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50篇
  免费   1318篇
  国内免费   1665篇
测绘学   479篇
大气科学   1481篇
地球物理   1591篇
地质学   3582篇
海洋学   739篇
天文学   251篇
综合类   624篇
自然地理   88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376篇
  2021年   405篇
  2020年   310篇
  2019年   374篇
  2018年   441篇
  2017年   398篇
  2016年   399篇
  2015年   349篇
  2014年   381篇
  2013年   366篇
  2012年   375篇
  2011年   431篇
  2010年   415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318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303篇
  1998年   198篇
  1997年   216篇
  1996年   196篇
  1995年   197篇
  1994年   157篇
  1993年   192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0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4篇
  1954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9 毫秒
991.
南疆沙漠腹地大气边界层气象要素廓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塔中80m观测塔梯度系统采集的2006年8月、10月和2007年1月、4月的风、温度、湿度资料,结合气象站的同步气象资料,对南疆沙漠腹地近地层四季的晴天平均风速、温度、湿度廓线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晴天平均风速白天随高度升高增加缓慢,夜间较快,低层风速白天比夜间大,高层则白天比夜间小,春夏季风速较大;四季平均温度廓线表现为夜间辐射型、早上过渡型、白天日射型和傍晚过渡型等四种类型,早、晚过渡时间四季各有不同,日最低、最高温度出现时间四季则相差不大;冬季夜间比湿随高度升高而增大,整个80m近地层表现为逆湿状态,其他季节逆湿一般出现在0.5—1m、1~2m、32—47m、63—80m等4个层次上,各逆湿层出现的时间各季节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992.
关于梅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梅雨的划分、梅雨的降水分型、梅雨与季风的关系及梅雨的影响因子几个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讨论。最后,提出梅雨研究仍需解决的问题:(1)江淮流域梅雨季节的开始至今仍没有一个客观统一划定标准;(2)南海季风、印度季风等季风子系统对梅雨的影响大小及其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讨论;(3)应针对梅雨季节内江淮流域不同的降水分布型,寻找其前期预兆信号进行深入研究;(4)应特别注意特定海温分布型对梅雨的影响,并从中找出影响梅雨的关键区域和影响的关键时段;(5)积冰和雪盖与梅雨异常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求证,影响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93.
一次暴雪过程地形方案的敏感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WRF模式中提供的包络地形、轮廓地形和平均地形方案对2005年12月20-21日的山东暴雪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形方案与降雪的时空分布有很大的相关性,地形越接近实际地形,降雪的时空分布越接近实况;降雪过程中有明显的中尺度重力波活动,降雪的峰值滞后于重力波的波峰;重力波受地形影响很大,地形越不平滑,重力波的强度越强、移速越慢;当重力波的强度较强时,降雪峰值滞后于波峰的时间差也较长.  相似文献   
994.
风廓线雷达估算大气返回信号功率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风廓线雷达大气返回信号功率谱中噪声电平的估算方法,统计分析了北京延庆对流层风廓线雷达(CFL-08)2006年10~12月的探测数据。对该频段风廓线雷达环境噪声的空间和时间变化进行了分析,观测期间环境噪声在5km以下随高度递减,10月的平均环境噪声大于11月、12月的平均分布。给出目前风廓线雷达用信噪比估算大气返回信号功率的两种方法,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环境噪声的剔除,经过修正后的大气返回信号功率输出结果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995.
珠江流域1961-2007年气候变化及2011-2060年预估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珠江流域1961-2007年气温、降水量观测资料和ECHAM5/MPI-OM模式2011-2060年预估结果,分析了流域过去47 a的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并预估未来50 a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过去47 a温度呈上升趋势,约升高1.8℃。冬季增温最明显,夏季最弱。未来50 a流域温度仍呈上升趋势,A1B情景下升幅约1.9℃,并且年际变化增强。A2和B1两种排放情景下秋季升温最显著,冬季最弱,A1B排放情景与此相反。过去47 a秋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春、夏、冬季和年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未来50 a降水总体呈增加趋势,A1B排放情景降水增加最多,约为230 mm。A2、A1B和B1情景下降水季节分配未发生显著变化。年降水和冬季降水的年际变率增强,秋季减弱。  相似文献   
996.
塔城地区沙尘天气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61-2005年塔城地区9个气象站地面实测资料,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对塔城地区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 沙尘天气高发区位于沙湾、乌苏一带,次高值中心位于额敏,沙尘日数与大风日数、降水量空间分布呈反向分布的特点;2) 年均沙尘暴日数为3.8 d,主要发生在4-9月;3) 沙尘日数呈减少的趋势,其中沙尘暴日数以1.0 d/10a的速率显著减少,大风日数以10.5 d/10a的速率显著减少;4) 沙尘暴、扬沙、浮尘日数分别在1993、1992、1973年发生了显著减少的突变;5) 近半个世纪来新疆的冷空气活动强度和频率有所减弱(小),而大风日数的显著减少是沙尘日数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7.
陕西省电线积冰特征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陕西省宝鸡、华山、洛川、吴旗、榆林5站1980—2005年电线积冰观测资料, 分析了陕西省雨凇、雾凇及混合凇的分布特征与物理特性。结果表明:陕西省华山电线积冰最多、最大、最重。电线积冰以雨凇最多, 雾凇次之, 混合凇最少, 分别占55.2%, 27.9%和16.9%。各地积冰日多出现在11月至次年3月。雨凇、雾凇、混合凇的平均等效直径为10~25 mm, 极大值为78 mm; 平均质量为86~236 g/m; 华山积冰质量极值最大, 为1290 g/m; 积冰平均密度为0.22~0.34 g/cm 3, 混合凇最大, 雾凇最小。南北向等效直径的平均值、积冰质量、密度均大于东西向。近26年, 年最大积冰质量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8.
风廓线雷达探测降水过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利用风廓线雷达 (WPR) 开展降水研究, 分析了2006年8月25-26日北京延庆WPR探测降水个例。降水前高空出现持续时间长达10h以上的水平风垂直切变; 在信噪比 (SNR) 时间序列资料中出现比较清晰的SNR极值层, SNR极值层所处高度与水平风垂直切变高度相吻合。降水期间及前后, 水平风探测高度明显增高2km以上。随地面降水的临近, 下降速度所处高度逐渐降低, 从高空一直延伸到低空, 持续时间长达10h。资料分析表明:国产WPR可以在降水天气工作, 其探测资料能及时反映大尺度流场的变化。通过WPR提供的功率谱密度、SNR、水平速度、垂直速度等多种资料, 可从多种角度了解降水过程; 特别是WPR可以同时探测垂直气流速度、粒子落速及其高度分布, 进而可以估计降水粒子尺度谱及其高度分布, 便于开展更深层次的降水物理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999.
广西防城港海港危险货物露天堆场防雷防护设计及施工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通过计算当地年预计雷击次数及爆炸性气体粉尘危险区对危险货物堆场进行防雷类别分类,(1)按防雷类别确定防雷地网接地电阻以及地网与金属管道的距离及独立针与货场的距离;(2)对不同类型的土壤电阻率分别采取不同的地网设计以达到接地电阻的要求;(3)不同的堆场采用不同的独立针布置保护设计.通过以上方法,经济实用地达到了露天货物堆场的防雷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1000.
气象要素对草面温度的影响分析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天气学原理,分析天气现象变化(辐射、云、降水、风)与草温变化的密切关系,找出草面温度的各种不同天气变化规律,对草面温度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