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95篇
  免费   3327篇
  国内免费   4784篇
测绘学   2359篇
大气科学   2525篇
地球物理   2551篇
地质学   8296篇
海洋学   2488篇
天文学   251篇
综合类   1147篇
自然地理   1889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330篇
  2022年   832篇
  2021年   983篇
  2020年   831篇
  2019年   990篇
  2018年   837篇
  2017年   818篇
  2016年   815篇
  2015年   915篇
  2014年   922篇
  2013年   1151篇
  2012年   1214篇
  2011年   1202篇
  2010年   1217篇
  2009年   1167篇
  2008年   1201篇
  2007年   1061篇
  2006年   968篇
  2005年   850篇
  2004年   587篇
  2003年   432篇
  2002年   465篇
  2001年   469篇
  2000年   344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951.
利用泥芯中稀土元素示踪青铜器的产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青铜器上所残留的陶范或泥芯出发,探讨利用泥芯示踪青铜器产地的可行性。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试了湖北、陕西、内蒙古和辽宁等地古代遗址出土陶范、泥芯等冶铸遗物的稀土元素,并分析比较了各自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湖北枣阳九连墩和荆门左冢楚墓群出土青铜器上的泥芯进行稀土元素分析,为这些青铜器的铸造地提供信息。研究结果显示,各地陶范和泥芯的稀土元素特征有一定差异,通过分析青铜器上所残留的泥芯或陶范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示踪古代青铜器的产地,即铸造地。  相似文献   
952.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碳酸盐相中微量亚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建立了在超声波作用下,HAc—NaAc缓冲溶液和邻二氮菲选择性溶解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碳酸盐相中微量亚铁的方法。结果表明,在适宜条件下,含2g/L邻二氮菲的HAc—NaAc缓冲溶液(pH3)可选择性溶解并络合碳酸盐相中的Fe(Ⅱ),通过加入EDTA溶液有效地抑制了Fe(Ⅲ)的光还原作用。常见含铁矿物如赤铁矿、磁铁矿及硅酸盐等均对碳酸盐中Fe(Ⅱ)的测定无干扰。样品经30%的H2O2浸泡、过滤、晾干预处理,能有效地消除黄铁矿和有机物的干扰。方法用于石灰岩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相似文献   
953.
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土壤样品中氮和碳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详细研究了元素分析仪的工作条件,建立了直接固体进样同时测定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土壤样苎支氮、碳的方法。方法简便、快速,检出限为氮14.5μg/g、碳0.013%。经土壤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分析验证,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精密度(RSD,n=12)为氮1.49%-3.27%、碳0.64%~3.63%。  相似文献   
954.
辽西地区燕山板内造山带早中生代构造变形的年代学限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辽西进行的构造研究确认了这里曾经在早中生代期间发生过几次重要的构造变形事件,地质上,这几次构造变形的时代被限定在中三叠世老虎沟组沉积之后到晚侏罗世髫髻山/蓝旗组火山岩喷发之前。期间,第一期逆冲推覆构造被水泉沟组不整合覆盖,第二期逆冲推覆构造被髫髻山组/蓝旗组不整合覆盖。本文通过对水泉沟组火山岩、邓杖子组火山岩砾石、髫髻山组底部火山岩以及侵位到逆冲构造岩片中的安山玢岩脉体进行锆石SHRIMP法U-Pb定年,比较准确地限定了燕山板内造山带早中生代几次构造变形的时代。这对于研究燕山板内造山带早期变形特征和变形历史、研究整个燕山造山带的变形过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5.
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在阿尔泰南缘额尔齐斯构造带东段、额尔齐斯活动断裂与富蕴-锡泊渡断裂之间发育了一套未变形的酸性岩墙群。岩墙群侵位于海西期片麻岩化花岗岩和上石炭统深变质的额尔齐斯组岩层中,薄片鉴定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确定为具有细晶结构的流纹斑岩。岩石的SiO_2含量为70.9%~75.38%,K_2O Na_2O含量为7.55%~8.99%;大部分样品Na_2O>K_2O,里特曼指数值为1.8~2.5之间,Al_2O_3=12.80%~14.53%,A/CNK=0.9~1.1,NK/A=0.7~0.9,具有准铝质—弱过铝质、低镁、高钾钠、低钙和锶、高(Fe)_(mol)/(Mg)_(mol)特点,具A型花岗岩类特点,属于亚碱性脉岩。岩石轻稀土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具有明显的中等负铕异常,壳源特征明显。锆石U-Pb二次粒子微探针测年显示岩墙群形成于277~286Ma。推断岩墙是阿尔泰海西期造山运动结束后,在拉张构造环境下的地壳局部熔融产物。  相似文献   
956.
对青藏高原西北缘高原内部和陡坡地貌带2个花岗岩体10件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测定表明,高原内部大红柳滩—郭扎错逆冲断裂上盘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24.8±4.9~14.0±1.3Ma,此外,一个玄武岩烘烤的热事件年龄为7.9±0.8Ma;而陡坡地貌带的西昆仑中间逆冲断裂上盘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2.9±0.5~0.9±0.3Ma。进一步的热历史模拟结果显示,高原内部自渐新世以来经历了2期隆升-剥露,分别是渐新世—早中新世(30~16Ma)和上新世以来(≤5Ma),而陡坡带只记录了晚中新世以来(≤8Ma)的隆升-剥露,暗示他们经历了不同的热演化历史。结合前人在该区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和野外地质现象,认为现今高原边缘陡坡地貌带可能是自晚中新世以来(≤8Ma)高原边界断裂伴有向塔里木盆地后展式叠瓦逆冲产生的构造抬升的结果;现今高原面有可能是由高原边界断裂系于大约5~2Ma以来强烈活动逐渐形成的,其隆升-剥蚀幅度>2000~3000m。这对自晚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西北缘高原面与陡坡地貌形成过程提供了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的重要约束。  相似文献   
957.
ICP-MS测定地质样品中37个元素的准确度和长期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0,他引:8  
对Elan6100DRC型ICP-MS近五年来所测得的国际地质标样BHVO-1(玄武岩)和AGV-1(安山岩)中的37个元素的测定值以及仪器灵敏度的长期漂移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共计146次)。结果表明,几年来ICP-MS所测数据的长期稳定性和准确度都较好,除个别元素Li(BHVO-1)、Be(BHVO-1))、Cr(AGV-1)、Cs(BHVO-1)和Pb(BHVO-1)的相对误差(与参考值比较)接近或略大于10%外,绝大多数元素的相对误差和相对标准偏差(RSD,测定值之间,n=146)都在5%以内;仪器灵敏度并不是随着时间一直往下漂,有的是往上漂的,也有上下漂的,即使是在同一时间内,有的元素灵敏度往上漂,而有的往下漂。常用的内标法无法较好校正这种漂移,而需要采用内外标相结合的校正方法。不同批次,210个各种地质样品中Rb、Sr、Zr和Nb的XRF和ICP-MS分析结果对比情况表明,绝大多数样品中Rb、Sr、Zr和Nb的ICP-MS和XRF的测定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0%。以上的分析结果表明,我们实验室所建立的以密闭高温高压消解技术为样品前处理方法,以模拟地壳样品中元素天然丰度比的基体匹配校正标准溶液为外标和以Rh为内标结合外标校正的ICP-MS多元素分析方法具有非常好的准确度和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958.
内蒙古赛乌素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赛乌素金矿床位于华北板决北缘、狼山-白云鄂博裂谷带白云鄂博群浅变质岩系内.矿床成因属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矿石类型以石英脉型为主,尖灭再现、膨大收缩、雁列侧伏特征明显.区内哈拉忽鸡复背斜及EW、NW向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具多期性、叠加性特点.根据区域金成矿规律、控矿地质条件、探采对比以及隐伏矿体的发现,证实南北矿带具备中深部和边部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59.
滇西北德钦地区金沙江奔子栏古堰塞湖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川滇交界的云南德钦奔子栏一带的金沙江河谷两岸,发现了发育于第四级阶地之下的湖相纹层状粘土层,其下为边坡碎屑流堆积,表明该湖相层为滑坡碎屑流堵江所形成的。采用U系法测年,获得金沙江右岸湖相粘土层上部和下部的年龄分别为55.4ka±3.5kaBP和82.1ka±6.6kaBP,左岸湖相粘土层为122.0ka±12.4kaBP,表明该古湖发育于晚更新世早中期。孢粉分析结果显示,该湖相粘土沉积期间的古植被为以松为主的常绿针叶林,气候温和较湿。该古堰塞湖的发现不仅对于研究金沙江的河流发育史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了解现代大江大河灾难性地质灾害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60.
动载作用下淤泥质软土流变模型与流变方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胡华 《岩土力学》2007,28(2):237-240
淤泥质软土在动态载荷作用下具有黏弹塑性流变力学特性。在理论分析和测试基础上,建立了黏弹塑性流变力学模型,并推导了新的流变方程和动态黏弹性流变参数。研究结论对分析动态载荷作用下软土流变力学响应与稳定性,探索软土加速流变并导致岩土地质灾害的动力学机制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维护岩土工程的安全性等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