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1.
利用四川宜宾及周边地区布设的30个临时台站连续44天的波形记录,采用背景噪声互相关方法提取了周期为1—15 s的瑞雷面波相速度频散曲线,然后使用基于面波射线路径追踪的瑞雷面波直接成像方法得到0—10 km深度范围内三维S波速度模型,最后利用该模型作为初始模型采用相同的反演框架得到该地区的方位各向异性结构.结果表明:浅层...  相似文献   
22.
Harutaka  Sakai  Minoru  Sawada  Yutaka  Takigami  Yuji  Orihashi  Tohru  Danhara  Hideki  Iwano  Yoshihiro  Kuwahara  Qi  Dong  Huawei  Cai  Jianguo  Li 《Island Arc》2005,14(4):297-310
Abstract   Newly discovered peloidal limestone from the summit of Mount Qomolangma (Mount Everest) contains skeletal fragments of trilobites, ostracods and crinoids. They are small pebble-sized debris interbedded in micritic bedded limestone of the Qomolangma Formation, and are interpreted to have been derived from a bank margin and redeposited in peri-platform environments. An exposure of the Qomolangma detachment at the base of the first step (8520 m),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Mount Qomolangma was also found. Non-metamorphosed, strongly fractured Ordovician limestone is separated from underlying metamorphosed Yellow Band by a sharp fault with a breccia zone. The 40Ar–39Ar ages of muscovite from the Yellow Band show two-phase metamorphic events of approximately 33.3 and 24.5 Ma. The older age represents the peak of a Barrovian-type Eo-Himalayan metamorphic event and the younger age records a decompressional high-temperature Neo-Himalayan metamorphic event. A muscovite whole-rock 87Rb–86Sr isochron of the Yellow Band yielded 40.06 ± 0.81 Ma, which suggests a Pre-Himalayan metamorphism, probably caused by tectonic stacking of the Tibetan Tethys sediments in the leading margin of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Zircon and apatite grains, separated from the Yellow Band, gave pooled fission-track ages of 14.4 ± 0.9 and 14.4 ± 1.4 Ma, respectively. These new chronologic data indicate rapid cooling of the hanging wall of the Qomolangma detachment from approximately 350°C to 130°C during a short period (15.5–14.4 Ma).  相似文献   
23.
邓科  王世梅  张华伟 《上海国土资源》2006,(3):33-34,46,32,57
从研究区域的地质环境出发,分析了工程区域的地貌地质特征,由此获得符合实际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在重力场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进行了有限元的模拟分析,同时采用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对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并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24.
基于等值线图的乐山大佛三维可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的近景摄影测量获得佛象二维等值线图的基础上,通过扫描数字化二维等值线图,利用GIS软件GeoStar实现乐山大佛的三维建模(DSM)、虚拟现实和三维仿真,最终实现了三维漫游。  相似文献   
25.
编制地理基础训练题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提高教师教学素养的有效途径。笔者通过整理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地理基础训练题的编制经验,得出编制地理基础训练题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的结论,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提升教师全面把握知识点能力、提升教师难度阶梯把握能力、提升教师材料整合运用能力、提升教师创新制图能力、提升教师语言精炼能力。  相似文献   
26.
结合一次试桩案例,探讨分析了大直径、高置换率振冲碎石桩处理东部沿海地区填海地基的桩土应力分布特征和一般规律,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见解。  相似文献   
27.
热液喷口附近的羽状流中存在明显的化学及浊度异常,通过探测这些异常可判断是否存在热液喷口及确定喷口的具体位置。本文研制了一款可用于探测热液喷口的多通道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精度高的特点,且可在4000米深海中进行工作。该化学传感器共配备五个全固态电极,一个为参比电极,其余四个为离子选择性电极,并且可根据所测量的化学离子进行更换。本文基于该化学传感器共进行了两组实验。在第一组浅海试验中,化学传感器集成了pH,Eh,CO32-和SO42-电极,在浅海海域中测量对应化学量,结果表明该化学传感器可在实际应用中获得高精度、稳定的测量数据。第二组实验为深海热液探测,装配了pH,Eh,CO32-和H2S电极的化学传感器在西南印度洋中脊区域的29次测线中投入使用,共获得有效数据27组。通过对测量所得到的化学量进行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热液喷口的化学异常探测方法,若某时间段内Eh和H2S的电势降低,而pH和CO32-的电势上升则可判定存在化学异常。利用该方法对27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共发现5个潜在的热液喷口。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学传感器可有效地探测由热液引起的化学异常,适用于实际热液探测中。  相似文献   
28.
文章根据2014年2月乐清湾海域23个站位的海水监测数据,选取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无机氮、石油类和重金属等参数,分别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有机污染指数、富营养化指数和综合水质指数等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水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乐清湾海域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处于严重富营养状态,水环境质量较差,其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过高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9.
海底热液喷口周围的水体具有显著的浊度和化学组分异常, 是寻找热液喷口的重要标志。文章提出了一种海底热液喷口的探测技术方法, 设计了低功耗化学传感器。该化学传感器可搭载在相关平台, 实时探测水体的Eh、H2S、pH及CO32-等电位值, 结合浊度异常, 可以推断热液喷口的位置。在西南印度洋中脊海试结果表明, 该化学传感器可有效探测由热液活动产生的水体异常, 是一种探测海底热液喷口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30.
运用矿床的成矿系列理论,以构造岩浆演化为基础,对吉中- 延边成矿带与燕山期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研究表明,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速度的制约,吉中—延边地区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复杂,总体上可分为5次成岩成矿事件:① 晚三叠世初基性超基性岩侵入,形成红旗岭铜镍矿床等岩浆型矿床;②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初,吉中地区高钾钙碱性岩浆活动,形成兰家金矿床等岩浆热液型矿床,延边地区中低钾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浆活动,形成前山金矿床等火山- 潜火山岩型矿床;③ 早侏罗世末—中侏罗世初,富铝酸性岩浆活动,形成大黑山钼矿床等斑岩型钼矿床;④ 中侏罗世末—晚侏罗世初,研究区以抬升剥蚀为主,成岩成矿作用较弱;⑤ 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吉中地区高钾钙碱性岩浆活动,形成二道甸子金矿床等岩浆热液型矿床,延边地区中低钾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浆活动,形成小西南岔金铜矿床等火山- 斑岩型矿床。在建立吉中—延边地区与燕山期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6个矿床成矿亚系列,各亚系列在时间、空间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显示了成矿作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