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49篇
  免费   3108篇
  国内免费   4295篇
测绘学   1830篇
大气科学   2469篇
地球物理   2964篇
地质学   8086篇
海洋学   2050篇
天文学   371篇
综合类   1325篇
自然地理   1957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311篇
  2022年   784篇
  2021年   898篇
  2020年   739篇
  2019年   902篇
  2018年   830篇
  2017年   773篇
  2016年   804篇
  2015年   858篇
  2014年   888篇
  2013年   972篇
  2012年   1034篇
  2011年   1092篇
  2010年   1027篇
  2009年   1060篇
  2008年   1053篇
  2007年   994篇
  2006年   906篇
  2005年   748篇
  2004年   590篇
  2003年   434篇
  2002年   485篇
  2001年   417篇
  2000年   392篇
  1999年   330篇
  1998年   249篇
  1997年   201篇
  1996年   209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51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7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It is known that the time‐domain induced‐polarization decay curve for a shaly sand reservoir depends on the pore structure of the reservoir, and this curve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permeability, which is a determining factor in making production decisions in the petroleum industry. Compared with NMR logging tools, induced polarization has several advantages, such as a deep depth of investigation and a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stablish an appropriate model using induced polarization to estimate the permeability. The curve can be modelled as a weighted superposition of exponential relaxations. The plot of weight versus the relaxation time constant is defined as the relaxation time spectrum. Induced‐polarization decay‐curve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on 123 samples from the Daqing oilfield using a four‐electrode technique. A singular‐value decomposition method was used to transform the induced‐polarization decay data into a spectrum. Different models to estimate the permeability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indicate that the induced‐polarization measurements greatly improve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permeability correlation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forms, AφC and AFC, the forms, ATBφC and ATBFC, have lower error factors, where T, Φ and F are the geometric mean time constant of the induced‐polarization relaxation time spectrum, the porosity and the resistivity formation factor, respectively, and A, B and C are constants. The mean time constant is the decisive parameter in the permeability estimation and it is not completely independent of the resistivity formation factor. The additional use of the porosity and the resistivity formation factor leads to an appreciable improvement. It is concluded that this new model will make it possible to estimate the permeability of a shaly sand reservoir downhole.  相似文献   
992.
东天山大地构造演化的成矿示踪   总被引:54,自引:7,他引:5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床是大地构造演化的重要指示标志,矿床特征和时空分布格局为重建东天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制约。研究表明,夹于吐哈地块和中天山地块之间的东天山古生代造山带,在空间上可分为吐哈盆地南缘铜矿带(北带)、康古尔金矿带(中带)和阿齐山—雅满苏铁(铜)-银多金属矿带(南带)3个不同的构造-地层(岩浆)-成矿带。在时间上东天山造山带具有明显的三阶段演化性:(1)吐哈盆地南缘奥陶—泥盆纪为活动大陆边缘,形成了包括VMS型铜锌矿床和斑岩型铜矿床在内的古陆缘成矿系统;晚泥盆世末—早石炭世初古洋壳向北俯冲关闭,中天山地块增生拼贴到吐哈地块(属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组成部分)南缘。(2)早石炭世(维宪期)沿康古尔缝合带再次拉张,形成石炭纪裂陷槽火山-沉积岩系及相应的层控成矿系统(VMS型铜锌矿床、火山岩型铁(铜)矿床、自然铜矿床),裂陷槽封闭过程中发育了夕卡岩型银多金属矿床。(3)早二叠世形成与幔源岩浆底侵作用有关、跨构造单元发育的铜镍硫化物成矿系统和与剪切活动有关的金矿床。依据上述认识,对东天山地区的矿产勘查提出了新建议。  相似文献   
993.
新发现的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带分布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表现为组分齐全的蛇绿岩和增生杂岩。由盆地边缘向山区方向,大体呈依次带状分布的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枕状玄武岩和深海相硅质岩,同时发现超镁铁岩之上被一套火山磨拉石沉积不整合覆盖。在克拉玛依蛇绿岩的白碱滩段中采得蚀变辉长岩样品,锆石SHRIMP定年结果集中在(414.4 8.6)Ma和(332±14)Ma。这一发现为研究中亚洋盆形成和消亡时代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确定准噶尔盆地基底性质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94.
本文针对长江三角洲某地区3个城市(C市、W市、S市)浅层地下水的单环芳烃进行了研究。根据研究区水样分析数据,总结出该地区单环芳烃的污染特点和分布特征,然后从研究区污染源分布、单环芳烃的挥发性、研究区降水以及包气带的防护性能等角度探讨了浅层地下水单环芳烃污染形成的原因。研究表明,该区浅层地下水单环芳烃污染呈点状分布,污染范围不大;浅层地下水单环芳烃污染相对较轻而地表水污染严重。浅层地下水单环芳烃污染特征与研究区工业企业分布、单环芳烃的挥发特性、降水以及研究区包气带防污性能密切相关。浅层地下水单环芳烃污染和工业企业分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有机污染物高浓度的检出点均分布在污染工厂附近,无明显污染源的地段,其浅层地下水水样无有机污染物检出;各检测单环芳烃组分的亨利常数均大于1.01×102Pa·m3·mol-1,所以挥发作用是其主要迁移机理,苯的柱试验表明,苯溶液浓度从1079.0μg/L降低至6.9μg/L仅需26天;研究区包气带为河湖三角洲沉积相的淤泥质粘土,粘粒含量大,粘土矿物含量也很高,富含有机质,其含量大都在1.0%以上,此类土壤具有高的吸附能力,阻滞了污染物向浅层地下水迁移;降雨时浅层地下水中单环芳烃检出率和检出浓度都较高。4种因素综合,使得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单环芳烃呈现污染程度轻、分布零散、污染分布范围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5.
采用AGMP-1阴离子交换树脂,分别以7mol/L HCl、2mol/L HCl、0.5mol/L HNO3作为淋洗剂,可有效分离Cu、Fe、Zn。介绍了方法的基本原理、化学分离过程及混合标准溶液与地质标样的分离结果。结果表明,Cu、Fe、Zn回收率均接近100%,标准溶液在离子交换分离前后同位素组成一致,可以满足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对Cu、Fe、Zn同位素高精度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6.
新试剂4,4′-二(4-硝基苯基重氮氨基)联苯与汞的显色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新三氮烯试剂4,4′-二(4-硝基苯基重氮氨基)联苯与汞的显色反应。在混合表面活性剂OP-N-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存在下,于pH=7.4的Na2B4O7-KH2PO4缓冲介质中,该试剂与汞生成1∶2的橙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0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8.9×104L.mol-1.cm-1。汞量在0~0.64 mg/L遵循比尔定律。方法用于废水中微量汞的测定,结果与双硫腙分光光度法相符,5次测定的RSD<5%。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以近几年来配合1∶25万带钻区调工作开展的瞬变电磁测深工作为基础,总结了该方法在铀矿区调阶段的应用效果。认为瞬变电磁测深资料有利于判断地下水动力条件及铀矿化的成矿有利区;大范围的瞬变电磁测深工作更适合于在戈壁沙漠区工作,有利于区调选区工作的进行,可达到缩小靶区和提供钻探设计依据的目的,在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中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98.
云南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地热异常多且显著。滇西高温水热活动区是藏滇水热带的南延,滇东断陷盆地中低温水热活动区的形成得益于独特的地质结构,滇西、滇南花岗岩地热系统则主要吸收地层中K^40同位索放射热而成。开发前景极为广阔。  相似文献   
999.
基性岩墙群代表了陆壳伸展裂解事件,可为大陆再造及造山作用过程的动力学研究提供时间约束。本文利用LA-ICPMS方法对秦祁造山带接合部位陇山岩群中首次报道的基性岩墙群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440Ma左右的年龄。结合区域资料,认为在中央造山带中段可能普遍存在440Ma左右的一期伸展裂解事件。这一信息对中央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及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缅甸硬玉岩区的硬玉化绿辉石岩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绿辉石岩是缅甸硬玉岩区一种新的岩石类型,普遍遭受多期次硬玉化.未发生硬玉化的绿辉石含较高TFeO和CaO,但较低的MgO,按化学成分分类部分已属霓石-普通辉石系列的中间相.这种绿辉石很可能是硬玉质的流体/熔体交代地幔辉石岩类的产物,与主期大规模硬玉岩的结晶、钠质-钠钙质角闪石边和钠铬辉石的形成同期或稍后,是该区第Ⅰ期的硬玉化.沿绿辉石的解理或裂隙交代并伴有充填的硬玉是在相对拉张的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是该区第Ⅱ期的硬玉化.切割早期绿辉石和硬玉的充填硬玉细脉可能是最晚一期的硬玉化.硬玉化绿辉石岩的结构与显微构造特征指示了在缅甸硬玉岩区,至少存在不少于3期的硬玉化的交代充填作用.文中讨论了硬玉化物质的可能来源,认为其可能与俯冲板片上的沉积物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