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5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698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228篇
地质学   1230篇
海洋学   151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87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68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0年   2篇
  1937年   3篇
  1934年   5篇
  1933年   3篇
  1931年   1篇
  1928年   2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A global two-dimensional chemistry model is developed to study long-term trends of CH_4 sinceindustrial revolution.The sources of CH_4,CO and NO_x are parameterized as functions of latitudeand time.With two long-term emission scenarios,long-term trends of CH_4 are simulated.The resultshave a good agreement with observation from ice cores.The modeled CH_4 increased from 760 ppbvin 1840 to 1611.9 ppbv in 1991, while the modeled number concentration of tropospheric OHdecreased from 7.17×10~5 cm~(-3)in 1840 to 5.79×10~5 cm~(-3) in 1991.The increase of atmosphericCH_4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increase of emission of CH_4 and build-up because of decrease of OHradicals that remove CH_4 from the atmosphere.The model is also used to simulate the distribution of CH_4.Comparisons between the modelresults and observations show that the model can simulate both latitudinal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variation of CH_4 well.  相似文献   
122.
Geostrophic adjustment and frontogenesis are examined by means of the 2-D ARPS model.The simulation shows that.without the large-scale forcing,both the frontogenesis and frontolysisare observed during the geostrophic adjustment process and the intensity of the front oscillates inthe case of no discontinuity.The convergence (divergence) induced by the secondary circulation is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for frontogenesis (frontolysis) at the top and bottom boundaries.Theamplitude and period of oscillation are dependent on the initial atmospheric stratification and theCoriolis frequency,and they are related to the inertio-gravity wave.  相似文献   
123.
硫化物作为一类重要的常见矿物,目前国内外对其表面矿物学特征研究有限。具体到硫化物固-液界面处的行为机理,前人的研究程度就更低了。笔者自行设计了一个Fe1-xS-Cr^6 原电池,通过实测电动势(E),t-E关系曲线,溶液可见光吸收谱及其λ-A关系曲线,阐明硫化物与Cr^6+溶液间的界面行为机理。认为其界面行为过程为;硫化物溶解→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吸附Cr^3 。该原电池与一般原电池结构不同,其主要差别在于将反应电极和测量电极分开,从而解决电极反应过程中的浓度极化问题,提高了电化学实验的精度。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揭示矿物-液体相互作用机理,完善和丰富表面矿物学研究内容,深化化界面成矿理论,并对环境治理,矿物材料应用等开发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4.
辽宁五龙金矿主成矿阶段成矿持续时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将五龙金矿的内生成矿作用从早到晚划分为5个成矿阶段,分别为纯石英阶段(Ⅰ)、黄铁矿—石英阶段(Ⅱ)、黄铁矿—辉铋矿—石英阶段(Ⅲ)、多金属硫化物—灰色石英阶段(Ⅳ)、碳酸盐阶段(Ⅴ)。对其中具有工业矿化的第二(Ⅱ)和第四(Ⅳ)主成矿阶段进行了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法测年,上述两个阶段年龄值分别为120±3Ma和112±1Ma,说明一个中、大型金矿的形成,其主成矿阶段可能要持续8Ma左右。Sr同位素的初始值(Ⅱ:I_(Sr)=0.71541±0.00008,Ⅳ:I_(sr)=0.71603±0.00006)表明,不同成矿阶段的成矿物质来自同一源区,且以壳源为主。  相似文献   
125.
东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物质来源和分布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东太平洋CC区(Clarion-Clipperton Zone)多金属结核丰度、品位、多波束地形测量、深拖光学覆盖率探测、地震勘探等一系列调查资料综合研究表明:①东区和西区结核在其化学成分和形态上有差异,但是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能按区域断然分开;②因子分析得出东、西两区结核4种主因子是Mn组元素Mn、Cu、Ni、Zn,Fe组元素Fe、Co、Ti、Sr,岩源组元素Si、Al、K,生物元素Ca、P;③西区结核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上覆海水中金属元素的化学沉淀,火山成矿作用使结核富集和丰度增加,趋势面和人工神经网络分析表明结核主要分布在海底坡度≤5°地区,该地区的结核量占总结核量的89.62%,坡度>5°地区结核量占10.38%;④东区结核丰度、覆盖率、地形三者变化一致,重大相变距离为10~15km,来自地幔成矿物质通过玄武质洋壳裂隙和断层,为多金属结核的形成和生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地球深部地质作用过程如基底岩浆房活动可能对结核分布产生重要影响;⑤东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矿带的形成应归于海底板块扩张活动的一种资源效应和经后期表生地质作用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6.
深部天然核反应堆——一种可能的山脉隆升动力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板块碰撞造山模式难以解释造山作用在时间上的“滞后”和在空间上的“差位”现象,大量研究表明山脉隆升的动力来自深部,因此,探索深部地质过程的物理和化学机制及其导致的能量再分配是认识山脉隆升动力学机制的关键,若干线索表明地幔中的核反应中可能在岩石圈动力学演化过程中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分析U,Th等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其在深变质过程中的行为,认为伴随板块俯冲发生的陆壳物质向地幔的再循环有可能在办流圈顶部形成富含U,Th,K等放射性亲石元素和碳质(石墨)的地质体,通过理论上的论证和对Oklo天然核反应堆遗迹的反演表明这些地质体可能有一部分具备了形成石墨核反应堆的条件。这种反应堆在亚临界状态下的断续运行有可能为其上方岩石圈中的岩浆作用提供热源,进入超临界状态时将可能导致深部核爆炸,成为地震,火山爆发和岩石圈破裂的动力来源,据此建立的山脉隆升的动力学初步模式,可以解释造山带的形成,高原的隆升,深源地震及其前兆的成因和金刚石及其相关岩石地壳浅部置位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7.
藻类勃发—湖相油源岩形成的一种重要机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浮游藻类是重要的湖相生油母质,本文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早第三纪湖相生油岩为例,研究了其中藻类(主要是颗石藻和沟鞭藻_化石的分布特征,并通过与现代水体中藻类生产和沉积作用的比较,探讨了生油湖泊中藻类生产和沉积方式及其对油源岩形成所起的控制作用,结果显示,藻类勃发现象在早第三纪生油湖泊中相当普遍,而且贯穿于各类油源岩的形成过程,这类快速事件性沉积是湖相油源岩形成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8.
桐庐同熔型火山-侵入杂岩中出现两种碱性长石,一种为无色透明,另一种为微红色,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透射电镜对其结构态,成分及出溶微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者成分差别不大,而结构差别较大,无色透明的为透长石,出溶叶片发育;微红色的为正长石或低透长石,出溶结构不发育。而且随着冷却速率的变慢,无色透明碱性长石的Al/Si有序度增大,微红色碱性长石的有序度降低,分析后认为这种共存现象是岩浆混和造成的,从而为桐庐杂岩体的岩浆混合成因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9.
Petrogenesis of Cenozoic Potassic Volcanic Rocks in the Nangqen Basi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Nangqen basin is one of the Tertiary pull-apart basins situated in the east of the Qiangtang block.Similar to the adjacent Dengqen basin and Baxoi basin, there occurred a series of potassic volcanic and sub-volcanic rocks, ranging from basic, intermediate to intermediate-acid in lithology.Based on the study of petrology, 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including REEs, trace elements, isotopic elements and chronology, the authors concluded that the Cenozoic potassic volcanic rocks in the Nangqen basin were formed in the post-collisional intraplate tectonic setting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basic, intermediate and intermediate-acid rocks are neither differentiation nor evolution, but instead the geochemical variability is mainly attributable to the different partial melting degrees of the mantle sources formed at depths of 50-80 km.The sources of the potassic rocks are enriched metasomatic mantle that has experienced multiple mixing of components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crust. The recycling model can b  相似文献   
130.
辽西中侏罗世高Sr低Y型火山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通过对辽西阜新地区中侏罗世蓝旗组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燕山地区存在着中侏罗世高Sr低Y型火山岩。这些高Sr低Y型火山岩为高铝高钠低镁(Al2O3>15%,Na2O≥3.37%,MgO≤1.33%,Mg#≤0.35)的安山岩-英安岩,高Sr(≥541μg/g)低Y、Yb(Y≤19μg/g,Yb≤1.35μg/g)含量及高Sr/Y(≥40)比值,强烈的稀土元素分馏((La/Yb)N>17,(No/Yb)N>1.2)),Eu异常不明显(0.82~0.96),高场强元素(如Nb、Ta)相对亏损。这些特征与太古代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岩套相似。我们认为这些火山岩起源于古老的下地壳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其形成可能与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作用有关。辽西中侏罗世蓝旗组高Sr低Y型火山岩对探讨燕山造山带岩浆起源及地球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