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41.
王荣  闫浩文  王中辉 《测绘科学》2021,46(10):167-176,193
该文基于文献计量方法,从刊文量、文献共被引及高突现关键词等方面对该领域研究热点及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①基于地形地貌结构化特征的等高线综合是永恒的研究主题;②数学方法始终为等高线综合研究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与手段;③已有算法的改进、算法效率及综合结果精度的提高将成为未来研究主要趋势之一;④GeoAI、大数据技术为未来等高线综合的研究提供了新契机、新的思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2.
北京平原地区第四纪哺乳动物群仅限于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其中水牛化石较为少见.最近在朝阳区望京西路一建筑工地地下13m处发现一残破水牛头骨;依据大小及头骨和角心形态,可将其归入杨氏水牛(Bubalus youngi Chow et Hsu,1957).北京平原地区的水牛化石,可能出现于距今2.5~4.0万年前,该时间段正值玉木冰期中的一个间冰阶.此外,本文还研究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馆藏的另一件几近完整的水牛头骨化石,尽管没有产地信息,但从大小和形态特征判断,该标本也属于杨氏水牛;该标本是迄今报道过的最完整的杨氏水牛头骨;从化石保存状况初步判断,其产地很可能在我国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43.
空间相似关系属于空间关系的一种,其研究目前尚处于初始阶段。文章针对空间相似关系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研究。综合前人研究文献对空间关系的定义进行了描述;从不同侧面对空间关系进行了分类,以更好更全面的描述空间相似关系;对空间关系的基本性质进行了探讨;基于空间实体的数据描述组成,对空间相似关系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4.
利用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2月20—21日浙江省中西部地区的一次冷空气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伯利亚冷高压与东亚大槽共同作用形成的强气压梯度是此次大风天气过程的重要成因;高空槽槽后动量下传是此次区域性大风超出一般冷锋大风强度的关键因素;200 hPa高空西风急流入流区的辐合下沉运动与冷锋前的上升运动叠加形成的次级环流是此次大风天气出现的增强条件。  相似文献   
45.
利用地面降水观测、NCEP/NCAR FNL再分析、ECMWF模式预报场和FY-2H静止卫星TBB资料, 对2020年6月30日浙江省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1) 200 hPa南亚高压强高空辐散、中纬度低槽东移、副热带高压带状稳定的阻塞形势、江淮气旋后部下摆冷空气与暖湿气流交汇形成的冷式切变等共同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2)对流层中低层水汽通量向高空伸展、700 hPa正的垂直螺旋度中心都对暴雨落区有示踪作用, 高层正水汽通量散度强于低层负水汽通量散度, 垂直螺旋度和垂直速度中心几乎重合, 先低层强辐合后强垂直上升运动均为本次暴雨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水汽和动力条件; (3)暴雨发生在MPV、MPV1和MPV2为正负过渡的零值区, 为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相结合区域, θse线密集区与地面近乎垂直, 湿位涡的高值中心位于θse梯度最大处, 高空湿位涡下传触发了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引起大范围的强对流暴雨; (4) 850 hPa冷切变线附近的降水云团, 是由多个块状对流云团合并加强形成完整的带状积雨云团, 而上游不断有新生对流云团生成东移补充消散的老单体, 触发阶段对流云后向传播, 扰动发展阶段对流云团合并过程, 形成对流云串的“列车效应”。   相似文献   
46.
Based on data from ground-based air quality stations, space–time variations of six principal atmospheric pollutants, such as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and PM10) and gas pollutants (SO2, NO2, СО, and O3), obtained from January 1, 2014 to December 31, 2017 in the city of Lanzhou, have been studied. Average total concentrations of PM2.5 and PM10 were 53.2?±?26.91 and 124.54?±?82.33 µg/m3,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75.53% and 84.85% days,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pollutants exceeded Chinese National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 and in 100% days exceede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uidelines standards. Daily mean values of aerosol optical depth and Ångström exponent based on data, received by satellite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show a broad range of values for aerosol optical depth (from 0.018 to 1.954) and Ångström exponent (from 0.003 to 1.8). Results of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revealed three factor loadings. Thus, Factor 1 has the relevant loadings for PM2.5, PM10, CO, SO2, and NO2 (36%) and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ransport emissions and industrial sources, which contribute to air pollution in Lanzhou. Factor 2 was heavily loaded with temperature and visibility (16.94%). Factor 3 consisted of relative humidity (14.11%). Cluster analysis revealed four subgroups: cluster 1 (PM2.5, NO2, SO2), cluster 2 (CO), cluster 3 (PM10) and cluster 4 (relative humidity, visibility, temperature, O3, wind speed), which were compliant with results, obtained from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among all pollutants, other than O3. According to processed backward trajectories obtained by 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 it was found that movement of air masses occur from north, northwest, and west directions—the location of principal natural sources of aerosols.  相似文献   
47.
天津东丽湖CGSD-01井为地热勘探井,设计井深4000 m,完钻井深4051.68 m。为最大程度清理钻井过程中对含水层的堵塞,本井采用了焦磷酸钠洗井、压缩空气洗井和酸化洗井3种工艺方法联合洗井,并先后进行2次抽水试验。联合抽水试验表明多工艺联合洗井效果理想。本文主要阐述了CGSD-01井洗井及抽水试验实施工艺,以期为今后同类研究及施工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8.
对于鲁棒矢量空间数据水印技术而言,几何变换攻击是难以对付的一种攻击。现有的抗几何变换攻击算法难以抵抗顶点攻击,因此,借用数据归一化的思想,本文提出了一种归一化的矢量空间数据盲水印算法。该算法在嵌入水印前将空间数据的坐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以实现对平移和缩放的不变性,并通过修改顶点坐标数据的归一化值来嵌入水印。水印被多次嵌入,实现了水印的盲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平移、缩放、増删点、裁剪、压缩、要素排序、数据格式转换等攻击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同时能控制水印嵌入引起空间数据误差的大小。  相似文献   
49.
闫浩文  杨维芳 《四川测绘》1999,22(4):167-168
统计符号是地图制图中最受欢迎和最为广泛应用的地图符号之一。本文就应用于电子制图系统、机助制图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中的统计符号库设计的不同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0.
中国极地微生物学调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皓文  高爱国 《极地研究》2005,17(4):299-307
中国自行组建的极地微生物学调研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迄今20余年来,中国极地微生物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调查范围涉及南北极,包括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及其附近区域土壤、空气、水体和南大洋水域,及从中取得的生命和非生命材料、白令海和楚科奇海、波弗特海、加拿大海盆等北冰洋海区,及青藏高原等等。对极地微生物的种群、含量、多样性、生长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系统发育等作了广泛而有深度的研究分析,并就其中的一些菌株的活性物质开发利用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最后对今后中国极地微生物学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