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地幔柱与大陆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2.
33.
北祁连加里东期造山带是在新元古代Rodinia联合大陆(Pangea-850)基础上裂解,经由寒武纪裂谷盆地、奥陶纪初期成熟洋盆、奥陶纪中晚期北祁连活动大陆边缘、志留纪—早、中泥盆世碰撞造山而形成的。奥陶纪中、晚期,北祁连、走廊地区中、上奥陶统发育洋壳-岛弧-弧后火山岩,形成典型的沟-弧-盆体系的沉积。志留纪—早、中泥盆世是北祁连-走廊沉积盆地的转换时期。除天祝、古浪、景泰及肃南等局部地区发育下志留统钙碱性系列火山岩以外,全区志留系均以碎屑岩沉积为主。志留系底部多见一套砾岩层。下—中志留统为典型复理石相的浊流沉积。上志留统变为滨浅海相磨拉石沉积。早、中泥盆世雪山群为典型的陆相粗碎屑磨拉石沉积。从空间分布上看,志留系—泥盆系在走廊—北祁连地区也有自北向南厚度加大、粒度变粗的特征,古流以由南向北、来自造山带的古流为特征。北祁连-河西走廊奥陶纪弧后盆地火山岩—志留系复理石-海相磨拉石—中、下泥盆统陆相磨拉石的充填序列以及空间分布特点,反映为典型的弧后盆地向前陆盆地转化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34.
滇中中元古代昆阳群的地震事件沉积 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作为一种灾害性的地质事件可以在地层中形成地震-海啸事件沉积记录.云南滇中地区中元古代大龙口组发育地震断裂层、微同沉积断裂、微褶皱纹理、泥晶脉(molartooth构造)、丘状层理等典型的地震-海啸沉积标志,并形成震积岩(A,包括液化泥晶脉灰岩、震裂岩、震褶岩、自碎屑角砾岩和内碎屑副角砾岩等)、海啸岩(B,具丘状层理或平行层理的内碎屑灰岩)及背景沉积(C)三个沉积单元.它们组合成A-B-C,A-C,B-C等3种类型的沉积序列.这些沉积序列分别代表地震-海啸-背景沉积(地震引发海啸)、地震-背景沉积(地震未引发海啸)、海啸-背景沉积(远离地震中心)的事件沉积序列.滇中地区中元古代处于裂谷盆地的构造背景下,大龙口组的地震事件沉积是裂谷盆地构造活动的沉积响应.  相似文献   
35.
甘肃靖远—景泰泥盆系湖相风暴岩及其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甘肃靖远-景泰一带泥盆系雪山组和沙流水组以河湖相碎屑岩为主,内发育典型的风暴沉积构造(包括渠铸型、槽筑型、丘状交错层理和洼状交错层理、平等层理、块状层理和递变层理等).雪山组和沙流水组的风暴沉积主要包括3种岩相类型A底部具渠铸型或槽筑型的块状层理和递变层理砂岩.B具丘状或洼状交错层理及平行层理的砂岩.C具均质层理的粉砂岩、泥质岩.上述岩相A,B,C分别代表风暴事件沉积中风暴流行作用-风暴后的快速悬浮沉积(事件沉积),它们组合成典型的风暴沉积序列.甘肃靖远一带晚加里东早海西期位于北祁连造山带北缘同造山盆地的构造背景下,泥盆纪雪山组-沙流水组以河湖相沉积为主.泥盆纪湖相风暴岩的发现表明该区处于低纬度(5.~20.)的风暴作用带.中、晚泥盆世北祁连造山带构造隆升渐弱,海拔不高,不足以阻隔风暴作用对山后湖盆的侵扰.因此在近海湖盆中形成风暴岩沉积.该沉积对于认识北祁连河西走廊泥盆纪的古地理、古气候及古构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北祁连加里东期造山带是在新元古代Rodinia联合大陆(Pangea-850)基础上裂解,经由寒武纪裂谷盆地、奥陶纪初期成熟洋盆、奥陶纪中晚期北祁连活动大陆边缘、志留纪-早、中泥盆世碰撞造山而形成的.奥陶纪中、晚期,北祁连、走廊地区中、上奥陶统发育洋壳-岛弧-弧后火山岩,形成典型的沟-弧-盆体系的沉积.志留纪-早、中泥盆世是北祁连-走廊沉积盆地的转换时期.除天祝、古浪、景泰及肃南等局部地区发育下志留统钙碱性系列火山岩以外,全区志留系均以碎屑岩沉积为主.志留系底部多见一套砾岩层.下-中志留统为典型复理石相的浊流沉积.上志留统变为滨浅海相磨拉石沉积.早、中泥盆世雪山群为典型的陆相粗碎屑磨拉石沉积.从空间分布上看,志留系-泥盆系在走廊-北祁连地区也有自北向南厚度加大、粒度变粗的特征,古流以由南向北、来自造山带的古流为特征.北祁连-河西走廊奥陶纪弧后盆地火山岩-志留系复理石-海相磨拉石-中、下泥盆统陆相磨拉石的充填序列以及空间分布特点,反映为典型的弧后盆地向前陆盆地转化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37.
38.
39.
40.
Concentrations of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 were determined in coastal sediments from heavily industrialized areas and major harbors in Korea. SummationPBDE(20) concentrations in sediments ranged from 2.03 to 2253ng/g dry weight. PBDE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r at estuarine and inner bay locations close to industrial complexes and large harbors, indicating that the PBDE contamination in the sediments is due to local discharges from industrial complexes. Deca-BDE was the predominant congener and the concentrations were comparable to or higher than those reported from other countries. Non-para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MDS) ordination showed that deca-BDE technical mixture is the main source of PBDE contamination in Korean coastal waters, with minor contamination by octa-BDE product. This resul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onsumption pattern of brominated flame-retardants (BFRs) in Kore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existed among BDEs 28, 47, 99, 100, 153, and 154; however, BDEs 183 and 209 showed little correlation with less highly brominated congen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