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51.
在山东省泰安市化马湾地区金矿找矿中首次进行EH-4电磁测量,获得了分辨率较高的电性剖面和较可靠的地质解释资料,经钻探验证发现了隐伏金矿体。测量结果表明,岩层深部高阻背景下的低阻带是寻找金矿化带的有利部位,低阻带的展布范围反映了金矿化带的延伸趋势。  相似文献   
352.
美国军方对全球定位卫星系统GPS的SA政策的取消,使GPS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加速了GPS在民间的使用。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大量数据处理专用软件的开发,促进了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作为GPS应用的载体,GIS以其准确而可靠的数据,多样化的信息输出,  相似文献   
353.
鱼类性别决定与分化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脊椎动物系统进化中,鱼类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与高等脊椎动物相比,鱼类的性别决定机制具有原始性、多样性和易变性,并具有所有脊椎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存在从雌雄同体到雌雄异体的各种性别类型,性逆转在鱼类也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因此鱼类性别决定机制研究对于整个脊椎动物类群性别决定机制的形成及进化途径的揭示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鱼类的性别发育是以遗传因素为基础,并受到自身内分泌调节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是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故其性别决定与分化没有一个普遍的模式,给性别决定与分化研究带来了一定难度.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近20年来有关鱼类性别决定与分化机理及性别相关基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作者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对鱼类性别决定与分化相关基因的研究动态和进展作一综述,并对目前存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鱼类性别决定与分化相关基因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4.
为验证环境卫星影像在近岸Ⅱ类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反演的适宜性,获得适合滦河口北部近岸海域的叶绿素a浓度的高精度反演算法,基于HJ-1A CCD2影像数据和现场同步实测数据,构建、验证并确立适合研究区叶绿素a浓度反演模型。结果表明:HJ-1A CCD2卫星可用于水文情况较复杂的近岸Ⅱ类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反演研究;最佳波段组合(B3/B1)构建的倒数模型,可反演叶绿素a浓度。结果显示叶绿素a浓度整体由近岸向内海方向逐渐减小,自北向南逐渐降低,并在河口处形成向外海突出的高值区;叶绿素a浓度最大值出现在金山嘴南侧,为25.0 μg/L。离岸叶绿素a浓度最小值出现在滦河口以东约13.2 km处,仅4.6 μg/L;近岸叶绿素a浓度最小值出现在滦河口附近,约为11.0 μg/L。该研究可为相关研究提供技术参考,研究成果可为当地政府科学管理海洋环境、制定海洋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为该海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55.
南黄海及东海北部夏季若干水文特征和环流的分析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利用“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合作研究”1 997年 7月航次和“黄海综合环境调查”1 998年 8月航次观测所得的CTD资料 ,对南黄海及东海北部夏季的水文特征和特大洪水年长江冲淡水扩展特征进行探讨。同时还根据夏季所施放的卫星跟踪漂流浮标的轨迹、底层人工水母的漂移路径及等密面深度的分布对夏季环流作了阐述 ,提出夏季南黄海环流并非单一的气旋式系统 ,其内部还存在着气旋、反气旋的多个较小的环流 ;东海北部交替出现气旋、反气旋涡旋。  相似文献   
356.
The Zhuxi deposit is a recently discovered W–Cu deposit located in the Jiangnan porphyry–skarn W belt in South China. The deposit has a resource of 3.44 million tonnes of WO3, making it the largest on Earth,however its origin and the evolution of its magmatic–hydrothermal system remain unclear, largely because alteration–mineralization types in this giant deposit have been less well-studied, apart from a study of the calcic skarn orebodies. The different types of mineralization can be classified into magnesian skarn, calcic skarn, and scheelite–quartz–muscovite(SQM) vein types.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mineralogical analyses show that the magnesian skarn hosted by dolomitic limestone is characterized by garnet of the grossular–pyralspite(pyrope, almandine, and spessartine) series, diopside, serpentine,and Mg-rich chlorite. The calcic skarn hosted by limestone is characterized by garnet of the grossular–andradite series, hedenbergite, wollastonite, epidote, and Fe-rich chlorite. The SQM veins host highgrade W–Cu mineralization and have overprinted the magnesian and calcic skarn orebodies. Scheelite is intergrown with hydrous silicates in the retrograde skarn, or occurs with quartz, chalcopyrite, sulfide minerals, fluorite, and muscovite in the SQM veins.Fluid inclusion investigations of the gangue and ore minerals revealed the evolution of the ore-forming fluids, which involved:(1) melt and coexisting high–moderate-salinity, high-temperature, high-pressure(>450 ℃and >1.68 kbar), methane-bearing aqueous fluids that were trapped in prograde skarn minerals;(2) moderate–low-salinity, moderate-temperature, moderate-pressure(~210–300 ℃and ~0.64 kbar),methane-rich aqueous fluids that formed the retrograde skarn-type W orebodies;(3) low-salinity,moderate–low-temperature, moderate-pressure(~150–240 ℃and ~0.56 kbar), methane-rich aqueous fluids that formed the quartz–sulfide Cu(–W) orebodies in skarn;(4) moderate–low-salinity,moderate-temperature, low-pressure(~150–250 ℃and ~0.34 kbar) alkanes-dominated aqueous fluids in the SQM vein stage, which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high-grade W–Cu orebodies. The S–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sulfides suggest tha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were mainly derived from magma generated by crustal anatexis, with minor addition of a mantle component. The H–O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quartz and scheelite indicate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s originated mainly from magmatic water with later addition of meteoric water. The C–O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calcite indicate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 was originally derived from granitic magma, and then mixed with reduced fluid exsolved from local carbonate strata. Depressurization and resultant fluid boiling were key to precipitation of W in the retrograde skarn stage. Mixing of residual fluid with meteoric water led to a decrease in fluid salinity and Cu(–W) mineralization in the quartz–sulfide stage in skarn. The high-grade W–Cu mineralization in the SQM veins formed by multiple mechanisms, including fracturing, and fluid immiscibility, boiling, and mixing.  相似文献   
357.
针对侯马市气象局地面测报工作任务越来越多,工作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人工计算已不能满足需求。因此从实际工作出发,基于VB(Visual Basic)6.0平台,开发了侯马市地面测报质量基数计算程序。该程序可计算值班人员当月的各类工作基数,并将结果直接输出成Excel电子表格,用以数据的保存、统计分析与打印。  相似文献   
358.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理论,对开封市2001-2010年花生产量和气象因素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开封市花生产量与各气象因素之间的关联度按照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8月份平均气温>7月份平均气温>6月份平均气温>6月份光照>5月份平均气温>8月份光照>6月份降水>5月份降水>7月份降水>5月份光照>8月份降水>7月份光照.开封花生产量与气温条件的关联度最大,特别是在花生播种期间,平均气温仍然不稳定,容易受冷空气的影响,不利于花生的出苗和生长,因此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对提高产量十分重要.花生进入荚果发育期,要特别注意防范暴雨洪涝和连阴雨天气对花生产量造成的不利影响.花生播种需要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如果降水量不足,要及时造墒,降水量过多、墒情过湿要晾墒.花生开花期如果降水量不足,土壤干旱会使开花数量减少甚至开花中断.荚果成熟期如果降水量不足,会严重影响花生荚果的充实和含油量的提高.因此在花生开花期和荚果发育后期如果降水量偏少,应及时采取人工灌溉,增加土壤含水量,以提高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359.
大尺度环境风场对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的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耦合模式WRF-UCM模拟了上海、南京两个地区4次城市热岛现象,发现城市热岛效应高温的水平分布与大尺度环境风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热岛的高温带在地面风的影响下,向下风方平移,导致城市下游郊区的气温明显上升.从气温垂直剖面图上可以看出,在地面风的作用下,低层大气都出现了一个水平方向上的高温带,从城区一直延伸到下游...  相似文献   
360.
选取松辽盆地内泥岩样品和煤样进行热模拟实验,建屯了两个样品成甲烷的氢、碳同位素分馏动力学模型并标定了动力学参数.分别以徐深1井区、沉降中心地质资料为例进行研究,表明两处源岩均有短期内大量生气的特点,气源岩生气期分别为距今95.5~73 Ma和距今0~73 Ma.计算得到两处源岩沙河子组暗色泥岩和煤、火石岭组暗色泥岩和煤所生天然气单独运聚成藏(自开始生烃到现今累积成藏)所对应的δDCH4 和δ13C1,进而定量计算出徐深1井区源岩所生甲烷的δDCH4 为-237.3‰,δ13C1为-28.8‰,沉降中心气源岩所生甲烷的δDCH4 为-2.5‰,δ13C1为-24.8‰.以各区域天然气混合后的δDCH4 作为来源气体的端元同位素值,根据物质平衡原理计算得到:徐深1井区源岩对该区气藏的贡献比例约占72%,沉降中心源岩的贡献比例约为28%.同理以δ13C1.方法得到徐深1井区源岩对该区气藏的贡献比例约占66%,沉降中心源岩的贡献比例约为34%.氢、碳同位素分馏的化学动力学地质应用结果存在的差异与同位素分馏模型标定所用热模拟实验为不加水实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