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1篇
  免费   598篇
  国内免费   1218篇
测绘学   393篇
大气科学   227篇
地球物理   364篇
地质学   2214篇
海洋学   452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193篇
自然地理   33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47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81.
根据对大别山南部宿松磷矿含磷地层的区域分布、地层序列、时代归属、构造变形的系统研究,提出磷矿层属震旦系的新认识。含磷岩系经受了两次强烈的变形改造,原始层理经过了强烈改造,宿松磷矿构成总体包络面呈北西西走向、向南倾斜的褶皱化单斜。矿层的多层化、尖灭复合和加厚现象等主要受构造的控制,而非完全受古地形的控制。用褶皱的观点对原先勘探剖面中的磷矿体进行了重新圈连,籍以指导磷矿的调查、评价和开采。最后对磷矿分布的古地理特征进行了讨论,并从构造的观点对磷矿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2.
岩层移动动态过程的离散单元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动覆岩动态发展过程受地质、采矿条件诸多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时空过程。通过离散单元法数值模拟,揭示了综放开采条件下采场上覆岩层动态发展规律,特别是覆岩离层缝隙的分布规律、发展形态、空间位置以及与地质采矿条件的关系,揭示了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采场上覆岩层中重新分布的应力大小、方向及其发展变化规律,该应力的存在和变化规律是确定井下开采方法、支护方式的依据。  相似文献   
83.
沉积有机相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沉积有机相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运用于油气勘探的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本文介绍了沉积有机相的概念、划分方案,及其在油气勘探、盆地分析和层序地层学中的应用,指出了沉积有机相与层序地层分析相结合对油气资源评价和预测烃源岩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4.
镇旬铅锌矿田热水沉积硅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镇(安)旬(阳)铅锌矿田热水沉积硅岩的产状、形态、岩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硫同位素、氧同位素等研究表明,本区硅岩具有以热液为主兼有生物和正常沉积的特征,并非典型热水沉积岩。  相似文献   
85.
陕西金矿床类型及其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齐文  侯满堂 《陕西地质》2004,22(2):1-8,106
通过对陕西金矿资源的分析、总结,将陕西金矿成因类型划分为7类14亚类;与金矿有关的成矿系列划分为3个矿床成矿系列组合,7个成矿系列类型,10个成矿系列和4个亚系列;金矿床空间分布严格受隐伏基底和出露基底,隐伏岩体、重磁吻合构造,构造和成矿时代的控制;与金成矿有关的Ⅲ级成矿区(带)有4条,有关的Ⅳ级成矿区(带)有10条,有关的Ⅴ级主要金成矿区(带)有16条;提出了金矿新的找矿方向,为今后本区金矿地质找矿的新突破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86.
利用热红外温差识别沙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沙尘识别是沙尘灾害监测和沙尘气溶胶特性研究的首要工作。利用辐射传输方程进行了沙尘气溶胶的辐射计算 ,对不同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下的热红外通道温差ΔT(T11μm-T12 μm)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理论分析表明 ,利用热红外通道的温度差ΔT进行陆地沙尘识别是可行的。并利用NOAA AVHRR热红外通道的温度差ΔT进行了陆地沙尘识别的实验 ,经与地面气象站实测的沙尘天气现象相比较 ,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7.
Based on th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 the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map,vegetation coverage, and surface evapotranspiration derived from EOS-MODIS satellite data, and by the use of GIS spatial analytic technique and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the urban heat island (UHI)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diurnal and seasonal variabilities and its driving forces are studied in Beijing city and surrounding areas in 2001.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UHI distribution and landcover categories, topographic factor, vegetation greenness, and surface evapotranspiration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 The significant UHI occur in Beijing city areas in the four seasons due to high heat capacity and multi-reflection of compression building, as well as with special topographic features of its three sides surrounded by mountains,especially in the summer. The UHI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corresponding with the urban geometry structure profile. The LST difference is approximately 4-6℃ between Beijing city and suburb areas, comparatively is 8- 10℃ between Beijing city area and outer suburb area in northwestern regions. (ii) The UHI distribution and intensity in daytime are different from nighttime in Beijing city area, the nighttime UHI is obvious. However, in the daytime, the significant UHI mainly appears in the summer, the autumn takes second place, and the UHI in the winter and the spring seem not obvious. The surface evapotranspiration in suburb areas is larger than that in urban areas in the summer, and high latent heat exchange is evident, which leads to LST difference between city area and suburb area. (iii) The reflection of surface landcover categories is sensitive to the UHI,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vegetation greenness and UHI shows obviously negative.The scatterplot shows that there is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NDVI and LST (R2 = 0.6481).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vegetation greennes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reducing the UHI,and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of greenbelts can considerably reduce the UHI effect.  相似文献   
88.
选取合理可信的约束条件对我国经典的63号金刚石钻头胎体配方进行了优化验证,获得理论认识,并依此对已有成熟配方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9.
山东半岛海岸带面临着各类复杂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受到了多环芳烃(PAHs)等持久性有机物的污染,本文研究了整个山东半岛典型海岸带62个站点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并对其来源和潜在风险进行解析与评价。研究表明,该地区表层沉积物中16种PAHs总含量为0.06~3191.40 ng/g(平均值262.08 ng/g),与国内外海岸带相比,山东半岛海岸带表层沉积物中PAHs整体污染状况处于较低水平,但个别站点的PAHs含量偏高。运用特征比值法、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法解析研究区PAHs主要来源为木柴、煤炭、油类的燃烧以及油类泄露的联合作用。采用效应区间低值法(ERL)和中值法(ERM)对PAHs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莱州湾周边所有站点及威海、青岛周边个别站点苊、芴浓度位于ERL值与ERM值之间,但多数站点对生态环境潜在负面效应很小。山东半岛典型海岸带中PAHs对生物的毒副作用尚在安全可控范围内,极少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90.
下扬子南黄海沉积盆地构造地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黄海盆地作为下扬子块体之上的大型叠合盆地,海相构造层保存完整,陆相断拗构造层也较为发育,盆地地质结构复杂,构造变形强烈,利用最新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和解释成果,对低勘探程度的南黄海盆地进行了研究,认为盆地演化大致经历了克拉通被动陆缘初始发育阶段—南缘前陆北缘被动陆缘过渡阶段—南北对冲前陆定型阶段—滨太平洋弧后陆内调整四个阶段。南黄海盆地属于台地—断拗复合地质结构,中、新生代为具有盆内隆起带的断陷箕状结构,且中、新生代多期构造运动在盆地原型改造和后期沉积发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印支—燕山早期运动、燕山中期黄桥运动和喜马拉雅期盐城运动与盆地地层变形、沉积发育、断裂发育及构造样式等盆地要素演化密切相关,进而导致盆地垂向地质结构和构造变形的层次性极为显著,而中生代燕山期和新生代喜马拉雅期两期构造岩浆活动则与滨太平洋域的动力学背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