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50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1.
为验证DEXP反演方法在寻找钾盐中的效果,先从DEXP反演方法的原理着手,然后将其应用于某地区实测布格重力异常数据的处理中,确定钾盐矿的埋藏深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结果表明,在矿产勘查中应用DEXP反演方法确定场源埋藏深度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2.
岩石化学、地球化学资料表明,中晚元古代开原岩群蛇绿混杂岩由蛇绿岩和岛弧拉斑玄武岩、钙碱玄武岩(斜长角闪岩、角闪石岩)、钙碱性基性—中性火山岩(变粒岩)、陆缘碎屑岩(浅粒岩)组成。蛇绿岩由绿泥滑石片岩(橄榄岩)、角闪岩类岩石(大洋拉斑玄武岩)、石英岩(远洋深海硅质岩)组成。与内蒙古温都尔庙群蛇绿岩,吉林色洛河群同时位于古华北陆块北缘,为陆缘活动带向古华北陆块俯冲形成。这表明古华北陆块北缘造山带在中晚元古代即已出现。  相似文献   
63.
64.
多方位角图像决策融合的SAR目标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宦若虹  杨汝良 《遥感学报》2010,14(2):257-266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方位角图像决策融合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目标识别方法。对目标切片图像用二维小波分解和主成分分析提取特征向量,利用支持向量机对特征向量进行分类,用贝叶斯方法对目标多幅不同方位角下图像的分类输出进行决策融合,得到最终类别决策。用MSTAR数据库中3个目标进行识别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3幅以上不同方位角的图像进行决策融合时,该方法可显著提高目标的正确识别率。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SAR图像目标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65.
提出一种新的高精确度的方法来计算沉积旋回韵律,即以样品断面光学灰度参数作为韵律沉积变化的替代指标,利用数字图像分析软件,通过最小二乘法、一阶差分法等数据处理后,定量计算沉积旋回韵律。对采自四川江油西南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的纹层藻白云岩样品进行研究,观察样品抛光面和薄片,确定藻白云石具有明显的潮汐沉积韵律纹层。应用此方法计算得出研究区样品共有217个潮汐层偶对,层偶对最大厚度为4.2mm,通过人工计数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这种技术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更省时、更高效,可推广性高,同时也可应用于其它类型频段韵律旋回中。  相似文献   
66.
通过对秭归地区闪长岩岩体风化壳中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研究,将该风化剖面中的微量元素划分为3类。第一类包括Sc、V、Cr、Co、Ni、Cu、Zn、Zr、Hf、Nb、Ta、U、Th、Mo、W,基本属于非活动性元素,在风化过程中得以有效保留,其中U、Cr、Cu等受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有时呈局部富集现象,规律性不明显。第二类以Ca、Rb、Cs、Sr、Ba、Pb、Ga、Gd、Tl为代表,随着风化作用的进行而逐步从风化壳中淋失,属活动性元素。第三类以稀土元素为代表,在风化壳内部发生局部的再分配,从剖面上层随风化溶液向下淋滤亏损,到剖面中下部沉淀富集,其中重稀土元素的淋失程度大于轻稀土元素。由于母岩中斜长石的风化淋滤,Eu在氧化环境下逐渐从正异常变为负异常。Ce在地表氧化条件下很容易生成四价氧化物(方铈石),并在表层明显富集,剖面介质中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导致Ce的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67.
朱金来  李广杰  尤冰 《世界地质》2012,31(3):584-588
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将形成冒落带、裂缝带和弯曲带。根据营城煤矿研究区自然地理条件、区域地质条件和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应用覆岩层破坏理论,得出营城煤矿最大冒落裂隙带高度和建筑物荷载的最大影响深度之和为270 m,远小于该区域煤层最小开采深度( 838 m) ,该区不会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68.
深度学习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多种图像解译任务的精度提升,然而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的“黑箱”性质让使用者难以理解其决策机理,这不仅不利于模型结构优化和安全增强等,还会极大地增加训练调参成本。对此,本文围绕影像智能解译任务,对深度学习可解释性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与对比分析。首先,将当前可解释性分析方法分为激活值最大化分析法、代理模型分析方法、归因分析法、扰动分析法、类激活图分析法及样例分析法等6类方法,并对方法的原理、侧重点及优缺点进行了回顾。其次,对8种衡量各类分析方法所提供解释的可靠性的评估指标进行了回顾,并梳理了当前公开可用的可解释性开源算法库。在当前开源算法库的基础上,以遥感影像智能解译任务中的可解释性分析为例,验证了当前深度学习可解释性方法对遥感影像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当前可解释性方法在遥感解译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最后,总结了现有基于自然影像的可解释性算法在遥感影像解译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设计面向遥感影像特性的可解释性分析方法的发展前景,旨在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推动面向遥感影像解译的可解释性方法研究,从而为深度学习技术在遥感影像解译任务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与算法设计指导。  相似文献   
69.
棒子山岩体为福安堡钼矿床的赋矿围岩,其岩性主要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等。本次测得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79±2Ma、172±1Ma,形成于中侏罗世,属燕山早期。棒子山花岗岩的SiO2含量为61.89%~71.06%,相对较高;Al2O3含量很高,为14.54%~17.11%;K2O含量为2.28%~4.38%,Na2O含量为3.74%~7.82%,Fe2O3含量为2.34%~5.91%,MgO含量为0.55%~2.37%。微量元素特征显示,棒子山花岗岩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不相容元素U、Th,强烈亏损Ba、Ta、Nb、P、Ti等元素;稀土元素特征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轻重稀土分馏明显,有轻微的Eu负异常。上述结果表明,棒子山花岗岩石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其形成可能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70.
为了解Curvelet变换在位场数据去噪处理中的效果,从Curvelet变换的原理着手,通过对多矩形棱柱体模型进行Curvelet变换去噪和普遍应用的小波阈值去噪试验对比,验证了Curvelet变换去噪的有效性问题。将其应用于实测位场数据的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理论和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都表明,Curvelet变换在位场数据的去噪处理中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