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53篇
  免费   2306篇
  国内免费   3374篇
测绘学   1730篇
大气科学   1237篇
地球物理   1649篇
地质学   6257篇
海洋学   1476篇
天文学   173篇
综合类   697篇
自然地理   1214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562篇
  2021年   657篇
  2020年   565篇
  2019年   601篇
  2018年   572篇
  2017年   512篇
  2016年   542篇
  2015年   591篇
  2014年   628篇
  2013年   775篇
  2012年   848篇
  2011年   796篇
  2010年   821篇
  2009年   824篇
  2008年   889篇
  2007年   759篇
  2006年   688篇
  2005年   605篇
  2004年   452篇
  2003年   305篇
  2002年   323篇
  2001年   319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胡亚波  黄学斌 《地球科学》2002,27(2):193-198
三峡水库蓄水后,已治理的链子崖危岩体,特别是T8-T12缝段岩体将受到江水的长期作用和影响,直接关系到防治工程的成败.通过大量实地调查和岩体测试,着重论述水库蓄水对T8-T12裂缝及其充填物的作用和影响;并以此为基础,用改进的Sarma法对该段危岩体的稳定性进行重新计算和评价,得出一系列新的结论:总体上,长江水位抬升后,水对裂缝的溶蚀作用和劈裂作用,使裂缝整体加宽,不利于危岩体的稳定;考虑岩体和承重阻滑键取长期强度和江水位骤然升降,以及地震影响,链子崖危岩体整体稳定性将恶化,但NE20°方向稳定程度好于NW350°.  相似文献   
182.
长江中下游地区下蜀黄土成因研究的回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进一步认识下蜀黄土的成因及其在我国东部环境演为研究中的意义,回顾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下蜀黄土研究的主要成果,系统地评述了下蜀黄土的风成说、水成说和多成因说。下蜀黄土的成因,从营力的先后及主交看,风成应是第一位的。因此,在利用下蜀黄土保存的古环境信息研究我国东部变化时,应慎重选择剖面,以获得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3.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生烃潜力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古生界高成熟-过成熟碳酸盐岩的生烃潜力一直是困扰我国海相地层油气评价和勘探的重要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本采用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系统剖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基本特征及其生烃潜力。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发育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厚度较大,有机质丰度较低,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型和Ⅱ型,有机质热演化已达到过成熟阶段,这套烃源岩是该区重要的有效气源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可为中部大气田提供良好的气源条件。  相似文献   
184.
大别山东部花岗岩类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大别山东部主要花岗岩体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配分型式的基础上 ,探讨了花岗岩体的物质来源、成岩模式及其构造意义。研究表明 :(1)大别山东部出露的主要花岗岩类岩体的物质来源基本相同 ,且源区具有古岛弧的特征 ;(2 )各岩体的成岩模式呈现以分离结晶作用为主的特征 ;(3)花岗质岩浆上侵的构造环境与中国东部燕山期构造转折的大背景有关。伸展拉张过程造成的地幔上涌不但是花岗岩类形成的构造条件 ,也对超高压变质岩的快速折返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5.
西范坪斑岩铜矿钾硅酸盐化作用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范坪铜矿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斑岩型铜矿床。伴随铜矿化发生了强烈的钾硅酸盐化。蚀变作用使成矿主岩的 Si O2 ,K2 O增加 ,Ca O,Na2 O,Fe2 O3 减少 ;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降低 ;L REE减少 ,L a N/ Yb N 比值升高 ,δEu值降低。通过研究认为 ,西范坪铜矿成矿母岩是富钠 (Na2 O>K2 O)斑岩 ,而不是富钾 (K2 O>Na2 O)岩石 ,这说明相对富钠的斑岩也能成矿。  相似文献   
186.
在兴安金石金矿外围 4号分散流异常区 ,通过地电化学提取金测量法 ,查明测区存在 5个走向规模小于 5 0 m的金异常区 ,W( Au) 最大值为 72 .4× 10 - 9,高出背景值十几倍 ,并藉综合土壤吸附汞测量 ,高精度磁测和激发极化法等多种物化探方法来确定这些异常区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 ,提出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在金的地电提取高异常区、高汞量异常区、高磁性异常区、低视电阻率异常区和中等视极化率异常区的“三高一低一中”的找矿模式。确定测区的北北东角 (右下角 )一带具备有利的金矿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187.
近年来,在国土资源部的高度重视下,我区相继建立了一系列地学数据库。这些地学数据库的建立不仅为地矿行业提供了基础性数据,也加速了"数字国土工程"和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将各类地学数据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地学数据应用与管理系统,最终通过网络服务于社会,必将是各类地学数据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8.
西藏当雄地区构造地貌及形成演化过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西藏当雄地区在区域性挤压缩短期后发育2种典型层状地貌面,即山顶面与盆地面,不同地块具有不同特点与不同高度的山顶面。山顶面形态与分区性、分段性明显受早期逆冲推覆构造与晚期断裂所控制,山顶面梯级带对应于区域张性-张扭性断裂与盆-山构造-地貌边界。原始山项面或高原主夷平面主要形成于15-8Ma,念青唐古拉山脉开始快速隆升与两侧地块初始断陷时代为8-4Ma,羊八井-当雄-谷露盆地快速裂陷事件发生于2-1.5Ma,区域NW向走滑断裂与现今河流峡谷主要形成于1.4Ma以来。当雄及邻区层状地貌面的形成、裂解与演化良好地反映了青藏高原腹地挤压缩短与地壳增厚期后区域构造活动和地貌环境变迁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9.
通过对青海省气象部门观测的3.2m气象地温资料相关距平、均值的处理和分析,总结了各自的异常形态。结果表明,3.2m气象地温异常对中震有一定的中长期前兆意义,作为预报地震的辅助手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0.
2000年4月29日11时54分,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马山口镇与镇平县寺山乡之间发生一次ML4.7级地震。地震前3天,潢山台视电阻率ρs异常较为明显。分析了此次异常与内乡ML4.7级地震的关系,认为此次异常很有可能是内乡ML4.7级地震的短临前兆异常。当观测台站与震源位于同一构造带时,即便离震中较远,地电阻率对地震异常反映仍较灵敏,且与构造带同一走向的测向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