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4篇
  免费   508篇
  国内免费   724篇
测绘学   259篇
大气科学   410篇
地球物理   544篇
地质学   1471篇
海洋学   315篇
天文学   69篇
综合类   288篇
自然地理   25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01.
1830年河北磁县强震区活动构造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航片判读及野外调查,提出河北磁县存在北西西向全新世隆起,该性起北缘的北西西向南山村断裂带是本区的活动断裂。断裂活动为正倾滑。活动依据有错断山体的基岩陡崖,河床中晚全新世地层的陡坡沉积及沿断裂带展布的线性黄土,碎石楔。该断裂带被认为是1830年磁县地震的地震断层。  相似文献   
902.
渭河盆地全新世隐伏构造活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侯建军  韩慕康 《地理学报》1994,49(3):258-265
通过对水系线密度和面密度的量计和制图分析,揭示了渭河盆地全新世构造活动的特征,为查明厚层新生代松散沉积物覆盖下隐伏构造的全新世活动提供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03.
计算机在碎屑岩粒度及岩矿成分数据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如根  蔡忠 《地质论评》1993,39(4):329-335
碎屑岩的粒度特征和岩石矿物学特征是判别沉积时的自然地理环境、水动力条件、物源和母岩区性质的良好标志,因此,粒度分析和岩矿数据分析是碎屑岩沉积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建立粒度和岩矿成分数据库的基础上,设计了编绘粒度分析直方图、累积曲线图、概率图和C-M图以及岩矿成分图解的程序,同时计算统计参数,给出了利用粒度参数建立判别函数,自动判别沉积环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904.
关于电离层反射电波频率变化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般认为高频无线电波经电离层反射后产生的多普勒频移效应可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只与反射面的状态有关,这部分称为微分效应;另外一部分与电波所经过的路径上介质的状态有关,这部分称为积分效应。本文分析高频无线电波在电离层中的反射过程,认为不存在微分效应,只存在积分效应,并用这结论分析了实验现象,讨论了用多普勒测量法研究电离层行进式扰动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05.
本文详细论述了阿尔金山北缘断裂带的空间展布和基本特征,探讨了断裂带的东延、平移滑动以及断裂带与地震活动关系,指出:阿尔金山北缘断裂带为一活动历史悠久、具左旋平移滑动特征、切割地壳较深的深大断裂带,过大坝后,继续向东延伸,到宽滩山一带进入金塔盆地而消失。该断裂带为一转换断层,向左平移滑动的距离最大达120公里,全新世以来活动强度不大,地震活动的频度较低。  相似文献   
906.
柴北缘乌兰地区中生代岩浆岩分布广泛,主要出露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乌兰北部两件辉长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其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41.9±0.9) Ma和(245.4±1.9) Ma,说明其形成于中三叠世早期。辉长岩的w(SiO2)为47.94%和52.01%,全碱质量分数较低(ALK为1.25%和1.47%),里特曼指数为0.33和0.26,属钙碱性系列岩石;w(Cr)(1 661.00×10-6和1 418.00×10-6)、w(Ni)(394.00×10-6和280.00×10-6)和Mg#值(81和79)极高,具幔源原生玄武岩浆特征。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弱,LREE/HREE为3.92和3.44,无明显负Eu异常,表明未发生明显的岩浆分异作用;富集K、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不同程度地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表现为与俯冲作用相关的弧岩浆岩特征。辉长岩的εHft)值(-3.0~9.3)变化较大,暗示来自地幔的基性岩浆中有地壳组分的加入。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研究成果,认为辉长岩形成于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背景下的大陆边缘弧环境,俯冲的洋壳板片脱水产生的流体导致上覆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玄武质岩浆,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遭受地壳物质混染或与壳源岩浆发生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907.
陆元超  朱光  尹浩  张帅  牛漫兰 《地质学报》2022,96(10):3410-3425
郯庐断裂带起源于华北克拉通与扬子板块的汇聚过程中已被多数学者所认同。该断裂带的起源机制,涉及到这两个大陆板块的汇聚方式。可是,对于这一重要问题却长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依据郯庐断裂带内部及其两侧前陆上构造与年代学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该断裂带的起源机制。郯庐断裂带内部残留的起源期构造为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所获得的白云母40Ar/39Ar同位素年龄为239~217 Ma。华北克拉通边缘的徐淮弧形逆冲-推覆构造,及九江地区扬子板块上的弧形褶皱带,分别为苏鲁造山带、大别造山带点碰撞的产物。郯庐断裂带西侧的华北克拉通边缘,在汇聚过程中呈现为刚性陆块的特征,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牵引弯曲现象。而东侧的扬子板块前陆构造,在汇聚过程中却明显出现了大规模的牵引弯曲现象。断裂带东侧的张八岭隆起北段,出露了扬子板块上中地壳韧性拆离带,其中所获得的白云母40Ar/39Ar同位素年龄为245~218 Ma,其滑动方向受控于郯庐断裂带起源期的左行走滑运动。这一系列构造与年代学信息,表明郯庐断裂带起源于华北克拉通与扬子板块的汇聚过程中,代表了这两个大陆的斜向汇聚边界。该断裂带起源期的活动时限,与大别、苏鲁造山带内大陆深俯冲时间相吻合。在大别造山带北部的华北克拉通,原始应存在着向南的突出体(嵌入体),从而导致嵌入式碰撞与嵌入体边界的大陆斜向汇聚(起源期郯庐断裂带),符合嵌入式碰撞导致板片撕裂模式。  相似文献   
908.
It is traditionally assum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ve steepness and wave age is independent of the wind wave growth state. In fact, the traditional relationship can not describe the whole course of wind wave growth. This paper assume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ve steepness and wave age changes with the variety of dimensionless fetch.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proposed by Hou and Wen (1990), a new relationship in the course of wind wave growth is revealed.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present study and other previous relationships show that this new relationship explains better the observations than the other existing relationships.In the case of small fetch, wave age value increases more quickly than other models while it is in opposition to that in the case of large fetch. The result in present paper can clearly reflect the whole course of wind wave growth, it is an improvement for traditional results.  相似文献   
909.
An MOM2 based 3-dimentional prognostic baroclinic Z-ordinate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circulation in eastern China seas, considering the topography, inflow and outflow on the open boundary, wind stress,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exchange on the sea surface. The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observation and showed that the Kuroshio intrudes in large scale into the East China Sea continental shelf East China, during which its water is exchanged ceaselessly with outer sea water along Ryukyu Island. The Tsushima Warm Current is derived from several sources, a branch of the Kuroshio, part of the Taiwan Warm Current, and Yellow Sea mixed water coming from the west of Cheju Island. The water from the west of Cheju Island contributes approximately 13% of the Isushima Warm Current total transport through the Korea Strait. The circulation in the Bohai Sea and Yellow Sea is basically cyclonic circulation, and is comprised of coastal currents and the Yellow Sea Warm Current. Besides simulation of the real circulation, numerical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dynamic mechanism. The numerical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wind directly drives the East China Sea and Yellow Sea Coastal Currents, and strengthens the Korea Coastal Current and Yellow Sea Warm Current. In the no wind case, the kinetic energy of the coastal current area and main YSWC area is only 1% of that of the wind case.Numerical experiments also showed that the Tsushima Warm Curren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Korea Coastal Current and Yellow Sea Warm Current.  相似文献   
910.
两系杂交稻制种生产的气候生态诊断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两系杂交稻制种生产对气候生态条件有严格要求,确定制种生产基地时应当先对当地的气候生态适宜性进行科学地诊断与评估。该文系统地分析了气候生态条件对两系杂交稻制种生产的特定影响,提出了制种生产上应注重的两段气候生态安全期概念,研究了两段安全期的诊断评估方法,研制出了两系杂交稻种子生产时空择优气候服务系统,并据此确定了湖南全省两系杂交稻种子生产的适宜区域与时段。2000年初,湖南省有关部门采纳了此项建议,进一步规范了全省的两系制种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