻机理、重现象轻过程、重地上轻地下等问题,急需从单一的地貌形态分析,迈向面向成因、过程与机理等地貌学本源问题的研究转变。据此,本文系统梳理了面向地貌学本源的数字地形分析的相关研究现状,并从地貌学本源认识、地貌形态建模、地形因子提取、以及其他地形分析方法等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梳理与分析。研究表明,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虽具有地貌特征分析的潜力与优势,但是,数字地形分析存在数据表达与分析模式上的先天缺陷,亟待通过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突破,实现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发展,实现从“坡面”走向“区域”,从“形态”走向“过程”,从“地形”走向“地貌”。而当今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发展态势也到了数字地形分析研究从重视地貌形态走向揭示地貌学本源的关键阶段。因此,本文从DEM数据模型增值、地形因子及其地形空间关系、以及宏观地形分析等侧面展望了面向地貌学本源的数字地形分析研究。当今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研究,正像当前的GIS是否能够真正支撑地理学发展一样,已经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十字路口。面向地貌学本源的数字地形分析研究思路可望成为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理论与方法创新的一次重要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27.
Geomorphology-oriented digital terrain analysis: Progress and perspective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Digital terrain analysis(DT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s in the research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GIS). However, on the basis of th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 many problems exist in the current research of DTA in geomorphological studies. For instance, the current DTA research appears to be focused more on morphology, phenomenon, and modern surface rather than mechanism, process, and underlying terrain. The current DTA research needs to be urgently transformed from the study of landform morphology to one focusing on landform process and mechanism. On this basis, 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geomorphology-oriented DTA and systematically reviews and analyzes the research about the knowledge of geomorphological ontology, terrain modeling, terrain derivative calculation, and terrain analytical methods. With the help of DEM data, DTA research has the advantage of carrying out geomorphological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rface morphology. However, the study of DTA has inherent defects in terms of data expression and analytic patterns. Thus, breakthroughs in basic theories and key technologies are necessary. Moreover, scholars need to realize that DTA research must be transformed from phenomenon to mechanism, from morphology to process, and from terrain to landform.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earth science has reached the critical stage in which the DTA research should focus more on geomorphological ontology. Consequently, this study proposes several prospects of geomorphology-oriented DTA from the aspects of value-added DEM data model, terrain derivatives and their spatial relations, and macro-terrain analysis. The study of DTA based on DEM is at a critical period along with the issue on whether the current GIS technology can truly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geography. The research idea of geomorphology-oriented DTA is expected to be an important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field of GIS.  相似文献   
28.
昆仑山高原面上的风沙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拔4000m~5000m以上的昆仑山高原面上, 有风沙土分布。高原风沙土的特点表现在: 形成历史久, 分布广, 类型多, 植被恢复缓慢.高原面上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大风频繁, 构成了风沙土形成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29.
黄河三门峡水文站1470~1918年年径流量的推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30.
刘国安 《华南地震》2019,39(2):130-135
深部矿产资源勘探是未来勘探的必然趋势.地震作用下的横断层地质构造对金属矿、 能源矿等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拥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对于地震作用下横断层地质等条件复杂的场合,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 激发极化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等单一电法勘探可能存在找矿效果不佳的问题,有必要研究更为有效的找矿技术方法.首先阐述了激发极化法、CSAMT法等电法勘探的基本内容和各自优缺点;然后,在分析地震作用下横断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并提出了基于激发极化法和CSAMT的综合找矿法.基于激发极化法和CSAMT的综合找矿法能有效反映地下地电差异,在大深度范围有效反应地电断面电阻、 极化率参数,互相校正验证;结合已有地质物探资料,推断地下异常,提高横断层的金属矿产勘探效率和效果.将本文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某横断层地质区域的金属矿勘探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实践表明本文所提方法有效、 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